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諒

在和大孫一起經歷過這麼多事情之後,朱元璋如何看不出大孫的想法。

只是看這個章程裡的一些簡單描述,朱元璋就知道大孫實行的主要方向。

其實驛站對於大明財政的負擔,朱元璋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但他深知驛站的重要性,是絕對不容許有任何缺失存在。

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驛站就是皇權的延伸。

有驛站的地方,纔是叫做真正的大明疆土。

即便是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錢財去維持整個驛站的運轉,朱元璋也是在所不惜。

其實到了現在,朱元璋對於驛站也有擔憂,他很擔心那個子孫不得行,對驛站忽視,甚至是裁剪,撤銷驛站。

朱元璋的擔憂,實則在大明末年,成了現實。

明末崇禎爲了節約朝廷的開支,便把很多的機構取消和合並了,他認爲這個驛站機構是可有可無的,於是下令將他撤掉。

驛站機構的撤銷讓李自成丟失了一份可以混吃等死的工作,李自成就這樣失業了,並且還欠了一屁股債,不得已爲了能夠繼續活下去起兵造反。

其實嚴格說起來,李自成的造反只是一個體現,最爲主要的是,因爲多代明朝皇帝對於驛站的忽視,不斷壓縮人員和開支,使得京師朝廷對地方的掌控開始衰落。

若是此前,或者說其他人把驛站民用提出來,換來的只有朱元璋的勃然大怒,甚至是直接處死。

但是大孫提出來,朱元璋就會沉思這其中利弊。

不得不說,朱英在入宮之後做的這些事情,對於整個大明的影響太大了。

不管是軍,政,民,都有着非常之大的變化。

這些變化如春風化雨一般,逐漸的滲透,地方上暫且不談,單單就京師而言,已然是翻天覆地。

前面這麼多成功的案例在前,這也會讓朱元璋在面對大孫看似有些荒唐之舉的同時,不會一棍子給打死。

朱英聽到老爺子這般詢問,眼中閃過驚喜。

現在的大明在綜合國力各方面,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

而目前的朱元璋,就大明而言,可謂唯我獨尊。

朝堂上撤銷宰相制度後,胡惟庸等一系官員的覆滅,讓整個朝堂再沒有任何朋黨,可以去反抗朱元璋的諭旨。

軍隊裡,曾經的開國名將一個個老的老,死的死。

藍玉這些都算是新生代的,而不是最初跟隨朱元璋的那一批。

百姓,或者說士紳地主這些,那就更不用說了。

驅逐韃虜,恢復中原,這等功績可得千古傳唱,經過起義的新地主階層,都是大明,朱元璋利益的擁護者。

哪怕江南地區的那些豪紳世家心有怨恨,在強力賦稅,富民遷移,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也頂多是暗地裡耍些上不得檯面的小動作。

朱英很清楚。

不管是多大的改革,只要得到老爺子的威望加持,那就定然可以推行下去。

心中思索一番後,朱英回道:

“爺爺,孫兒在查看戶部的財政支出後,發現整個驛站對於大明的負擔,非常之嚴重,甚至比都上軍餉開支的大半。”

“可孫兒心中也很是清楚,驛站對於咱們大明,是絕對重要且不可缺少的。”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驛站的開支誠然可以承擔得起,可孫兒心中擔憂着,若是往後的大明,遇上天災人禍,亦或是其他問題。”

“後世哪個不肖子孫,腦袋一熱,把整個驛站都給裁剪撤銷,那豈不是自毀我大明根基。”

“所以孫兒就一直在想着,如果驛站能夠像爺爺定下的軍戶制度那般,能夠自行填補錢財開支,甚至還能有所盈餘。”

“那後世子孫對此,自當只有看重,而沒有忽視之憂了。”

朱元璋聽着這話,心裡頭非常的欣慰。

常言道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璋看來,已經是非常不錯了,曾經還缺銀子花銷,現在大孫基本上也解決了這塊問題。

