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發展和形勢改變

1655年的春天格外寒冷,因爲現在大明還處於小冰河時代。

轉眼間張強這個一無所有的穿越者來到這個歷史世界已經快十個年頭了。

自從和葡萄牙人一戰,把葡萄牙人在壕門境,大明的土地上的殖民地抹消掉,然後回到中樞,進行軍隊調整,改編,擴編,張強的行程就一直滿滿的,忙碌的。

在處理完軍隊,然後周粥的彙報使得張強進一步瞭解他統治下的三省加上兩個半省,安徽和蘇州省的一半,已經實現了全面的經濟騰飛,人口飛速增長,軍隊實力大大增強,人民大部分已經接受了華夏軍的統治,現在外面的人已經不叫這裡爲南明勢力,南明朝廷,南明起義軍,或者大明餘孽了,而是叫華夏國了。

華夏國的人民以當一個華夏國人自豪,因爲他們是大明這片土地上唯一海上吊打泰西人,陸地上壓制和超過南明國和其他南明朝廷的存在,同時和清軍分庭抗禮,實實在在的實現了重整大明漢人的輝煌的目標,如今大明的漢人們已經不是以前那樣士氣低落,感到絕望了,因爲他們還有一個地方可去,華夏國。

這裡經濟繁榮,人口聚集,百姓生活穩定,很多人都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討論榮譽這個問題了。

很多百姓都想着將來孩子們從學堂畢業以後去哪裡當官,或者去軍隊服役,起碼要去民兵預備役地方部隊去鍍金一下,然後回到地方上,可以當個小官什麼光宗耀祖。

華夏國的村長可不是誰在村裡勢力大,誰有錢就行,那得進學堂和當兵才行,只有這兩個地方出來,並且擁有突出貢獻的人才會被地方官府任命爲村長,去管理一個村落,或者爲里長,保長,甚至是鄉長。

華夏國的士農工商並不是突出商人的地位,而是均衡發展的,有錢並不代表你能有權或者有勢力,被人高看,華夏國並不純突出商人的貢獻,要看你對華夏國的整體貢獻,貢獻大的給發勳章,擁有勳章的纔會被人尊敬。

華夏國目前擁有極大的地盤,卻沒有那麼多配套的人口,雖然人增長過快,但依然不能填充由於戰爭和華夏軍定點和專心清除的人口的速度,任何冒出對華夏軍不滿或者敵對苗頭的人很快會被民情部調查,然後被請去喝茶,最後被驅逐或者丟進俘虜營,現在爲懲戒營裡面成爲罪民,罪民是不佔有生產資料和人生自由的。

這樣導致在交通沿線的人口聚集,但在一些偏遠地區,只有那些生活了很長時間都不出來的偏遠村落的百姓和一些被送來的改造好的罪名以及新來的被分配到這裡的其他地方的流民和難民,這些人完全不能填充那麼廣闊的地方,不能爲爲華夏國經濟創造價值。

所以華夏國的人口還是極度奇缺。

目前華夏國人口已經接近了四千萬人了。

華夏元已經成爲華夏國百姓心中的唯一貨幣,華夏國錢莊裡面存有近五億兩白銀和三千萬兩黃金,作爲華夏元的支撐物之一,人們對於華夏元的信任比起後世的美元還要堅挺。

而精美的,無法仿製的華夏元甚至流通到了西南永曆朝廷哪裡,深入了大山,遠達邊遠的西域地區,海上,鄭成功的手裡有着大量的華夏元儲備,用於和華夏軍交易,日本各個大名也出現了很多地方認華夏元比認金銀貨幣更加信任的事情。

華夏軍在對福建和江西完成了改造以後,哪裡也成爲安全區域,南明國,寶島,成爲了華夏軍認爲的紅色區域,同清軍接壤的邊區縣府成爲了紅色區域,後面的縣府成爲了黃色區域,以前只有華夏軍的核心區域,不過幾個府是綠色區域,金華府過去就是紅色區域,根本沒有黃色區域,如今金華府已經擴大了這種區域,覆蓋了三個省的地區都是綠色安全區域,黃色區域也只是長江岸邊駐軍的那些紅色區域後邊的縣府簡單的一條線式的隔離帶式的區域了。

