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

倭國這邊的事情,朱英其實也能猜到一些。

四大藩王在倭國賺取了太多的錢財,也因此豢養了大量的私兵,朱英自然不擔心自己鎮不住。

哪怕老爺子走了,他也能輕易鎮壓倭國四藩王。

畢竟,他們的那些親衛中,可是有不少人都是出自京師呀。

這一手也是順帶敲打一番,如果真違抗令旨當然有老爺子去收拾他們。

朱英也知道,不管燕王等人再怎麼擔憂害怕,但最後的結果還是會來到京師聽從調遣,因爲他們賭不起。

歷史上,朱棣沒靖難前,也只能是靠裝瘋賣傻去騙朱允炆。

現在的大明也不是朱棣可以撼動的,沒有藍玉案,老將老兵都在,朱英各地搞的軍事學堂,更是培養了大量優秀中層軍官,且逐漸的替換先前的文盲軍,加強了朱英對兵權的把控。

最主要的是,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可不會順着朱棣一起,看似是四大藩王,實則朱樉跟朱棡與朱英的關係很不錯。

朱樉能夠去到倭國,很大程度上還是承情朱英。

包括曾經被幽禁,去西南剿滅土番,也是朱英幫着在老爺子面前說話。

朱棡就更不用說了,他跟朱棣的敵對,一直是朱英在幫忙。

現在雖因爲利益的關係,明面上倭國四藩王要聯合。

一來是一起私吞礦藏,二來是對抗倭國。

但說反,自是不會。

那邊朱棣還想找朱樉,朱棡商量一下。

結果兩人聽到父皇病危的消息,根本沒有去想太孫的事情,立即就準備出發前往京師。

齊王反正是聽哥哥們的。

朱樉跟朱棡是殘暴了一些,但對父皇也是真愛。

對於太孫,兩人沒有朱棣的那般忌憚,畢竟朱英從未對他們出手過,反而是各種幫忙。

況且令旨上也說了,是要北伐草原,才把他們調遣回去。

朱棣也沒有辦法,四王不聯合,就沒有意義。

他也想通了,不管是什麼結果,現在都不是抗旨不遵的時候。

——

最先抵達京師的不是四王,也不是朱允炆,反而是寧王朱權。

寧王朱權在朱英的安排下去了高麗,接受關於姚廣孝的一切。

作爲皇子的身份,朱權顯然要比姚廣孝更加的強勢,這個時期的高麗,對於大明是臣服的,尤其是在討伐倭國之後,姚廣孝挾勝而歸,在高麗發展了偌大勢力。

李成桂當王的想法,就一直被擱置了,高麗王室也好生生的存在着。

作爲三方之中最弱的一方,高麗王室只能選擇緊緊抱住大明的大腿。

畢竟就算整個高麗都歸於大明瞭,他們王室的稱號也不會廢除,而李成桂,那是要奪取他們王室之人,這概念完全不同。

原先就跟個傀儡一樣,沒有什麼權力可言,一旦被李成桂篡位,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選擇就變得簡單許多了。