大明寶鈔的價值,也不在不斷的上漲之中,按照目前的情況,要不了多久,便就跟金銀同價了。

大孫能夠不斷的去探索未來大明國運之事,這說明具備長遠目光。

有孫如此,爺亦何求。

不過作爲皇帝,朱元璋自然不會說輕易答應,多少也得提點幾句。

“大孫當知道,驛站營收之處,無非在於道路關隘,貨物運輸,而其中收益最大者,唯有商人。”

“商人不事生產,若天下雲從,何以安國。”

聽到老爺子的話,朱英思索片刻後道:“重工興商。”

“目前商人禍端在於囤貨居奇,投機倒把,妄圖不勞而獲,孫兒重製大明律,另立大明民法章。”

“但凡擾亂市場,哄擡物價,以暴利爲營者,皆爲觸犯,處以罰金勞役之刑。”

“商業應該得到有效的引導,在往後的商業建設中,當以工業造廠爲主,開房民辦,盈虧自負。”

朱元璋聞言,陷入沉思。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數千之中原階級。

現在大孫做的事情,卻是要把工商業扶持起來。

對於朱英來說,自然知曉這是大國興起之必然,而對於朱元璋來說,卻是一條看不到未來的嶄新道路。

“老兄弟,你也跟着咱一起走過來,對於此事如何看。”

思索間朱元璋的目光掃過背景板的湯和,便就順口問道。

湯和聽到這話,相當無語的同時,也有些震驚。

朱元璋是個什麼性子的人,湯和最爲清楚,對於商人,從小就是深惡痛絕,恨不得全部殺之。

從大明開國以來,對於商人種種打壓的措施,就非常的清楚。

現在太孫提出興商之舉,竟然沒有讓陛下勃然大怒,反而思索其中的可能性。

這完全又是一個馬皇后呀。

心裡頭有些慰藉,至少陛下不會跟從前那般嗜殺了,身邊也能有可以勸阻之人。

只是這話,肯定不能說的,便就拱手作揖道:“老臣聽着陛下跟太孫談論商道之事,只感覺雲裡霧裡,似懂非懂。”

“或許是老臣年邁,腦子有些糊塗了,對於此事,真不知曉該如何回答。”

聽着這話,朱元璋原本想要斥責幾句,不過看着湯和的老態,想起方纔一起聊的幼年往事,心裡頭不剩唏噓。

嘆息道:“誒,咱們都老了,現在這天下,也該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大孫吶,你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是對是錯,也沒多大關係,即便錯了,往後再改,也是來得及。”

湯和聽着這話,頗有些無語。

方纔在乾清宮的時候,是誰還在炫耀自己寶刀未老來着。

回想起來,也就相差兩歲,可這身體,何止相差十載。

十年前的自己,可也是這般龍精虎猛的。

只可惜,兒子一個個戰死,剩下兩個獨苗孫子。

如今整個湯家,頗有些後繼無人,自己這殘破身體,已是有心無力了。

想到這裡,湯和一臉哀傷。

朱元璋看着湯和哀傷的神情,以爲是有所同感,想起現在湯家的情況,對這個曾經並肩作戰的老兄弟,又多了幾分憐憫。

“老兄弟,你那大孫如今也差不多是及冠的年紀了,你看咱這邊,可有中意的孫女,咱們便就再結一次親家吧。”

朱元璋想了下說道。

聽到這話,湯和麪色驚喜,連忙跪下磕首:“謝陛下隆恩。”

