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

朱厚煌眼睛一亮,他似乎找到了其中的關節。說道:“卻不知道怎麼不讓孤失望?”

鄭綏低頭似乎地面上有什麼極其美妙的圖案一樣,他說道:“先帝已去,莫氏重立僞帝,不足以爲天下信服,我等已經尋到聖宗玄孫,年方三歲。不可以託付天下大權,殿下撥亂反正,爲黎氏恩人,願意以朝政託付於殿下。還請殿下免爲其難。”

朱厚煌暗道:“不過換了一張皮而已。只是鄭綏爲什麼對立不立黎氏如此的堅持。看他的樣子,我也不相信他是什麼忠臣。”

“不立黎氏不可嗎?”朱厚煌問道。

鄭綏說道:“不立黎氏則四方不附。安南雖小,卻不是任人吞併的。大明昔日在安南十數年,未能平定安南,殿下想在安南滯留多少年?”

“茲事體大。孤要與重臣商議一下。”朱厚煌不能立即下決定,他準備諮詢一下,身邊的臣子。

鄭綏退下去了。

朱厚煌將王陽明,阮潤臣,俞大猷等人全部找來,將鄭綏的意見說出來。朱厚煌問道:“王師意下如何?”

王陽明說道:“存亡繼絕是聖人之意,如此正好,安南民風彪悍。殿下想掌控安南,恐怕耗時良久,這纔是臣最爲擔心的,重立黎氏,則殿下去其名而得其失。”

“只是---”朱厚煌有些猶疑說道:“只是如此一來,將來安南有反覆,當會如何?”

朱厚煌對東雍的力量有着清醒的認識,平定安南之後,朱厚煌對安南的控制也強不到什麼地方,必須拉攏安南人士爲自己所用。以安南人治安南之法,統治安南。如果朱厚煌得了名分,將安南納入東雍的版圖。朱厚煌有名分大義還好一點。如果連名分都沒有,這些安南人憑什麼爲朱厚煌效力啊。

一旦東雍有個什麼閃失。安南恐怕立即就有反覆。

如此的安南要與不要,又有什麼區別嗎?

王陽明說道:“殿下,臣以爲數年之內安南是不會反覆的。安南從聖宗皇帝之後,戰亂不斷,正是民心思定的時候,殿下只要能安堵安南,應該沒有人會反對殿下,不過時間一長就不好說了,不過,只要數年時光,安南對殿下就不是重心所在了。不知道殿下有沒有這個信心?”

朱厚煌心中一鬆,說道:“沒錯。”

朱厚煌出鎮東雍到現在,不過三四年而已。就擁有了這麼大的版圖,等數年之後,別的不說,在南洋的都城就能建造起來了吧。以都城爲中心,朱厚煌必定深紮根本,到那時候安南給朱厚煌帶來的利益也就不大重要了。

一想到這裡,朱厚煌心情放鬆起來,說道:“孤不過需要暫借安南數年而已,如果黎氏老老實實的配合,孤待小皇帝成年之後,還政於黎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啊。”

阮潤臣忽然說道:“殿下想還政。恐怕鄭綏他們還不敢?”

“哦?爲何如此?”朱厚煌問道。

阮潤臣是朱厚煌集團裡面唯一一個安南人,在討論安南人的問題之上,阮潤臣有比較大的發言權。阮潤臣說道:“殿下,黎朝是安南數一數二的盛世,黎太祖對抗大明,黎聖宗變法開邊,安南百姓對黎氏忠心耿耿,可以說民心在黎,士子之心,也在黎朝。鄭綏等人是開國功臣之後,對此有深刻的體會,在現在的安南,背棄黎氏不會得民心,即便是各地亂民蜂擁,也必先尊太祖之後,而後起兵。,所以,他們一定要殿下答應重立黎氏。方纔投效。而莫氏在根基上差了一點,他不大明白黎氏的名望,纔有弒君之舉。他們今日的舉動爲莫氏埋下了隱患。”

黎聖宗是一位好皇帝。

他爲黎氏留下足夠的遺澤,以至於現在安南百姓還在懷念他。

“你的意思是--”朱厚煌微微一頓,說道:“其實,鄭綏他們並不在乎誰掌控安南,如果孤掌控安南,又重立黎氏,名不正言不順,就會更加倚重他們。這樣他們纔會得到最大的利益,其他他並不希望黎氏真正的掌權?”

