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

bookmark

大明和蒙古打了兩百年了,累積的仇恨到底有多少,已經根本無法計算,可能在大多數明人心目中,蒙古就是宿敵、就是死敵,其仇恨之深,不打到蒙古人亡國滅種就不算完——哪怕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身處內地,一輩子根本沒見過半個蒙古人。

這是長達兩百年敵對所造成的思維慣性。

但其實在真正跟蒙古人接壤的邊地,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邊軍,對於無休無止的戰爭都已經厭倦得不行,要不是慣性使然,除非是跟蒙古真有殺親血仇的那種,否則根本沒幾個人打心眼裡樂意一直打下去。

無非是朝廷一直堅持要打,而蒙古人也不老實,總是三不五時的跑來劫掠,他們不得已只能反擊罷了。

這是高務實近來在大同和德勝堡從尋常人處瞭解到的實情。

對於高務實這個殘存了前世太多記憶的人而言,戰或者和,都不是問題,問題只在於哪個更有利。

戰,可以使薊遼、宣府、大同一直到陝西三邊等數千裡邊境線上的邊軍持續處在警戒狀態,從而維持較好的戰爭素養。萬一國家其他地區有警,無論是野豬皮崛起或是出現流寇,這大批邊軍都隨時可以調動出征,且戰鬥力較有保證。

和,可以使國家財政得到緩解,有利於保障各項改革的順利推進;也可以使邊境諸省免於戰亂,恢復生機並取得發展。

按照高務實的看法,戰則好比治標,和則好比治本。一個是哪裡出事治哪裡,一個是夯實身體基礎,不使疾病發生。

這個選擇對於高務實而言並不困難,就彷彿扁鵲三兄弟的故事一般。

據《鶡冠子·世賢第十六》記載:魏文侯求教於扁鵲,詢問他家兄弟三人中誰的醫術最好。扁鵲如實回答,說在他兄弟三人中,大哥的醫術最好,二哥的醫術次之,他的醫術最差。

魏文侯大惑不解,問爲什麼你自認爲醫術最差,而名聲卻聞於天下,而你的兩位兄長,卻默默無聞呢?

扁鵲回答道:“我大哥治病,在病情尚未發作前就施法將病根予以了剷除,其醫術高超但外人不知道,只有家人知道,所以沒有名氣;我二哥治病,是在疾病初起,症狀表淺時施治,雖藥到病除,但鄉里人認爲他只是會治小病的醫生,故名聲不大;而我治病,都是在病人病情危重、痛苦萬分之時予以施治,分別應用鍼灸、藥物內服外敷,甚至動用手術,均能夠使病情轉危爲安,逐漸痊癒,因此大家都認爲我的醫術神奇,所以能名聞天下。”

中醫幾千年來一直堅持“治未病”的思想,認爲“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可能便是從此處而來。

始終保持一支有戰鬥經驗的邊軍,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和強化政權內部統治,使百姓富足、財政健康相比,其實就不那麼重要,至少不那麼關鍵了。

尤其是,眼下畢竟還只是隆慶朝,沒有到崇禎末年,流寇沒有打進北京城,野豬皮更是隻能在大明的統治下乖乖“爲國戍邊”。

但這個道理,高務實如果去和黃孟宇講,那是毫無意義的。對於黃孟宇這個水平、這個身份的人來說,只有皇帝的態度纔是至關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是浮雲。

因爲他只是皇帝家奴。

所以高務實便笑了起來,略帶一絲神秘地道:“先帝的確說過‘復言開馬市者論死’,但先帝之時,與當今之世大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黃孟宇怔了一怔,露出賠笑的表情,卻遲疑着問:“這個……俺老黃沒啥見識,還請高侍讀明示則個。”

高務實一臉無奈,道:“先帝時,北虜勢強,我朝又逢倭寇肆掠,難以集中力量與北虜相爭,如此若對北虜稍稍露怯,則北虜勢必不肯滿足於通貢互市,只怕一個不好便只能簽訂城下之盟。黃鎮守,你想想看,以先帝的性子,你說他能接受嗎?當然不能!所以他就只能示之以強,堅持不肯與北虜和解,如此北虜不知我朝虛實,只見我上下同心,自然也就不敢造次,至少不敢過分緊逼了不是?”

高侍讀爲了兜售自己的觀點給黃大鎮守,居然能給嘉靖的智障外交找到這麼好的理由,也算是難得了。

“哦……”黃孟宇恍然大悟,又問:“那如今則又如何?”

“如今嘛,今上繼位之後,倭寇逐漸勢窘,眼下雖然還偶有侵犯,但已無大礙,戚南塘甚至都調至薊遼鎮守邊關來了,可見我朝重心已經轉移至北疆邊境。而北虜呢,連年遭災,實力大損,你看眼下,北虜莫說再來一次庚戍之變,甚至連入寇劫掠都已很少得手,這次甚至被馬總戎打得側翼崩潰……可見我與北虜,已經攻守互換。”

黃孟宇詫異道:“既如此,我們爲何還要與他談和?”

高務實苦笑着道:“黃鎮守莫非不知道,這蒙古不比別國,擊退容易,覆滅卻難,即便我朝反守爲攻,也很難將之一舉蕩平。既如此,我大明常年累月以傾國之力維持北疆,又有何益?”

“這……”黃孟宇撓了撓頭:“倒也有理。”

高務實見他還有些遲疑,又道:“更何況,千日防賊,總難萬無一失,萬一什麼時候被北虜再次殺進關內,無論邊軍上下,還是朝中諸公,不也總得有人爲此負責?就譬如說你黃鎮守吧,你能保證大同防衛就真的固若金湯,俺答縱然毫無徵兆全力來犯,也不會出半點岔子?”

“這個……還得看邊臣邊將,俺老黃哪裡顧得過來?”黃孟宇大搖其頭地道。

“那不就是了。”高務實諄諄善誘地道:“你看,萬一出現剛纔說的情況,雖然首要責任在於邊臣邊將,可你黃鎮守畢竟是大同鎮守太監,都被北虜打到大同城外了,邊臣邊將固然總要有人出來挨刀子,可你黃鎮守不也得跟着挨板子?你冤不冤啊?”

黃鎮守大吃一驚:“哎呀,那可是太冤枉了!這仗打的不好又不能怪我……”

“是不能怪你,可你是大同鎮守太監啊,如果總督、巡撫和諸位總兵都被論罪了,你能跑得掉嗎?”

黃鎮守忽然覺得毛骨悚然,背脊都涼了半截,倒抽一口冷氣:“那……還是和了好,還是和了好啊!”

笑話,我一個監軍而已,只是看着這羣人不要做傻事,又管不着他們怎麼怎麼打仗,出了事倒要跟他們一起遭殃,這種倒黴催的事情當然是最好不要發生啊。

高務實用力點了點頭,道:“所以嘛,只有談和成功,明蒙雙方通貢互市,黃鎮守你這個位置纔算是真正做得安如泰山——北虜不敢南犯,你黃鎮守還能出什麼大差錯麼?”

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04章 京營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73章 召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28章 好消息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099章 借刀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145章 《取用疏》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099章 借刀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205章 政策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051章 夜會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135章 密奏第005章 禁衛軍!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50章 擔當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206章 弒嶽(下)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
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04章 京營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73章 召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28章 好消息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099章 借刀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145章 《取用疏》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099章 借刀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205章 政策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051章 夜會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135章 密奏第005章 禁衛軍!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50章 擔當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206章 弒嶽(下)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