湯和沒有想到,今日竟然還有這般意外之喜。

早些年,湯和的長女,就嫁給了十皇子朱檀。

比起朱標,朱棣,朱允炆這些人來說,十皇子朱檀的名聲很小,甚至歷史記載也不多。

然實際上,朱檀是生母是郭寧妃,從小就非常得朱元璋的寵愛。

郭寧妃先前生了兩個女兒,直到洪武三年,纔有朱檀的出生,那個時候還沒有長孫朱雄英,太子朱標已然十六歲及冠,可獨擋一面。

自然這個小兒子,朱元璋要疼愛得多。

馬皇后沒有母族親戚,後宮之中,若論母族勢力,自然是郭寧妃爲第一。

她的兒子,得百般寵愛。

朱檀僅有兩個月的時候,就冊封其爲魯王、賞賜封地。

從小也不負衆望,不僅是天資聰穎,且成長得風度翩翩,喜愛讀書作畫,滿腹經綸得學士誇讚。

十四歲時,朱元璋就讓湯和長女與其成婚。

成婚同年十月,朱檀和湯氏便就一同就藩山東兗州。

就藩的時候,朱元璋還特意將兗州升爲兗州府,共轄有四州二十三縣,在山東六府中轄縣僅次於濟南府,也就少了兩個縣城。

只是年幼的朱檀,並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皇宮自然有所保護,可在藩地,聽信方士讒言,癡迷煉丹,聲色犬馬,荒廢政務。

大肆揮霍勞民傷財,爲方士提供各種便利,只爲能煉製出長生不老丹藥。

而在服食大量丹藥後,朱檀身體日漸衰退,且出現很多副作用。

朱檀不但沒有察覺,反而求方士秘方。

方士被逼之下,只得出一道偏方,只是這偏方,須以九十九童子下體爲藥引,方可練成。

朱檀再是荒唐,在這件事上也不敢如此糟蹋律法。

可湯氏知曉後,救夫心切下,指派親信,抓捕男童。

大明自是重男輕女,很多男童往往是家裡傳宗接代的獨苗,這般不到兩月,事情就已經鬧到京師朱元璋那裡去了。

在明京師刑部官員前往,暗中更有錦衣衛徹查,不過短短數日,便就水落石出。

如此惡劣之事,竟是愛子所爲,朱元璋大發雷霆,下旨降罪,以正朝綱。

只是郭寧妃哭訴求情,又念在朱檀也是受奸人迷惑一時糊塗,朱元璋心軟之下,便就處以髡刑。

髡刑其實就是將犯罪之人的頭髮剃光,侮辱的性質更大。

當然,作爲十皇子,更是藩王,自然不會全部剃光,差不多也就是割發代首的意思。

但湯氏可就沒有這麼好運了,即便她的父親是湯和。

最終因過於惡劣,且爲主謀,便處以凌遲之刑。

朱檀長期服食丹藥,早就毒素入骨,藥石無用。

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年僅二十歲的朱檀薨逝。

雖說死得荒唐,但終究是郭寧妃唯一的兒子,這個時候的郭寧妃年歲已大,再無生育能力,懇求之下,以皇室最高標準厚葬。

朱檀生前酷愛琴棋書畫、文墨紙硯,郭寧妃便尋來宋代名琴,千古琴譜,昂貴名畫、古書滿筐爲陪葬品。

朱元璋則令能工巧匠,打造九龍王冕。

而湯和這邊,哪怕是信任的老兄弟,因湯氏之故,也再無結親可能。

更因爲郭寧妃有所怨恨,雖未明言,關係自越發淡薄。

朱檀得寵不驕,和衆兄弟關係不錯,這也就導致即便是朱棣奪得皇位後,湯和後人也不好過。

湯和次女嫁與開國功臣德慶侯廖永忠之子廖權。

生下廖鏞、廖鉞二字。

而兩人之師,正是方孝孺。

就因方孝孺那句:你便誅我十族又如何,便就牽連到湯和次女身上。

曾經的國公之女,不僅兒子被殺,就連自己也被罰入教坊司爲奴。

便就這些因素導致,在此後湯家,雖有子嗣,卻猶如被遺忘一般,再無人繼承爵位。

信國公一世一代而終。

英宗年間,湯和玄孫湯傑請求繼承爵位,朱祁鎮以信國公已四十年無人繼承爲由,將湯家除爵。

直到碰到寬厚仁慈的明孝宗朱佑樘,多方運作之下,五世孫湯紹宗,於嘉靖十一年續封靈璧侯,允許世襲。

五代之後,於南明降清。

湯和的驚喜,並非是結親之事,而是意味着陛下那句再結親家,說明曾經的恩怨便就算作過去了。

即便是郭寧妃那邊,也算是給了湯家彌補的機會。

畢竟從出發點來說,長女湯氏行爲雖惡,可也算對夫忠誠。

“起來吧,這地涼,莫要再傷了身體。”

