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十六年

宋謙漸漸老了,南陽府的人稱爲他宋公,儘管他只是個普通老百姓,但人們都很尊敬他。知府還曾多次邀他入衙門,都被宋謙婉言拒絕了。

在南陽這些年,他思考了自己前半生的經歷,尤其入仕後官場的種種,忽然明白,一己之力太單薄了,很難改變大勢。聖人都是著書立說,教化衆生,而今朝政昏暗,他也唯有如此了。

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癡慢,人心蛻化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基本着手。圖挽犯法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基本爲枝末,認枝末爲基本。爲求解決問題,反倒製作問題。正人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爲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念,須在幼小時造就;凡是身爲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絕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爲力矣!

思量種種,他著下了一篇《弟子規》,通俗易懂,卻可規範萬民,養德育才,使後世子孫壯大中華,千秋萬代,永世不朽。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這是他的《弟子規》的總敘,後面還有孝、悌、謹、信、泛愛衆、親仁、學文七篇,可謂字字珠璣,篇篇錦繡。

撰出《弟子規》這部大著後,他就有一種預感,這部作品必將後世傳誦,教導萬民,壯哉中華。

這時候宋謙已經五十六歲了,是知天命年。

物莫能惑,人不能遷,則行止與天同,吾不違天,而天亦莫吾違也,故五十而知天命!

“**雲散,多少英豪,天地之間,時光最霸道……”宋謙感嘆,此時他是南陽府的夫子,教書育人。但他與別的夫子不同的是,不論學子身份貴賤高低,哪怕是他乞丐要聽書,他也熱烈歡迎。所以,他的學生很多,身份也各不相同,每次他上課時,人都滿滿的,甚至屋外都是人。

他在南陽府很安生,但遠在千里之外的京城,這些年發生了很多事,在位僅29天的光宗朱常洛死後,朱由校登上了皇位,這位皇帝很奇特,不理政事不說,也不愛女色,偏偏喜好木技,想要當一個出色的匠師,荒唐得不得了。

也難怪,這位皇帝繼位的時候才16歲,此時,邊外後金威脅日益嚴重,朝廷內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黨派之間互相爭權,致使民生凋敝,王朝有日薄西山之象。後來這位皇帝因意外落水成病,後服用“仙藥”而死,終年23歲,廟號熹宗。這年公元1627年。熹宗死前,立了遺詔,立五弟信王朱由檢爲帝。

信王朱由檢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節儉樸素,是位年輕有爲的皇帝,朝中大臣很看好他。但樹欲靜而風不止,關內農民起義猖獗,關外清朝勢大(後金已建國),已處於內憂外患交集的境地,可謂處處堪憂。

這一年是公元1636年,信王朱由檢爲帝的第九個年頭,各種事情不斷,宋謙雖在朝外,卻知道得一清二楚。

“內憂外患,亡國之日不遠矣……”宋謙常常憂思。

母親蕭氏和妹妹宋佳早在他落腳南陽府不久,便從濟南府搬了過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像是回到了從前。

刀逍遙一家住在他們家的隔壁,兩家人成了鄰居。刀逍遙當年從東南沿海回來勤王,帶着一個女子和一男一女的小孩過來的,這是她的妻子和兒女。他的妻子未嫁入他前,是個**,但兩人兩情相悅,就這麼走到了一起,並結婚生子。

蕭氏時常羨慕刀逍遙,不管怎樣,人家有了自己的兒女,而自己的兒子至今孤身,不說什麼傳宗接代了。她現在只希望兒子能找一個伴兒,不至於老了沒人照顧,孤單單一人,多麼悽楚!可惜宋謙說什麼也不同意,蕭氏只能作罷。

某一天天還未亮,知府急切地敲開了宋謙家的門,他雙手捧來了當今皇帝的一封信。

是信,不是聖旨。

信上寫了許多,但大意是宋天師你是國之棟樑,在朝時爲國家做了許多大事,以前對不起你了。現在國家正值希望時刻不能沒有你,如果可以,你回來吧,讓你繼續當天師。

宋謙看完信,雙手顫抖,眼淚止不住流了出來,一時間可謂老淚縱橫。在旁的知府嗟嘆不已,偌大的南陽府,無人不知宋謙,他是他們南陽府的驕傲,但這麼樣的一個人,朝廷卻對不起他。

遠調東北,不理不聞。排擠出朝,落寞還鄉……

宋謙持着信,眼睛望着遠方,就這樣癡癡了一上午,知府也很有耐心,沒有催他,但也沒有離開。他要等一個結果。當今皇帝沒有下聖旨,而是寫信徵求宋謙的意見,說明對他的尊重。

“我回去。”宋謙輕輕說了一句話,三個字,而後轉身走進了屋裡。

知府等了一上午,聽到這句話後,淚流滿面。

曾經的天師已經老了,但他仍然心懷大義,心懷國家,心懷大明王朝!

