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差別競爭

bookmark

從萬曆六年七月算起,高務實回鄉已經一年。

如今已是萬曆七年乙卯,鄉試之年到了。

這一年中,高務實的一切都挺順利,尤其是各項買賣發展勢頭都很好。舊的那些就不提了,光說新買賣,就值得高務實大笑三聲。 щщщ✿ Tтkд n✿ ¢Ο

新買賣的兩大重頭戲,一是京華銀行成立,以及該行向湖廣貸款興修水利一事;二是京華瓷器成立,並且打出‘京華禹窯’名頭開始正式向振興北瓷發起衝擊一事。

前者費了不小的力氣,但主要不是費在籌集資金上,而是費在說服朝廷和湖廣官吏上。通過高務實或者說高黨的運作,湖廣佈政使司在萬曆五年秋後正式向中樞提出申請,請求批准湖廣佈政使司及各地方衙門向民間“願意借貸資金者”貸款以興修水利。

湖廣佈政使司當然找出了一大堆的理由證明這個做法很有必要,內閣在郭樸和張四維的力主之下,票擬“準該司所請,但所借銀資之利息不得高於一成。”

疏入,朱翊鈞御筆硃批:“興修水利可固農本,誠然國之要務,準該司所請。”

但這道批覆下達之後不久,便有奏疏諫止,其疏來自於應天巡按,該員表示:官府向民間拆解款項有辱朝廷威嚴,請止。

按理說應天巡按怎麼也管不着湖廣的事,但朝廷上下誰都知道,這事絕非應天巡按個人的想法,恐怕應天巡撫方面也是同樣的態度。原因不是湖廣修水利對他們有害,也不是湖廣借錢跟他們有關,而是他們已經得知內幕,京華銀行借款給湖廣的這筆買賣,其中有個條款便是“湖廣可折價以米糧償還該付本息。”

湖廣要借多少款子?足足一百萬兩銀子!

按照這個數目,折價到每年償還本息的話,湖廣將要在接下來的十年之中,每年向京華銀行支付大量米糧!如何大量法?湖廣大多數地區米糧折銀,一石才值八錢銀子。

即便不算利息,湖廣按照每年償還本金十萬兩來計算,也要支付給京華銀行125000石大米。其實以湖廣糧食之豐,這個數目的影響不能說特別巨大,了不起就是讓長江下游的應天府糧價略微上漲罷了。

但問題在於另一條附加款:允許京華銀行每年以定價收購湖廣大米,每年定額不得超過一百萬石,若不能於民間購足,則湖廣地方衙門以糧稅(尚未實現一條鞭法地區還是交糧)補足。

12.5萬石大米可以白白養活五六萬人一整年,如果是一百萬石,起碼能養活四十幾萬人了,兩相加在一塊再節省一點吃,能養活大概六十萬人。

如果只是賑濟河南一省可能出現的災民,這個數量基本應該夠了,畢竟現在還只是小冰河期的開始階段,災情沒有明末那麼嚴重。當然這個賑濟也絕非免費賑濟,肯定是以工代賑,要不然高務實這京華銀行沒幾年就得破產。

但這樣一來,就要對南直隸產生影響了,糧價起碼上浮兩成,甚至上浮三成也沒準,應天撫、按兩院當然要站出來說話。

萬曆是接到過高務實密報的,也知道河南等北方几省這幾年經常受災減產,而南直隸至少不缺錢,多花點錢買米想來問題不大,於是堅決批覆:湖廣水利興廢事關重大,該司不務虛名,但求實效,正所應當。該巡按且工本職,毋庸多言。”

由此,這件事纔算定了下來。

雖然萬曆五年河南沒有遭什麼大災,但其實這筆買賣依然穩賺不賠,因爲高務實相當於是被批准以較低的市價爲基準在湖廣買米,哪怕市價上升也不關他的事——上升了就不在民間買,直接找布政使司動用糧稅抵扣。

而河南的糧價比湖廣要貴了不少,如果按照正常市價,加上販運的費用之後,可能賺不了什麼錢,但既然收購價是個低價,那麼就算拿到河南市面上賣掉也有錢賺。

至於將來一旦有災害,河南糧價肯定還得漲。高務實要不是本着救濟(收攬)流民的意思,直接賣掉就能大賺。不過眼下他也就能幫到這兒,畢竟能力有限,能給河南減輕點壓力已經不錯了,山西陝西和北直隸什麼的,那個一時真沒辦法。

只能希望河總花了幾年時間用水泥加固的河堤不像以前那麼容易決口,到時候河南的災害輕一點,說不定臨省遭災以後會有流民往河南來,到時候高務實或許能再想點辦法,盡力而爲吧。

順利的第二件事便是京華禹窯的事了。

說起來,這件事的順利甚至有些超過高務實的預期,或許是高務實自己都小看了新鄭高氏現在的名望和號召力,反正京華禹窯剛剛宣佈成立,只是託人在士林中吹噓了一番,沒過兩個月便開始有人紛紛來投了。

來的這些人幾乎都是瓷匠,大多還都是祖傳的,其所精手藝各不相同,技藝高低也千差萬別,但張氏很快就在三大匠的協助下把他們分門別類安排好,然後開始試製。

第一批產品,“良莠不齊”算是說得輕的了,應該說絕大部分都達不到張氏的要求,她最後挑選出來的瓷器只有區區七件。其他的那些,她建議高務實一件都不要拿出去賣,直接分給名下各個廠礦自用算了。

高務實倒是無所謂,他一開始就沒覺得這事情簡單,所以很淡定地讓瓷匠們繼續試製,不用着急,也不要怕虧本——高務實早就做好了連續虧本五年的計劃,因爲他無所謂,燒瓷這個事,單從成本上來說是虧不了多少錢的,虧錢的大頭其實只是養活這些沒有創收的工匠罷了。

也許是高務實的態度鼓勵了瓷匠們,也許是北方瓷業雖然衰退但底蘊尤存,反正從第四批試製品起,京華禹窯就扭虧了!

他們試製出一批上品的雞血紅茶碗,秉承着“鈞窯就是貴”的特色,這批座底銘文“京華禹窯·大雅”的雞血紅茶碗賣給了開封的周王府,直接一舉扭虧爲盈不說,名頭也打響了。

現在京華瓷器的主要問題反倒是一時難以擴大規模——有本事來投他的人基本都來得差不多了,現在要擴大規模,就只能慢慢的自己培養專業人才了。制瓷器在這年代可是個高精尖的手藝活,沒個三年五載連入門都談不上,所以高務實也急不來。

好在鈞窯一貫以稀少著稱,它這裡產量低反倒讓人覺得“原產地的正品就是原產地的正品,真是慢得夠可以……”

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08章 隱情(下)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004章 京營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108章 隱情(下)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47章 不與聞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22章 天壽山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111章 交接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268章 揭謎(下)第129章 關係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85章 成交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212章 誤解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135章 密奏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10章 創造需求
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08章 隱情(下)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004章 京營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108章 隱情(下)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47章 不與聞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22章 天壽山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111章 交接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268章 揭謎(下)第129章 關係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85章 成交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212章 誤解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135章 密奏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10章 創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