“曾經的那些荒唐往事,過去了便就過去了。”

朱元璋看着不斷在地上磕頭的湯和,伸手扶起說道。

此時擡頭的湯和,已然是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朱英朝着郭忠使了個眼色,郭忠立馬拿來絹帕。

湯和擦拭之後,作揖道:“老臣失禮了。”

朱元璋拍了拍湯和肩膀,想起這位老兄弟對自己的提拔之恩,而後數十年征戰,落下滿身病根,僅僅比自己大兩歲,便已是風燭殘年。

不由嘆道:“早些養好身子,咱還盼着你多活幾年吶。”

老爺子和湯和走後。

看着這一切的朱英,有些感傷。

不過很快重拾心情。

如今有了老爺子的首肯,那麼接下來對於整個大明的建設,完全可以大刀闊斧起來。

隨着番薯等高產作物的播種,水泥的出現。

工業的種子,已然埋下。

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325章:殺性大發的朱元璋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245章:乖乖投入到我大明懷抱吧(求訂閱,求月票)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469章:刺殺!!!第671章:大開殺戒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818章 世界戰爭的開端第288章 :前朝漢奸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604章:倭國熱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708章:被學霸統治的恐怖,國之棟樑第224章:羣英商會的特殊服務第302章 :朱棣下西洋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196章:大孫下手輕一點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737章 蔓延的屠殺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358章:錯覺第429章:三分知縣第八十五章:傷痕累累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349章:正旦將至第324章:即將到來的暴風雨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787章 難道本王將要葬身於此嗎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705章:瘋狂的懸賞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401章:倭國地圖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獨(年底求月票)第811章 萬世基業的可能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742章 準備召開全國第一屆將領大會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647章:扯虎皮的趙秀才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207章:第一屆演武大比第549章:自斷臂膀的朱英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540章:定都長安(新年快樂)第220章:姚廣孝在高麗第659章:平叛只需要座標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384章:正陽大道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692章:爲大明賀!彙報欠更第345章:願爲大明,征討不臣第209章:大孫如何看待邊疆的叔叔們第577章:北元漢臣迴歸大明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163章:懾服藍玉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350章:安南初始第764章 全面戰爭的來臨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767章 清掃西域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377章:巡查玄甲衛(七夕快樂)第663章:朱元璋的手段第137章:朱棣暴怒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527章:推行第三章:朱棣暗子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440章:黑吃黑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
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325章:殺性大發的朱元璋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245章:乖乖投入到我大明懷抱吧(求訂閱,求月票)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469章:刺殺!!!第671章:大開殺戒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818章 世界戰爭的開端第288章 :前朝漢奸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604章:倭國熱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708章:被學霸統治的恐怖,國之棟樑第224章:羣英商會的特殊服務第302章 :朱棣下西洋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196章:大孫下手輕一點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737章 蔓延的屠殺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358章:錯覺第429章:三分知縣第八十五章:傷痕累累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349章:正旦將至第324章:即將到來的暴風雨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787章 難道本王將要葬身於此嗎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705章:瘋狂的懸賞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401章:倭國地圖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獨(年底求月票)第811章 萬世基業的可能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742章 準備召開全國第一屆將領大會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647章:扯虎皮的趙秀才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207章:第一屆演武大比第549章:自斷臂膀的朱英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540章:定都長安(新年快樂)第220章:姚廣孝在高麗第659章:平叛只需要座標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384章:正陽大道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692章:爲大明賀!彙報欠更第345章:願爲大明,征討不臣第209章:大孫如何看待邊疆的叔叔們第577章:北元漢臣迴歸大明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163章:懾服藍玉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350章:安南初始第764章 全面戰爭的來臨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767章 清掃西域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377章:巡查玄甲衛(七夕快樂)第663章:朱元璋的手段第137章:朱棣暴怒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527章:推行第三章:朱棣暗子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440章:黑吃黑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