李成桂在面對姚廣孝的時候,還能有幾分還手的力氣,但是面對寧王朱權,可就真的束手無策了。

並非是說朱權要比姚廣孝更加聰明,政治手段更加強硬。

是他作爲大明皇子,這地位身份給李成桂的壓迫感。

且說現在的李成桂只是權臣,還沒有奪得王位,哪怕是真已經奪取了王位,面對朱權也要弱上三分。

藩王跟藩屬國之間,很多程度上取決於宗主國的強弱。

宗主國強,則藩王強,藩屬國弱。

宗主國弱,則藩王弱,藩屬國強。

現在大明統御四海,威懾天下,擁兵兩百餘萬,這等強悍程度在整個中原王朝的歷史中,都是非常罕見的。

是以周邊小國對於天朝上國,那當然是小心翼翼,服服帖帖,不敢有任何冒犯的舉動。

名義上,藩屬國爲宗主國之臣子。

在這種情況下,寧王朱權在高麗的日子就非常好過了。

不過他也是帶着太孫的要求來的。

朱英沒有想着一次性就把高麗完全收歸入大明疆域,而是先讓朱權多多在高麗開設漢學堂,傳播漢語漢字。

這個時期的高麗,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全都是說漢話,寫漢字。

之所以開設學堂,也是爲了打破高麗貴族對知識的封鎖,讓普通人也能有接觸知識的機會。

高麗世家的情況,可比大明要更加嚴重,他們的等級制度更加的森嚴,上位者對下層的剝削強度很大。

這種情況,哪怕是延續到後世,高麗都一分爲二了,也沒有出現變化。

朱英很清楚,如果從世家的角度去入手高麗,那麼只能短暫的得到高麗,這些世家最是喜歡叛亂無常。

奪一地易,奪民心難。

因此他只能暗中推動對高麗社會結構的衝擊,使其發生巨大的變化,而後引導融入到大明中來。

這樣的高麗,纔會真正的成爲大明一份子。

作爲寧王,他在高麗各地去開設漢學堂,那些世家之人也只能是乾瞪眼,沒有任何辦法。

即便因此很多世家倒向了李成桂,朱權也不在乎。

畢竟,高麗太小了。

大明隨便出動幾萬軍隊,帶上足夠的火器,就能直接奪取高麗。

這彈丸之地跟大明對比,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

朱英當初放棄高麗,而選擇要去安南發展,也是因爲高麗的侷限性太大,不管怎麼去發展,也只能是這個樣子。

年底。

從九邊到京師的火車,基本上已經是開通了。

朱權之所以能夠最快抵達京師,也是因爲火車的關係。

坐在火車上,感受着這無與倫比的速度,朱權整個人都一直處於震撼興奮之中。

‘難怪太孫敢於北伐,有這等社稷神器,完全解決了兵力跟後勤的問題,草原拿什麼來抵擋。’

‘明年北伐,必然是我大明大勝。’

說是三五日的功夫,實際上從朱權搭上火車到抵達京師,還是用去了將近七天的時間。

火車並非是直達京師的。

就現在的工程技術,還無法鑿山開橋。

因此鐵路的路線,只能是以平原爲主,遇上大河就下車乘船,然後再從河對面重新上火車。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整個大明來說,也是絕對不可思議之事。

朱權抵達京師的第三天。

朱高熾跟朱允炆也到了。

他們乘坐的並非是常規船艦,而是大明的蒸汽鐵甲船。

在大力發展鐵路的同時,蒸汽鐵甲船的發展也沒有停下,受限於石炭的問題,因此蒸汽鐵甲船是以站點的方式進行移動。

在占城以北接近安南的新港口,就是蒸汽鐵甲船的補給站點。

這裡每日都會運送大量的石炭過來囤積補給。

爲了節約石炭,正常情況下蒸汽鐵甲船是不會經常往來安南占城於大明的。

朱高熾和朱允炆作爲皇孫,當然是有資格乘坐。

坐上蒸汽鐵甲船的朱高熾跟朱允炆,感嘆震撼之際,同時對太孫的敬畏更甚了。

朱高熾還好,他雖爲燕王世子,但實際上沒多大野心,性子純良仁厚。

朱允炆心裡的小火苗,還沒開始燃燒,就被掐下去了。

因爲長期生活在占城,即便冬季也是炎熱,因此剛到京師的朱允炆沒適應寒冷,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期間朱元璋還專門過去了探望過。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自己的親孫子,也是老大的種。

四大藩王抵達京師的時候,已經是正月底了。

令旨雖然是年前傳過去的,但從倭國抵達大明,沒有火車也沒有蒸汽鐵甲船,也就只能是以目前馬車速度趕路,將近一月已經是很快了。

今年,已經是洪武三十三年。

有道是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

在三月三黃帝誕辰的這一天,將舉行大朝會,也是爲了宣佈北伐相關事宜,且正式啓動北伐。

距離三月三還有數日,最熱鬧的並非各藩王府邸,反而是淮西各武將勳貴的門庭。

其中尤其是藍玉這裡。

“涼國公,咱們大明要北伐,太孫又下令旨讓所有藩王都返回京師,這是想讓各藩王來爭奪功勞啊。”