相信不久的將來長江這邊全會成爲安全的綠色區域,成爲華夏國的腹心地帶。

這樣的形勢和經濟趨勢,使得華夏國一年比一年的財政收入提高,即便開支也越來越巨大,卻絲毫不會影響華夏國的財政收入的增加。

一年時間,華夏國的財政收入實現了實實在在的盈利,達到了三億華夏元的規模。

受到了華夏國的影響,清軍地盤上出現了大量的金銀流失,人口流失,華夏元在清軍地盤上居然比那些銀票更加值錢,更加讓人信任,人們更加信任這種不是金銀的金錢。

由於要保持對華夏軍的軍事壓力,清軍不斷的招募軍隊,不斷的派往和華夏軍對峙的地方,使得清國的人口和青壯迅速的消失,很多地方經濟崩潰,起義不斷,盜匪橫行,如今想要在和清國做生意,即便是華夏軍走私的商隊也不敢隨便前往了,因爲也許清軍抓不到他們,但沿路的起義軍,反正軍,還有盜匪們會給商隊的利潤帶來嚴重的損傷,還會虧損。

而對察哈爾蒙古的支援也不得不中斷了,金麒帶着他的人馬在一個月前完全撤回了華夏國,在安置,重新整編,整訓以後,三個月以後,他的騎兵部隊,牧民,馬匪部隊,將會成爲華夏軍新建的騎兵旅的士兵。

而金麒則暫時去寶島市去支援哪裡了,唐殿風被調回來出任第三近衛旅的旅長,賀錦在完成了張強交給他的任務以後把廣州府交給了陳函輝管理,軍事上有軒轅龍飛,之後他接替了唐殿風出任寶島的寶中府,寶中市這個名字太超前,張強把寶中市改名爲寶中府,讓賀錦去管理哪裡和剛剛完成任務調回來的金麒搭檔,拆散了他和尤海波搭檔多年的組合。

他雖然沒有提升官職,但被張強發了幾個勳章,其資歷和榮譽在華夏軍已經不輸於魏無忌和周粥等人了。

金麒被提升爲總兵,也發了幾個勳章,表彰他在蒙古草原上的功績。

至於察哈爾蒙古,由着他們去吧,清軍在哪裡畢竟還很強大,由於清軍的軍事實力不斷增大,主要是漢人軍隊的不斷增加,清軍已經從拿察哈爾蒙古沒有辦法,到已經把他們打的不成樣了,金麒離華夏軍時間太久了,張強把他調回來就是要他重新迴歸華夏軍,他在哪裡的已經不會對清軍產生太大威脅了。

畢竟蒙古和女真金人其實是一脈的,他們的戰爭不會太久,分和統一,是經常的事情,察哈爾蒙古已經有和各個蒙古求和的意思了。

所以金麒的工作變得艱難,既然是這樣,張強只能把他調回來,支援他們是華夏軍現在唯一還在做的,虧損嚴重的事情。

涇渭分明的勢力陣營和地盤已經使得華夏軍再難以穿過廣漠的陸上通道給他們輸送資源和獲得蒙古的戰馬以及其他的資源了。

華夏軍已經實現了戰馬自給自足,幾年的養馬使得華夏軍的馬場已經能大量出產戰馬,並不需要從草原上輸送了。

現在就是要不然一戰定乾坤,要不然一戰以後更亂,華夏軍遭到削弱和或者打擊,就看華夏軍和清軍的這一次戰役了。

清軍已經聚集了百萬軍隊,沿着長江部署,蒙古騎兵,清軍精銳戰士,漢軍旗忠心的戰士,漢人綠營部隊,以及大量的新招募的軍隊,總兵力是華夏軍的三倍之多。

在西南,同葡萄牙人聯軍戰役失敗以後,南明國的軍隊也在快速擴充着,如今也三十萬大軍了,擁有五萬經過華夏軍金改1火繩槍武裝,並且經過華夏軍訓練的火器部隊,同時和濟爾哈朗,莽古爾泰的清軍部隊經過十幾次的交戰,培養出了一大批的明軍新興將領和軍隊精銳的士兵。

