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兩軍遭遇

就在整個饒州府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整個饒州府的百姓和民兵部隊正在撤退,華夏軍正在進行堅壁清野,以防止清軍到來的時候進行血腥的清洗報復,同時使得清軍陷入無糧可就,無水可飲用的困難地步,從另個一個方面削弱清軍的戰鬥力,給清軍制造困難,拉長清軍的補給線,爲面對清軍大軍壓境的戰鬥創造殲敵機會。

正在饒州府北方防禦清軍的鋒無羽的第二野戰旅以及第一騎兵旅,接到了張強的命令以後,開始收攏兵力,準備撤退,一邊收攏兵力,一邊給四周的饒州府百姓報信,同時讓跟隨的工程兵和輜重兵先撤離,他們留在原地等待部隊集結,阻擋敵人的斥候騎兵的窺探。

爲此鋒無羽把野戰旅的騎兵全部派出去,阻擋敵人的進軍,同時查探敵人的兵力部署。

第一天,饒州府北方沒有任何動靜,斥候傳回來的消息,清軍還在上百公里之外,人數大約爲五萬多人。

第二天,饒州府的民兵們護送着百姓撤退,一部分百姓不願意撤退,民兵們陷入了困苦的境地,只有很少一部分百姓逃走,很少一部分百姓接受民兵的護送,撤往衢州府,其他的一點百姓撤往附近的山裡或者更加偏遠的小村落避難。

清軍出動了大約兩萬兵力正在朝着這裡趕來。

第三天,饒州府的民兵接到命令,全面撤退,願意跟隨的百姓護送,不願意跟隨的百姓不管,重要是民兵必須撤退到饒州府南方和東南方向。

第四天,張強帶着大軍從繞住府府城撤退,南方的百姓開始自發的逃亡,剩餘的民兵開始撤退,第二野戰旅的工程兵沿路破壞道路,僅僅留下一條可以撤退的道路給第二野戰旅和騎兵旅撤退。

第五天,清軍先前派出的兩萬兵馬逼近了三十公里遠,輜重兵開始撤退,第二野戰旅三個方向上的兵力已經收縮大半,其他的也將前往後面南方和大部隊會合。

晚上,第二野戰旅和騎兵旅大部分開始向後撤退,拉開同敵人的距離。

第六天,張強的大軍已經消失在北方饒州府邊境,送來的消息顯示,張強帶走了第一野戰旅和第二騎兵旅,第三騎兵旅,整個饒州府除了還有一些民兵和百姓沒有撤出來,就剩下了饒州府府城的部隊和他們第二野戰旅的部隊第一騎兵旅了。

第七天,先鋒清兵消失在視野裡面,敵人的大軍已經會和,離他們不夠五十公里遠。

第一騎兵旅已經先一步撤退,隱藏起來了。第二野戰旅部隊集結完畢,已經撤退了十五公里,同敵人拉開了距離。

清晨起了一絲薄霧,休息了大半個晚上的第二野戰旅追上了工程兵和輜重兵撤退的隊伍,還有一部分最後撤退的民兵隊伍,此刻離饒州府府城還有五十公里,離饒州府邊境還有三十公里,離衢州府還有一百二十公里。

天還不亮就被叫醒,埋鍋造飯,拆除營地,剛剛踏上新的征程的第二野戰旅拉開長長的隊伍繼續向衢州府靠近,走了大約五六裡地。

鋒無羽接到了騎兵旅的通報消息,他們在離饒州府府城大約二十公里的地方休息,策應一部分民兵和百姓撤退到更遠的饒州府南方去,從哪裡去建寧府或者回衢州府。

正在尋思着是不是往南方撤退,和騎兵旅會和的時候,就聽到急促的馬蹄聲響起,風中聽到有人大聲呼喊,“清軍,有清軍,隊伍左翼,三裡地,有大股清軍騎兵在前進。”