…………

十六年後,宋謙這位曾經的天師再次回到大明王朝,重任大明的天師。

十六年,十六年,能改變多少事……

當今皇帝朱由檢見了老天師,感嘆不已。

此時,清朝與明朝爭霸,兩方都有大氣運,這說明清朝也是民心所歸,天道認可。更可怕是,清朝的氣運隆隆,有龍騰九天之大象,反觀明朝的大氣運,氣若游絲,不久亡矣。

宋謙嘆息一聲,知道明朝復興無望,亡國將盡。

清朝現在與明朝乃是正正當當的爭霸,大國之氣已成,不再玩弄妖人跳大神這等靈異之事,早年搞這些,是大國未成,屬於小打小鬧,而今卻是不同了,是大大方方的爭霸,有一股大義,要除掉大明這個腐朽的王朝,建立一個的天朝上國!

“清朝起於白水黑山之間,大勢已成,已成啊!”宋謙遠望東北,嘆息不已。

堅持堅持卷終感言第8章 印堂發黑第20章 貪鬼(上)第39章 無相寺第8章 驚魂寺院第38章 怒問考官第3章 青樓鬼事第35章 真假第8章 季逸可第2章 平鬼城第47章 鬥法(下)第10章 現身第29章 君子·劍第4章 趕往陰間的馬車第18章 異聞近期更新說明第38章 怒問考官第7章 幕後高人第16章 鬼計第9章 鬼交第16章 大明天師第23章 宋謙升堂第38章 人狗孽緣第3章 打鬼文第1章 回家第3章 打鬼文第29章 貓城第2章 驚變第36章 陰間也黑第7章 離京第15章 狗血淋頭第19章 不宜上任第6章 歸宿第38章 人狗孽緣第27章 殺人放火第11章 裴家第10章 宋謙出手第50章 官威如海(上)第29章 劫火餘生第2章 再見刀逍遙第33章 淹死的鬼們第35章 真假第31章 終見張龍第31章 終見張龍第5章 驚變生第4章 再見,已是生死陰陽第14章 奪權和還朝(下)第4章 問鬼第4章 女鬼有冤第4章 春香動滿樓第38章 人狗孽緣第12章 就任於危難之間第1章 鬼婆婆第58章 第一第30章 貓的城第12章 就任於危難之間第40章 寺內第56章 殭屍(下)第2章 驚變第4章 女鬼有冤第1章 後患第32章 巡察使第10章 宋謙出手第30章 刀逍遙出馬第16章 半個屍皇第16章 大明天師第4章 見聖覆命第51章 官威如海(下)第6章 薄命最是紅顏第17章 鬼哭第35章 推倒第22章 自作孽第15章 爆頭第1章 京師第30章 鬼城城主第6章 高明龍第3章 畫皮鬼第2章 驚變第1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6章 考城隍第6章 回陽第13章 章小姐之死(下)第6章 我是舉人,我怕誰?第19章 七月十五,夜第9章 剪刀第38章 天降大任第31章 神的節日第26章 怒火在靜靜地燃燒第28章 血火無情第5章 鬼婆婆的家事第7章 詭譎第13章 真與假第6章 高明龍第3章 打鬼文第56章 殭屍(下)第6章 高明龍第28章 橫死第1章 後患第31章 神的節日
堅持堅持卷終感言第8章 印堂發黑第20章 貪鬼(上)第39章 無相寺第8章 驚魂寺院第38章 怒問考官第3章 青樓鬼事第35章 真假第8章 季逸可第2章 平鬼城第47章 鬥法(下)第10章 現身第29章 君子·劍第4章 趕往陰間的馬車第18章 異聞近期更新說明第38章 怒問考官第7章 幕後高人第16章 鬼計第9章 鬼交第16章 大明天師第23章 宋謙升堂第38章 人狗孽緣第3章 打鬼文第1章 回家第3章 打鬼文第29章 貓城第2章 驚變第36章 陰間也黑第7章 離京第15章 狗血淋頭第19章 不宜上任第6章 歸宿第38章 人狗孽緣第27章 殺人放火第11章 裴家第10章 宋謙出手第50章 官威如海(上)第29章 劫火餘生第2章 再見刀逍遙第33章 淹死的鬼們第35章 真假第31章 終見張龍第31章 終見張龍第5章 驚變生第4章 再見,已是生死陰陽第14章 奪權和還朝(下)第4章 問鬼第4章 女鬼有冤第4章 春香動滿樓第38章 人狗孽緣第12章 就任於危難之間第1章 鬼婆婆第58章 第一第30章 貓的城第12章 就任於危難之間第40章 寺內第56章 殭屍(下)第2章 驚變第4章 女鬼有冤第1章 後患第32章 巡察使第10章 宋謙出手第30章 刀逍遙出馬第16章 半個屍皇第16章 大明天師第4章 見聖覆命第51章 官威如海(下)第6章 薄命最是紅顏第17章 鬼哭第35章 推倒第22章 自作孽第15章 爆頭第1章 京師第30章 鬼城城主第6章 高明龍第3章 畫皮鬼第2章 驚變第1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6章 考城隍第6章 回陽第13章 章小姐之死(下)第6章 我是舉人,我怕誰?第19章 七月十五,夜第9章 剪刀第38章 天降大任第31章 神的節日第26章 怒火在靜靜地燃燒第28章 血火無情第5章 鬼婆婆的家事第7章 詭譎第13章 真與假第6章 高明龍第3章 打鬼文第56章 殭屍(下)第6章 高明龍第28章 橫死第1章 後患第31章 神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