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

當北方的北境鎮大雪紛飛,寒風凜冽的時候,處在溫暖地帶的蓬萊城這裡卻是溫暖如春,陽光明媚。

伴隨着年關將近,整個蓬萊城變的無比熱鬧起來。

蓬萊城是如此整個黃金洲最大的城市,聚集了衆多移民。

本來蓬萊城並不是黃金洲最早建立的城市,大明移民最早是在千河城這裡建立移民局點的,再按着西海岸一直往南,先後建立大大小小上百個移民據點和城鎮。

其中赫赫有名的黃金灣黃金城就是因開採黃金而興盛起來,還有像白銀城,則是因爲開採白銀而發展起來。

蓬萊城的建立還是在大明遠洋貿易行征服了阿茲特克王國之後,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了東海岸這邊之後才建立起來。

儘管建的相對晚一些,但是發展的速度卻是非常快。

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

處在狹窄的地峽地帶,是黃金洲東西兩岸交流最便捷的地方,從黃金洲的西海岸抵達東海岸,如果是乘船的話,需要繞過整個南黃金洲,路程好幾千裡。

可是從阿茲特克王國這裡走狹窄的中黃金洲地峽,僅僅只要一百多裡,非常的近。

黃金洲就處在這樣的一個位置上面,是聯通黃金洲東西兩岸重要地點。

但真正讓蓬萊城迅速發展起來的還是因爲和歐洲人的貿易。

和歐洲人的貿易利潤非常大,蓬萊城有着優良的港口,大量的西班牙商船抵達這裡,源源不斷的爲蓬萊城帶來了海量的財富。

迅速的刺激了蓬萊城的發展,大量的商行、商人都紛紛來到蓬萊城這裡同來自歐洲的商人進行貿易。

短短几年的時間,原先僅僅只是一個殖民據點的蓬萊城就發展成爲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城市,生活在蓬萊城這裡的人口都已經突破了三十萬。

這樣的城市,雖然遠遠無法和大明的京津相比,但如果是放在歐洲,或者是世界其它任何地方,它都已經一座龐大的城市。

此時此刻,整個蓬萊城內都已經開始張燈結綵起來,規劃整整齊齊的城市,一條條道路筆直、筆直,家家戶戶的門口都開始貼對聯,掛燈籠,讓整個蓬萊城都陷入了一片喜慶之中。

蓬萊城有着黃金洲這邊城市的鮮明特點,濃郁的大明風格色彩爲主調,但是又融合進了大量黃金洲本土殷商後裔們的風格,同時又受到了很多歐洲的風格。

同樣的在蓬萊城的大街小巷上滿,你可以看到身穿長袍,儒雅的大明人,也可以看到留着短髮,剃光了鬍鬚,身穿新書衣褲的大明水手、探險家。

當然,你也可以看到光這身子,只是用布匹遮住褲襠的殷商後裔,也可以看到一些殷商後裔穿着大明的衣服,說着大明話,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在這裡,你還可以看到那些來自歐洲的商人和水手,這些人的身上味道很重,這種味道難以言說,是狐臭味夾雜着劣質香水、香料的味道,以至於很多大明人都嫌棄的捂着鼻子,讓這些自以爲驕傲的歐洲人既憤怒又無奈。

蓬萊城的港口進行了再三的擴建,規模很大,一處處碼頭這裡,停泊了大量的船隻,有來自歐洲的商船,更多的還是來自各地的大明船隻。

從這些船隻上面不斷的下來探險隊,這些探險隊很多人看起來就很疲憊,但臉上總是掛着笑容,顯然收穫不少。

在蓬萊城這裡定居的人很多,大量的商人、探險家都選擇在蓬萊城定居。

一方面是蓬萊城的位置好,無論是去西海岸還是去東海岸都非常的方便,這裡有固定的船隻專門前往東海岸的各個據點,也有馬車前往西海岸這邊。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這裡的氣候,非常的溫暖,一年四季溫暖如春,縱然此時已經是寒冬,但這裡依然非常是舒服。

