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遼東有警

bookmark

申時行之所以表示無須大動干戈,是因爲薊遼也好,宣大也罷,都是實學一派的勢力範圍,或許遼東方面要差一點,但從陝西到薊鎮這一線,顯然都是高黨或其盟友的大本營,經營得再好也是實學派的功勞,可沒有他心學一脈多大事。

在這個前提下,那自然是北邊這一線儘量保持“鎮之以靜”的態勢最好,因爲這樣一來,實學一派就拿不到什麼功勞了,有助於維持朝中實力的平衡。

若是與之相反,再整出一個類似漠南之戰這樣的大勝,他心學一脈偏偏只能在旁邊乾瞪眼,等着實學派立功,那這還怎麼玩?

要知道,樑夢龍雖然是張居正的學生,但他從張居正下臺到現在都沒有被高黨打擊,反而因爲高拱看重他的能力,將他從山東調往北線,擔任薊遼總督,實際上不僅早就可以看做轉投了高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是高張兩派和解的標誌性人物。

張居正下臺之後沒有向學生們提及過他和高黨的真正鬥法,而高拱又是因爲張居正的死而“悲切過甚”而離世,這就能加深了外界對高張二人實際關係的誤解,很多人以爲那次事件是高黨對付馮保而張居正中流彈躺槍了,屬於誤傷範疇——否則也很難解釋當年高務實爲什麼會送張居正出京。

這樣一來,張居正昔年的某些門生舊友就得到了保全,門生如樑夢龍者,高居總督;舊友如殷正茂者,做過尚書。而這批人的門生故舊,也就跟着變得立場不定,從“血緣”上來說屬於心學一脈,從實際情況看,卻更傾向於實學一派——這倒是和張居正本人當年的情況相當類似。

倘若實學派這次又堅持在遼東大動干戈,繼續發起對圖們的打擊並取得不錯的戰果,那麼樑夢龍作爲總督,肯定跑不了一個大功,如此又會強化高黨和昔日張黨的聯繫,這豈不是直接挖了心學派的牆角,搞不好就讓張黨從搖擺不定直接轉頭高黨了?

所以申時行纔會明知大寧不穩,也要建議“鎮之以靜”。

至於張四維的這番話,申時行也料到了,同樣他也有後手。

申閣老笑了笑,道:“元輔說到大寧,其實時行也正想說起此地。”

張四維目光一閃,微微眯起眼睛,卻露出了看似更加和善的笑容,頷首道:“吾甥務實這個狀元一出手,便給我大明帶來了一場漠南大勝,而今瑤泉不僅是狀元,更是其前輩,想必更有妙策教我,還請快快道來。”

申時行笑容一僵,心中暗罵張四維言辭鋒利——他的鋒利不像當年的高拱,高拱是直來直去,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你想得通,要按我的辦,想不通,也要按我的辦。

張四維卻不同,他不像高拱那樣直接以勢迫人,但卻時常會在話語之中埋伏陷阱,等你自己踩雷。而陷阱又分兩種,一種是不容易發覺的,一種是刻意讓人容易發覺的。

剛纔這一句,就是後一種——我外甥這個狀元,是你申閣老這個狀元的晚輩,他此番出手,爲大明拿下了土默特,大敗了圖們,順便還擊破察罕浩特,攻取大寧。

如此情況下,你申閣老出手,是不是應該比這晚輩小娃娃的表現更好一點?就算不能更好一點,你總不好意思把他剛剛取得的戰果拱手讓人吧?

張四維此言一出,申時行就知道自己這後手還沒用就已經被看破了——他本來是想說,既然大寧不好守,那不如就放棄大寧,讓戚繼光退回來即可,庶幾可免此後的各類損失。

但張四維把話堵在了前頭,申時行如果還繼續這樣說,豈不是就承認了老狀元不如小狀元?這……老臉沒處擱啊。

餘有丁見申時行一時語塞,也知道他這話不好接着說了,只好插言接過話頭,笑道:“高求真六首狀元,能力出衆自不待言,元輔有甥如此,着實可喜可賀,不過……”

說話就怕來個轉折,餘有丁這個“不過”說得張四維瞳孔微微一縮,但臉上的笑容反而更盛了,問道:“不過如何?”

餘有丁是申時行同一榜的探花出身,不是狀元,不怕張四維的這個老狀元小狀元對比,呵呵笑道:“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再說,咱們這兩件事時所對應的條件也相差甚大,愚以爲不能簡單類比。”

“哦?敢問有何相差?”張四維倒也面色不變,繼續問道。

餘有丁便道:“此前漠南之戰所以能勝,一則是皇上洪福齊天,令甥籌謀得當,相關邊臣邊將鼎力支持,而我大明將士也奮勇當先之故,然則土默特方面的大勢本就站在我大明一邊也是其中重要一環……”

他說着,朝南方拱了拱手,繼續道:“這要算起來,還是當年高文正公堅持封貢之餘蔭,然而如今在大寧此地,有丁實在看不出有何餘蔭可以借仰。”

張四維不禁微微蹙眉,但沒有出聲。

餘有丁微微一笑,繼續道:“大寧原先固是塞外雄城,然則自大寧都司內遷以來,百餘年爲蒙古之草場,其附近早已退爲蠻荒無疑。

如此,我軍駐守大寧,一米一粟、一針一線都須得從京師、薊遼運抵,其耗費何其繁大,其運輸何其危險?

而倘若要重立大寧軍鎮,則除開整修大寧城本身之外,還需在其周邊地區多修塢堡城寨,則耗費還要再增十倍不止……敢問元輔,以我大明如今之府庫,其能支撐否?”

張四維的眉頭皺得更深了,沉吟片刻,這才道:“以今日之府庫,重開大寧軍鎮之說的確還爲時尚早,不過若只是堅守大寧城……難道就不能再想想辦法?”

餘有丁笑得更加燦爛了,施施然問道:“有何辦法能夠防備蒙古騎兵劫掠呢?”

“這個……正要與諸公商議呀。”張四維一時還真不敢保證有什麼法子能夠避免被圖們打劫,畢竟光是加派軍隊護送似乎也不大靠譜,一來耗費會變得更加浩大,二來蒙古人就算搶不到東西,每次圍着輜重隊襲擾也不是個事,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正爲難間,忽然聽得一個年輕的聲音從外傳來:“衆愛卿不必爲難,如何維持大寧城之供給,朕這裡已經得了法子了。”

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23章 大危機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54章 糾結第109章 喜與憂第129章 複雜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216章 準備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206章 弒嶽(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264章 出宮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04章 京營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73章 厚道人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00章 胡鬧!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08章 隱情(下)
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23章 大危機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54章 糾結第109章 喜與憂第129章 複雜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216章 準備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206章 弒嶽(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264章 出宮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04章 京營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73章 厚道人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00章 胡鬧!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08章 隱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