南明國已經今非昔比了。

殘存下來同葡萄牙人聯軍作戰的南明國士兵和將領們是其中的一部分。

蘇正清率領的一萬南明**隊同馮雙禮率領的南明**隊也同乘機入侵的孔有德的部隊打了好幾次戰役,丟掉一些地盤,也獲得一些地盤,雙方把戰鬥打成了同葡萄牙人聯軍那樣的膠着戰役。

而李定國那邊更是越來越強大了,有了華夏軍的支援,他們的部隊迅速增加,歸攏了很多被打敗的土司軍隊的士兵,擁有大象這樣超級麻煩的軍種,還有弩兵這樣的山地作戰利器,還擁有華夏軍的火槍和火炮,打的不善於打火器戰役,山地戰役的孫可望部大踏步的退出雲貴,將地盤交給了李定國的永曆明軍。

即便是有從甘陝調來的吳三桂這個外掛式的人物和軍隊,也只能在貴州府邊境擁有一些地盤,而不能再次擁有貴州府大量的地盤和人口。

李定國乘機反攻四山府,在四山府佔領了不少地盤,在大西南,清軍無暇顧及,只能大踏步的撤退。

清軍被牽制在華夏軍的對面,很多地方就無暇顧及了,察哈爾雖然不比幾年前勢頭迅猛了,可也在苟延殘喘,而多年失血的其他蒙古王旗也在暗暗的添傷,察哈爾這麼一鬧,蒙古人既要互相之間爭鬥,又要幫助清軍打戰,還要應付察哈爾蒙古,使得整個蒙古草原上也是一片哀鴻遍野。