陽光照耀之下,蓬萊灣非常的美,一直延伸到盡頭的沙灘,乾淨無比,藍色天空和藍色的海水在盡頭連接在一起,整個世界都彷彿是藍色的。

最後一個原因是蓬萊城這裡的商業氛圍濃郁,每天都有大量的交易,探險家們發現的好東西在這裡都能夠賣出一個不錯的價錢。

西海岸這邊發現的黃金、白銀,千河城的魚乾、鹿皮、皮草;來自印加帝國的白銀、黃金和銅,還有從太平洋南線抵達黃金洲的貨物,南洋的蔗糖、澳洲的袋鼠肉乾、牛羊和馬匹;來自東海岸廣袤肥沃田野的糧食,龐大熱帶雨林這邊所發現的珍貴紅木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歐洲的商品,歐洲的馬匹、葡萄酒、美女和奴隸等等,今年還有來自非洲大明殖民地、藩國的船隻,他們帶來了非洲的象牙、印度洋的珠寶、緬甸的玉石以及奴隸。

總之,在蓬萊城,只要你有銀子,你在這裡幾乎可以買到世界上的任何商品,在這裡,商業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前提是你繳納了稅收。

因此蓬萊城這裡,聚集了大大小小上千家來自大明的商行,此外還有不少來自朝鮮、倭國的商行,另外一些實力強大的藩國、殖民地也是在這裡設置了辦事處。

像天竺這邊的寧國,靠着做奴隸買賣大發橫財,寧王就派人在蓬萊城這裡設置了辦事處,專門做奴隸買賣,定期還有船隻走大西洋航線,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前往印度洋。

歐洲的商人就不用多說了,因爲大明和西班牙籤署的專屬貿易權已經到期並沒有再繼續續簽,故而有大量的歐洲商人爲了利益,不畏風險來到這裡。

各種各樣的語言匯聚在蓬萊城,各種膚色的人也是聚集在這裡,形成了蓬萊城特有的一道風景線。

蓬萊城縣衙之中,李政正在聽手下的人彙報蓬萊城的情況。

馬上就要過年了,蓬萊城在弘治十六年到底經營的如何,這是要靠數據來說話的。

自從劉晉當了這個吏部尚書之後,掌管天下官員,實行嚴厲的考成制度,官員們無法再像以前那樣敷衍了事,一切都要看數據來說話。

人口增長情況、稅收增長情況、基礎建設情況、開墾的良田、產出的糧食等等,這些都是數據,都是他們考成的關鍵點。

“大人,弘治十六年我們蓬萊城累計完成稅收一千五百萬兩白銀,比去年增長了五百萬兩白銀。”

“單單是在這一塊,大人您就可以獲得極高的評分,再加上今年我們蓬萊城的人口增長迅猛,想必大人很快就可以高升調回大明瞭。”

縣丞杜力笑着向李政彙報道。

“我現在倒是喜歡上這蓬萊城了,真要是調回大明的話,說實話,還真有些捨不得。”

李政一聽,頓時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自己也很清楚,他今年的政績不錯,高升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劉晉主管天下官員,鐵面無私,一切都看考成的情況,只要是做出了成績的官員,這兩年都得到了提高和升遷。

以前的時候,想要升官,多半是少不了銀子去疏通的,而且還要有關係才能夠疏通,所以官員們都是在撈錢,這樣纔有銀子送上去,才能夠升官。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劉晉自己有的是銀子,是要疏通關係根本沒用,想要升官,唯一的辦法就是做出業績來。

對於這一點,劉晉一直以來都是在嚴格執行,做的好的升職,做的不好的則是貶職,換有能力,有作爲的上去。

李政很清楚自己在這裡做的不錯,都已經受到了嘉獎,升值是必然的了。

“大人即便是不調回大明,恐怕也是會升到州府。”

杜力笑着繼續說道。

“哈哈,黃金洲這裡挺不錯的,如果能夠繼續留在這裡的話,我還是很願意的。”

“這裡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我們大明人又勤奮、又聰明,隨隨便便都可以在這裡過的不錯。”

“現在西海岸這邊已經發展的相當不錯了,也就是東海岸這邊開發還不行,也就是蓬萊城和蓬萊灣這一代有所發展。”

“其它地方都還沒有發展起來,都是一些小的移民據點和城鎮。”