“傳令各營就地展開,防禦陣型,把百姓和民兵收入營中,輜重兵卸下輜重,就地守護,工程兵立刻開始營造防禦工事,各營按照各職迅速展開,將大軍護住,派遣五支小隊分派南面正在撤退的民兵和百姓部隊,讓他們轉道饒州府,其他小隊去饒州府報信,去大都督營中報信,去衢州府報信。”

鋒無羽迅速給身邊的親衛隊下達命令,親衛隊的斥候們迅速飛奔而去。

分派完畢,又一撥斥候返回,“報,清軍騎兵發現我們了,正在整隊。”

鋒無羽揮揮手“再探。”

斥候騎兵走後,他又招招手,“再派兩支騎兵小隊去聯絡黃韜參將的騎兵旅,讓他向我部靠攏,掩護我部側翼,接應我部撤退。”

這時候,三裡之外,滿達海也停了下來,聽取斥候騎兵的報信。

“你說什麼,我軍側翼發現敵人大軍,有多少人,查清楚了沒有?”滿達海雖然人長得有點對不起觀衆,貌似張飛那樣的莽漢,但他在清軍隊伍裡面也是個能打仗的好手,是滿洲勇士之一,雖然沒有鰲拜那麼出名,但卻智勇雙全,歷史上有很多對他有利的好的評價,但這些評價對於漢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情。

評價越好,對於漢人江山就越統治的牢固,漢人就越不能翻身。

“咱們的步兵部隊到達那裡了?”滿達海問道。

一邊的清軍將領道:“還在二十里之外,科爾沁的騎兵倒是不遠就在我們側翼十里處行軍。”

“好,那就是在敵人側翼了,命令他們加速行軍,突擊敵人側翼,讓敵人無暇估計我方,我們派出大隊騎兵騷擾敵人,剪除敵人的斥候騎兵,壓迫過去。”

回頭他對回答的清軍將領道:“讓範紹祖和馬寶帶的步兵趕上來,儘快投入戰鬥。”

清將道:“大人,在這種情況下行軍的明軍肯定無法抵抗咱們的衝擊,不如我們這兩千騎兵先衝一下,衝亂了敵人陣腳,明軍就會潰散,到時候趕上來的科爾沁蒙古騎兵就可以抓俘虜了,根本不用等那些綠營兵和漢軍旗過來,功勞留給咱們滿人不是很好嘛?”

滿達海不悅的揮舞着手中的馬鞭打了過去,嘴裡叫到:“你懂什麼,滿人才有多少人,十幾萬人,前面還有一萬多滿人被圍困在饒州府城,我們要是衝上去了,死傷算誰的,快,讓那些漢人先上,讓蒙古人先衝,反正蒙古人也是咱們的奴才。”

“是,主子,奴才這就去辦。”清將沒有去摸臉上火辣辣的傷口,立刻上馬向後面的漢軍旗和綠營傳令去了。

而可憐的蒙古人,曾經的鐵木真子孫們就這麼被當槍使了,

而走在後面的範紹祖和馬寶兩個人其實不是想要來這麼一趟,只是不得不來,他們在阿濟格賬下同張強帶的華夏軍決戰,九萬人的清軍部隊被殺的四散逃跑,兩個人分開走,分別帶着一千幾百人的本部人馬逃出了饒州府,在清軍地盤上駐紮了一段時間,一邊向上稟報情況,一邊惴惴不安的等候清朝對他們的處罰,一邊觀察着華夏軍的動靜,另外捎帶的收攏潰兵。

經過了大半個月的收攏,他們收攏了逃散的三萬綠營和漢軍旗的五千人馬,兩個人會和以後,人馬合計達到了八千兵力,這讓他們覺得心安,連忙上報爲自己請功,沒想到功沒有下來,滿達海帶着兩萬清軍到了。