這時候,張強收到一個消息,一個叫葉爾羌蒙古的部落崛起於草原上,發展勢頭很猛,成爲各個蒙古人的對手,同時也是的察哈爾蒙古受到威脅,使得清軍不得不調兵應付。

第四百八十五章 開花彈的勝利第六百八十八章 慘死第二百六十二章 投靠第七百九十四章 逐漸被削弱的華夏水師艦隊第四百九十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維合一的軍隊控制體系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事調整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四百四十二章 南明烽火23-逆轉7第三十二章 左金王賀錦第三百五十九章 滿洲風起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時體制解決經濟問題第八百三十七章 編制有些不合理第七十章 金聲來投奔第一百四十六章 鄭彩末日12第八百二十章 猶如刀子切豆腐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明烽火22-逆轉6第五百二十六章 水師拆分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六百六十章 東南亞憂心的事情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問題2第五百七十九章 西南漢化佔領問題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成本第八十六章 可以訓練基層軍官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抓住姚啓聖1第一百二十章 消耗第二百零六章 論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六百零五章 夜太黑,停戰第四十章 獲利頗豐第六百四十六章 洪承疇的自知之明第二百二十章 金華義軍的財政收入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八百六十六章 王玉羣的最終去向第六百零一章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第六百四十章 撤退第三百三十七章 私產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戰記敘3第十章 殺將第一百四十六章 鄭彩末日12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清內訌第三百三十章 聲望大增第七百四十八章 第二戰場第六百一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七十五章 伏擊8第七百一十六章 魯國混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鄭鴻逵的危局 勒緊絞索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八十四章 魯監國的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伏擊12(遂發槍+線膛槍+連發槍)第四十七章 拿下武義縣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部隊調防第八百一十一章 海戰突圍1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定國華夏的以色列第七百二十六章 大勝第三百四十四章 忽悠鄭成功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2第七章 掌旗第七百五十八章 極難的選擇第五百六十二章 給商人們解套第七百四十一章 四國島的厄運4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明國挑釁第二百九十二章 廝殺正酣第四百九十八章 魯國大明滅亡對局勢的影響第一百三十五章 鄭彩末日1第四百六十八章 會鰲拜20第五百六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三十八章 鄭彩末日4第二百二十七章 領地局勢第五百零五章 士氣低落第三百五十五章 彙報第七百九十八章 挑戰華夏水師1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明烽火12—戰鷹第二百四十九章 鄭鴻逵的危局 壓力第七百零四章 無奈的魯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伏擊9第二十九章 朱大典的處境第二百七十六章 攻防1(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六百九十一章 瓊州發展第二百九十九章 調整部署應對來敵第八百七十二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2第二百三十九章 讓世界亂起來,張名振第八百六十七章 陝甘州戰鬥收尾第三章 我有一個任務交給你做第八百二十一章 洪家長子的隕落第八百一十六章 打了老的來了小的第二十二章 防線崩潰第八百五十六章 豌豆鳥的初戰1第六百零三章 先苦後甜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戰記敘4第六十一章 敵人不上當第七百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四百七十章 新的人事調整第六百零五章 夜太黑,停戰第二百零三章 寶島我來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撥和藉口2第四百五十五章 會鰲拜7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
第四百八十五章 開花彈的勝利第六百八十八章 慘死第二百六十二章 投靠第七百九十四章 逐漸被削弱的華夏水師艦隊第四百九十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維合一的軍隊控制體系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事調整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四百四十二章 南明烽火23-逆轉7第三十二章 左金王賀錦第三百五十九章 滿洲風起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時體制解決經濟問題第八百三十七章 編制有些不合理第七十章 金聲來投奔第一百四十六章 鄭彩末日12第八百二十章 猶如刀子切豆腐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明烽火22-逆轉6第五百二十六章 水師拆分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六百六十章 東南亞憂心的事情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問題2第五百七十九章 西南漢化佔領問題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成本第八十六章 可以訓練基層軍官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抓住姚啓聖1第一百二十章 消耗第二百零六章 論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六百零五章 夜太黑,停戰第四十章 獲利頗豐第六百四十六章 洪承疇的自知之明第二百二十章 金華義軍的財政收入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八百六十六章 王玉羣的最終去向第六百零一章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第六百四十章 撤退第三百三十七章 私產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戰記敘3第十章 殺將第一百四十六章 鄭彩末日12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清內訌第三百三十章 聲望大增第七百四十八章 第二戰場第六百一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七十五章 伏擊8第七百一十六章 魯國混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鄭鴻逵的危局 勒緊絞索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八十四章 魯監國的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伏擊12(遂發槍+線膛槍+連發槍)第四十七章 拿下武義縣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部隊調防第八百一十一章 海戰突圍1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定國華夏的以色列第七百二十六章 大勝第三百四十四章 忽悠鄭成功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2第七章 掌旗第七百五十八章 極難的選擇第五百六十二章 給商人們解套第七百四十一章 四國島的厄運4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明國挑釁第二百九十二章 廝殺正酣第四百九十八章 魯國大明滅亡對局勢的影響第一百三十五章 鄭彩末日1第四百六十八章 會鰲拜20第五百六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三十八章 鄭彩末日4第二百二十七章 領地局勢第五百零五章 士氣低落第三百五十五章 彙報第七百九十八章 挑戰華夏水師1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明烽火12—戰鷹第二百四十九章 鄭鴻逵的危局 壓力第七百零四章 無奈的魯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伏擊9第二十九章 朱大典的處境第二百七十六章 攻防1(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六百九十一章 瓊州發展第二百九十九章 調整部署應對來敵第八百七十二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2第二百三十九章 讓世界亂起來,張名振第八百六十七章 陝甘州戰鬥收尾第三章 我有一個任務交給你做第八百二十一章 洪家長子的隕落第八百一十六章 打了老的來了小的第二十二章 防線崩潰第八百五十六章 豌豆鳥的初戰1第六百零三章 先苦後甜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戰記敘4第六十一章 敵人不上當第七百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四百七十章 新的人事調整第六百零五章 夜太黑,停戰第二百零三章 寶島我來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撥和藉口2第四百五十五章 會鰲拜7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