阮潤臣說道:“正是如此。”

朱厚煌這纔算是揣摩到鄭綏的想法。一瞬間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如此一來安南不足爲懼。說道:“王師代孤去見鄭綏,與鄭綏談一談,重立黎氏,孤答應了,不過,黎氏朝廷之上,到底該怎麼劃分。王師替孤爭取一下。”

王陽明說道:“臣定不負殿下所託。”

王陽明立即去找鄭綏商議了。雙方進行了激烈的商討,最後達成了一致。

首先安南重立丞相一職,這一職由雍王任命。掌管安南所有事務。小皇帝只負責祭祀就可以了,並且黎氏送宗室子女十餘人爲雍王姬妾。王陽明也沒有問朱厚煌的意思,大筆一揮收下來了。其實按照黎氏的意思,是希望黎氏女爲雍王后。但是王陽明立即打了回票了,朱厚煌豈能爲了此事而廢后。

不過這些來到朱厚煌身邊的黎氏女,一旦有身孕定然一飛沖天,會有一個僅次於皇后的頭銜。

還有,王陽明確定,安南向東雍稱臣,並且雍王有資格調用安南官員。

這一條是王陽明加上去的。

王陽明作爲負責東雍所有政務的東雍長史,沒有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實。對東雍日益嚴重的人才缺口,不能無動於衷,所以他就將目標放在安南身上,安南也算是一個儒教化的國家,與大明的思想上並沒有太大的差距。對於越南與朝鮮這樣的國家,漢語讀寫是讀書人最基本的功課,這些人才幾乎能拿過來就能用,無法是語言有些方言味道。

對,對於這個時代的越南語與朝鮮語,就是方言而已。

不管怎麼說安南是一個大國,有足夠的人才儲備,安南又是在亂世之中,重武輕文。如果從安南抽調足夠的人才填補東雍的人才缺口,對東雍大大有好處。

不過有一點讓王陽明有一點憂心。

之前朱厚煌在東雍的人才,幾乎都是從大陸流過來,東雍本身並沒有多少人才,從朱厚煌環南洋遊蕩了一大圈之後。南洋的人才,也成爲了東雍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佼佼者就是王九川。而朱厚煌與皇位失之交臂之後,大批人才從東雍逃離,脫離東雍的幾乎都是中原士人,也包括王陽明一些弟子。

這樣一來東雍人才結構就有了很大的變化。

原本中原士人佔據絕對優勢的局面,一點一點被動搖了。或許這個局面持續下去,最終會導致東雍的人才都來着南洋各地。這樣一來,東雍與大明的和解就很成問題。

如果東雍政權大部分由南洋士人組成,朱厚煌的政策也不得不向南洋各地靠攏,這樣一來,東雍會不會化夏爲夷?還有大比例的安南籍官員在東雍之中,東雍會不會安南化?這也是一個問題?

不過有時間即便是飲鴆止渴,該喝的時候也必須喝下去。

王陽明在憂心的時候,鄭綏也在深深的憂懼。

在王陽明的壓制之下,鄭綏勉勉強強的守住了底線。但是他面前的絕對是一份賣國條約,他的手顫顫巍巍的下不去筆,不過他想起現在的局面,已經清化的形式,不得不長嘆一聲,心中暗道:“但願我的選擇是對的。”

這個結果,他已經反覆思量過了,是他們唯一能走的道路。也是唯一的活路。

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十七章 練兵2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章 演武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
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十七章 練兵2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章 演武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