“也不知涼國公可是聽到了些許風聲,太孫那邊對於咱們這些老人們,是如何打算安排的。”

“總不能這般大的事情,就讓咱們在京師裡閒着吧。”

前軍左都督楊春大着嗓門說道。

他這些年一直都在京師裡待着,身份聽着是高貴,可是手裡的兵權可以說日益滑落,威風不再。

即便是有所戰事,也跟他五軍都督府沒多大幹系,太孫跳過五軍都督府直接遣兵。

這次北伐的事情剛剛冒出,楊春還想着再建功勳,可陛下那邊沒安排不說,等來的還是各藩王歸京的消息。

這讓楊春的心裡很是埋怨。

後軍都督府右都督祝哲,此時也附和道:“楊都督所言是及,我等閒置於京師多年,先前五軍都督府總覽練兵事宜,咱們經常在外練兵。”

“現在太孫大搞軍事學堂,整什麼新練兵法,練兵跟咱們也沒了關係。”

“朝廷若無戰事也罷,咱們也樂得清閒,可北伐這等大事,太孫卻將我們拋諸腦後,這有是何道理,難道是覺得咱們這些老臣子們年歲大了,提不動刀了?”

“涼國公跟太孫關係莫逆,當初太孫入宮之際,咱們雖然沒有表態,可心裡面都是向着太孫的。這北伐事宜,好歹也讓我們這些老將,爲大明出一份力吧。”

前軍後軍都督都開了口,其他的也跟着說了起來。

無非是想要撈一份功勳。

其實說到底,還是權力的問題。

朝廷放權於百官,主要是在於文官治理政務,而非是武官。

朱英緊握兵權,從下至上,可謂是釜底抽薪。

美其名不讓諸多功臣累了,輕而易舉的就奪取了練兵,屯田之權。

任免、升調在於兵部,實則在於太孫。

兵部本來在五軍都督府面前就沒什麼存在感,但是有着太孫令旨,武官這邊總不能抗旨不遵吧。

當年,朱元璋爲了防範統軍將領的專權,又規定五軍都督府對軍隊無調遣權,其調遣之權由皇帝直接掌管。

唯一留給五軍都督府的,也就只剩下統兵權。

所謂統兵權,便是每逢戰事,由皇帝臨時委派專人擔任總兵官,統率衛所部隊出征,戰事結束,總兵歸還將印,軍隊歸還衛所。

然而這次朱英調藩王回京,這裡頭的意思,很大可能就是對五軍都督府的統兵權動手了。

這下子,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就坐不住了。

真要這樣下去,那麼五軍都督府豈不是成了擺設。

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人無頭不動。

五軍都督府可謂是淮西武將勳貴集團的自留地,而藍玉,則是這領頭羊。

因此大家都來到了涼國公府,爲的就是想讓涼國公帶頭,爲自己爭取一份權力。

誰不知道,涼國公藍玉乃是太孫舅姥爺。

藍玉擡頭看了眼,堂中二三十人,盡皆爲淮西人氏,也是整個淮西勳貴集團的核心成員。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在說。

像是鶴慶侯張翼、景川侯曹震這些跟藍玉更爲親近的,基本上都沒開口。

他們有些不同,一來是年紀大了,難受征戰之苦。

譬如傅友德統領大明精銳騎兵,打了一波北元騎兵後,也感覺吃不消,想要乞骸骨告老還鄉。

且他們都已經是世襲侯爵,去奪這一份功勳沒了多大意義,照着太孫對兵權的重視,反而容易遭到猜忌。

包括藍玉自己,雖不算老,但功勳也到頂了,都已經是國公,難道去討親王之銜?