功勞沒有,反而讓一向妒恨他們的滿達海一頓斥責,領了五十軍棍,三十皮鞭,至今,兩個人都只能坐轎子行軍,而不能騎馬行軍。

滿達海着急去碰華夏軍,想要見識一下這幾年來風頭無限,面對清軍屢戰屢勝的金華義軍,看不起洪承疇這種瞻前顧後的明朝文官,連夜帶領清兵走了,走之前留下一名滿清將軍給他們,監視他們,讓他們隨後帶着步兵來增援他。

面對這個主子,兩個人哭笑不得,滿臉愁容,他們可是和華夏軍打了整整五年的交道,從華夏軍還是一支朱大典麾下的義軍的時候就開始打仗,到金華義軍脫離朱大典自成一派,到金華義軍改爲華夏軍,他們每一次面對華夏軍都是慘敗,心裡陰影的面積相當的大。

儘管他們百般推脫,但滿達海還是扔下了一萬三千漢軍旗和綠營讓他們統領,自己帶着清軍騎兵部隊走了。

二十里地,滿達海的督軍清將很快就到,宣佈了滿達海的命令之後,兩個人的面色如灰,臉色更加不暢,像吃了大便似得。

但兩名清軍滿洲將軍還是催促他們趕緊督促部隊上路。

儘管百般不情願,兩個人也不敢忤逆清軍主子的命令,還是催促部隊上路了。

前面是滿達海派來的清將,三十多人,後面是一千留下的監督他們的滿洲將軍的馬步騎兵,什麼叫馬步騎兵,就是實際上他們不是騎兵,但他們騎馬行軍,遇到敵人下馬當步兵作戰,當然生活在遼東那樣的苦寒地方,雖然不是騎兵,也比南方的這些大明騎兵要厲害的多,兩個人不敢處什麼心思,只能被逼前往。

如果這兩萬多士兵都是他們的部隊,他們還真的敢拼一下,但這兩萬人只有兩千人是他們的心腹士兵,其他的都是漢軍旗和綠營潰兵組成的,還有從其他地方調來的漢軍旗和綠營士兵,他們一個掌漢軍旗,一個掌綠營,卻無法全面控制這部分清軍漢人部隊,因此他們現在心裡是七上八下,好不難受。

只是因爲歷次和華夏軍作戰他們從無勝蹟。

同樣他們也不看好滿達海的這次莽撞的軍事行動,九萬大軍都被打的四散逃跑,兩萬多人,能拼的過華夏軍?