李政高興的笑着說道。

他其實都已經開始規劃起黃金洲東海岸這邊的發展來。

別看他僅僅只是蓬萊城的縣令,似乎官職很小,七品芝麻官。

如果是在大明本土,自然是不算什麼,但是在黃金洲這邊,因爲黃金洲地廣人稀,所以在行政劃分上面,黃金洲這邊是非常粗放的。

整個黃金洲被劃分成了兩個布政使,南黃金洲和北黃金洲,也就是兩個省,南黃金洲省和北黃金洲省。

每一個省下面又非常簡單的劃分了幾個州府,州府下面也同樣是簡單的縣,以至於即便是一個縣,管轄的範圍都非常大。

比如李政掌管的蓬萊城,它不僅僅只是這座城,還有周圍幾乎整個中黃金洲地帶都歸蓬萊城縣衙管轄,管轄的範圍非常大。

至於州府管轄的範圍,那就更大了,一個州府管轄的區域幾乎相當於半個大明本土大小了。

第2074章,價比黃金,一藥難求第1101章,要轉變思路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1937章,高考1第888章,腸癰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909章,每年進貢十萬匹良馬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610章,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皆爲國土第1776章,忙碌的移民署第706章,遙遠東方國度的魅力第550章,勸說第373章,天津聚會第1080章,蒸汽機車的製造進度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1029章,又敗了第1893章,信息快速傳遞的重要性第65章,百姓苦第126章,這錢花的值不值?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2103章,弘治皇帝病重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683章,你們侵犯了我大明的土地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2068章,興建醫學院第2260章 ,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2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730章,第一輛客車第659章,摩加迪沙的特產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1361章,衣錦還鄉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122章,機會來了第456章,沸騰的泉州第21章,轉移注意力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1230章,資本制度第619章,美食火鍋第133章,玻璃廠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764章,最不缺的東西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946章,人口普查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1480章,下場第125章,2萬銀子的事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1597章,大明已經全面領先世界第1139章,不要也罷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171章,胡蘿蔔加大棒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613章,不怕災荒第896章,讓人覬覦的河中地區第1574章,一年坐着收1800萬白銀第1592章,這樣的日子真好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770章,蒸汽收割機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第1207章,報紙廣告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1387章,愈演愈烈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1763章,黑土省的移民問題第1345章,誰纔是獵物?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1867章,黃金灣第145章,皇帝都眼紅了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931章,來自東歐的奴隸第182章,天價糧食第722章,西洋聯合商行第187章,一本萬利第1069章,打擊外來傳教士(二)第367章,繼續降價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300章,建乾清宮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2005章,這日子過的舒服啊第1748章,波斯帝國的艱難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1732章,超級火爆第805章,先懲戒叛徒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18章,密謀
第2074章,價比黃金,一藥難求第1101章,要轉變思路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1937章,高考1第888章,腸癰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909章,每年進貢十萬匹良馬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610章,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皆爲國土第1776章,忙碌的移民署第706章,遙遠東方國度的魅力第550章,勸說第373章,天津聚會第1080章,蒸汽機車的製造進度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1029章,又敗了第1893章,信息快速傳遞的重要性第65章,百姓苦第126章,這錢花的值不值?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2103章,弘治皇帝病重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683章,你們侵犯了我大明的土地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2068章,興建醫學院第2260章 ,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2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730章,第一輛客車第659章,摩加迪沙的特產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1361章,衣錦還鄉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122章,機會來了第456章,沸騰的泉州第21章,轉移注意力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1230章,資本制度第619章,美食火鍋第133章,玻璃廠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764章,最不缺的東西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946章,人口普查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1480章,下場第125章,2萬銀子的事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1597章,大明已經全面領先世界第1139章,不要也罷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171章,胡蘿蔔加大棒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613章,不怕災荒第896章,讓人覬覦的河中地區第1574章,一年坐着收1800萬白銀第1592章,這樣的日子真好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770章,蒸汽收割機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第1207章,報紙廣告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1387章,愈演愈烈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1763章,黑土省的移民問題第1345章,誰纔是獵物?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1867章,黃金灣第145章,皇帝都眼紅了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931章,來自東歐的奴隸第182章,天價糧食第722章,西洋聯合商行第187章,一本萬利第1069章,打擊外來傳教士(二)第367章,繼續降價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300章,建乾清宮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2005章,這日子過的舒服啊第1748章,波斯帝國的艱難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1732章,超級火爆第805章,先懲戒叛徒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18章,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