朱元璋雖然沒有說過什麼非朱姓不可封王的話,但就胡惟庸案開始,誰不知道陛下的脾性。

說話的這些,大多數是跟藍玉差不多的年紀,或大一些,或小一些,處於能戰之年。

他們有的想保住權力,有的想趁北伐再建功勳更進一步,都有着差不多的訴求。

是以不甘心錯過此番大戰。

藍玉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其他辦法。

只能是答應明日就進宮面見陛下,太孫,商討北伐之事。

有了涼國公的承諾,衆人這才情緒稍減,一番吃喝後離去。

事後,曹震有些擔憂道:“國公當真要爲衆將請命,太孫沒有傳來詔令,這其中之意國公當清楚啊。”

“且這些年來,太孫緊握兵權,整治衛所,操練新兵,退役老兵,對於太孫來說,我等已經成了阻礙。”

“北伐之事,太孫明顯是想讓各藩王領頭,功勳歸於皇室,而非於都督府,若國公直言其上,怕不得太孫歡心。”

藍玉嘆了口氣,道:“我又何不知,可事態如此,總得是去一趟,纔能有個交代。”

“怕就怕太孫此次故意不提五軍都督府,就是想趁此機會,徹底整頓兵權,只希望太孫能夠看在五軍都督府爲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的份上,能夠給一些後路吧。”

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567章:活捉朱棣!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第559章:風浪越大,魚越貴第320章:肅清京師,掃黑除惡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三十章:我命休矣第359章:學堂之爭第二十五章:風中凌亂朱允炆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813章 倭國進行的豪賭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191章:拜見東家(求月票,不投就作廢了呀)第135章:平倭主帥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220章:姚廣孝在高麗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388章:先談招安第577章:北元漢臣迴歸大明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266章:視察火藥司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13章:名聲大噪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141章:朱英的恐怖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335章:大明邸報第五十五章:別嚇我啊第356章:呂氏,呂氏!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255章:大孫,你準備好了嗎第555章:大明失蹤的水師將士第475章:這是在刮咱的肉啊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794章 朱高熾打朱棣的小報告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237章:最喜歡摸魚的朱英第462章;京師血案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150章:爺爺,對不起(年底求月票)第235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五十七章:咱的玉佩呢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七十二章:皇嫡長孫朱雄英第112章:謀逆第773章 朱元璋病重,太孫監國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416章:實業興國第239章:軍心可用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439章:倭商第598章:春宵一刻值千金第178章:只能處死第283章 :長孫殿下瘋了吧!(求月票)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793章 李景隆帶回來的麒麟瑞獸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615章:萬民館第295章 :冊封大典,大明閱兵,爲大明賀!第604章:倭國熱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566章:成了困獸的朱棣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227章:人間清醒的呂氏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712章:道衍,你老了第742章 準備召開全國第一屆將領大會第441章:完勝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
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567章:活捉朱棣!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第559章:風浪越大,魚越貴第320章:肅清京師,掃黑除惡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三十章:我命休矣第359章:學堂之爭第二十五章:風中凌亂朱允炆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813章 倭國進行的豪賭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191章:拜見東家(求月票,不投就作廢了呀)第135章:平倭主帥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220章:姚廣孝在高麗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388章:先談招安第577章:北元漢臣迴歸大明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266章:視察火藥司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13章:名聲大噪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141章:朱英的恐怖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335章:大明邸報第五十五章:別嚇我啊第356章:呂氏,呂氏!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255章:大孫,你準備好了嗎第555章:大明失蹤的水師將士第475章:這是在刮咱的肉啊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794章 朱高熾打朱棣的小報告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237章:最喜歡摸魚的朱英第462章;京師血案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150章:爺爺,對不起(年底求月票)第235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五十七章:咱的玉佩呢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七十二章:皇嫡長孫朱雄英第112章:謀逆第773章 朱元璋病重,太孫監國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416章:實業興國第239章:軍心可用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439章:倭商第598章:春宵一刻值千金第178章:只能處死第283章 :長孫殿下瘋了吧!(求月票)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793章 李景隆帶回來的麒麟瑞獸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615章:萬民館第295章 :冊封大典,大明閱兵,爲大明賀!第604章:倭國熱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566章:成了困獸的朱棣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227章:人間清醒的呂氏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712章:道衍,你老了第742章 準備召開全國第一屆將領大會第441章:完勝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