當然他們不知道前面和他們遭遇的是區區的一個華夏軍第二野戰旅,不過七千八百人,加上民兵也不過九千多人,老百姓就不能算什麼了。

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明烽火18-逆轉2第一百九十三章 追兇2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六百零八章 原來田斌叛變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會鰲拜6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成本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明國妥協第七百四十二章 日本人太多的沒法處理第五百一十二章 引起注意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亮了第六十二章 狠辣決絕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彩壞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蹣跚行軍的清軍第三百八十三章 驛道之便第四百六十八章 會鰲拜20第十五章 準備第八百八十二章 把北海道給華夏軍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第二百零二章 這人太頑固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肉磨坊2第二十六章 遭遇潰兵第八百三十章 好消息就是好消息2第七百一十二章 後魯國時代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七百零九章 進步第九十二章 地盤擴大實力再次提升第三百一十章 另一個戰場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一百零八章 接近目標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即第八百五十一章 大捷後的無奈第一百零二章 誰爲朕跑一趟第四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一百三十八章 鄭彩末日4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彩末日3第一百四十六章 鄭彩末日12第六百五十九章 當上國王的日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六百七十章 總有鬥爭第一百六十四章 鐵模築炮法5第二百六十八章 官制改革4第七百六十八章 新式戰艦第七十八章 最大收穫——火繩槍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成功的底線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小子也欠抽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場中規中矩的攻城戰第六百三十九章 死絕第六百五十三章 這些不是漢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礦第三百十一章 開花彈誕生第五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樂第五百九十四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2第六百零八章 原來田斌叛變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處理舊艦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場中規中矩的攻城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八百一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利益牽扯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鍵人物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傾軋聯合第八百五十八章 比清軍還要頑強的高句麗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赤嵌城善後第六十八章 收穫2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九十九章 交換第一章,抓丁風波第六百七十章 總有鬥爭第六百四十三章 勝也憂傷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明烽火16-準備反擊第六百六十九章 南明官員的問題第二百五十章 鄭鴻逵的危局 亮點第六百四十五章 懲戒營的彙報第七百二十一章 糧食產量和人口第七百四十五章 賣船賣人第二百零二章 這人太頑固第七百五十九章 尊重老兵第四百二十四章 南明烽火5第四百一十四章 朱大典的籌謀1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七百五十章 我們支援你們兵力第六百三十四章 撤退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放心打,我支持你第一百六十九章 伏擊2第二百一十五章 絕不投降第六百二十三章 洪承疇的進攻第一百三十四章 兵工廠4第三百七十八章 華夏軍的情況第二百九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五十章 鄭鴻逵的危局 亮點第六百一十九章 放心打,我支持你第四百四十六章 他們兩個勾搭上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華夏軍的情況第五十八章 制衡第二百九十二章 廝殺正酣
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明烽火18-逆轉2第一百九十三章 追兇2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六百零八章 原來田斌叛變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會鰲拜6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成本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明國妥協第七百四十二章 日本人太多的沒法處理第五百一十二章 引起注意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亮了第六十二章 狠辣決絕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彩壞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蹣跚行軍的清軍第三百八十三章 驛道之便第四百六十八章 會鰲拜20第十五章 準備第八百八十二章 把北海道給華夏軍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第二百零二章 這人太頑固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肉磨坊2第二十六章 遭遇潰兵第八百三十章 好消息就是好消息2第七百一十二章 後魯國時代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七百零九章 進步第九十二章 地盤擴大實力再次提升第三百一十章 另一個戰場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一百零八章 接近目標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即第八百五十一章 大捷後的無奈第一百零二章 誰爲朕跑一趟第四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一百三十八章 鄭彩末日4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彩末日3第一百四十六章 鄭彩末日12第六百五十九章 當上國王的日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六百七十章 總有鬥爭第一百六十四章 鐵模築炮法5第二百六十八章 官制改革4第七百六十八章 新式戰艦第七十八章 最大收穫——火繩槍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成功的底線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小子也欠抽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場中規中矩的攻城戰第六百三十九章 死絕第六百五十三章 這些不是漢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礦第三百十一章 開花彈誕生第五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樂第五百九十四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2第六百零八章 原來田斌叛變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處理舊艦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場中規中矩的攻城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八百一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利益牽扯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鍵人物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傾軋聯合第八百五十八章 比清軍還要頑強的高句麗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赤嵌城善後第六十八章 收穫2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九十九章 交換第一章,抓丁風波第六百七十章 總有鬥爭第六百四十三章 勝也憂傷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明烽火16-準備反擊第六百六十九章 南明官員的問題第二百五十章 鄭鴻逵的危局 亮點第六百四十五章 懲戒營的彙報第七百二十一章 糧食產量和人口第七百四十五章 賣船賣人第二百零二章 這人太頑固第七百五十九章 尊重老兵第四百二十四章 南明烽火5第四百一十四章 朱大典的籌謀1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七百五十章 我們支援你們兵力第六百三十四章 撤退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放心打,我支持你第一百六十九章 伏擊2第二百一十五章 絕不投降第六百二十三章 洪承疇的進攻第一百三十四章 兵工廠4第三百七十八章 華夏軍的情況第二百九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五十章 鄭鴻逵的危局 亮點第六百一十九章 放心打,我支持你第四百四十六章 他們兩個勾搭上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華夏軍的情況第五十八章 制衡第二百九十二章 廝殺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