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二人漫步於紫禁城長長的宮道之上,初春午後的陽光暖洋洋的照射在兩人身上,微風拂面,很是舒坦。
“大哥,剛剛多謝了!”朱高煦拱手感謝道。
“這有什麼,這燧發槍本來就是你府上的東西,現在讓你主持在合適不過,這也都是爲了大明千秋萬代!對了這兩日爲兄就把那份子錢命人給你送過去,籌辦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你儘管來找大哥!”朱高熾全不在乎的回答道。
“哈哈,那麼小弟就先行謝過了,保證不讓大哥的銀子打了水漂,你就等着分錢吧!”朱高煦哈哈一笑。
“對了,大哥,你猜猜前些日子我去緣客坊小酌碰到誰了?”朱高煦故作神秘道。
“京城那麼多人,爲兄哪能猜得到,二弟你就別打啞謎,直說吧!”朱高熾淡定的回道,一點兒不着急。
“嗨,大哥還是那麼無趣,那小弟我就直說了,那天我碰到了內官監的鄭和了!”朱高煦也就不再賣關子。
“哦,此人爲兄知道,從小就進了燕王府,他這個時候不是奉父皇之名在督造海船嗎?”朱高熾有點兒疑惑。
“對啊,我也知道他在督造海船,於是就和他聊了下。大哥,想必你也清楚父皇對於此事很是看重,二弟我這段時間閒來無事也是翻閱了些歷朝歷代有關海外的故紙堆,對於海外之事也算小有心得!”朱高煦開始打下鋪墊,省的被追問起對海外之事感興趣的來由。
“喲,這可難爲你了,從小不喜歡看書的二弟,最近竟然改性子了!”朱高熾打趣道。
“大哥你可別笑話我了,你呢,就好好的做你的太子。小弟我,你又不是不瞭解,就是喜歡打仗,現如今國內還算穩定,北方大漠短期之內也算太平。這不我就琢磨着想去海外看看,有沒有機會爲我大明開疆拓土,也就靜下心來研究了一番,你還別說!”朱高煦說道這,停了下來。
“怎麼,還給大哥賣起了關子?趕緊說啊。”朱高熾有點兒感動,配合着他裝作心急的問道。
“大哥我可告訴你呀,這一研究不得了,小弟發現,這海外真的是太大了!據說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更妙的多是無主之地,小弟覺得此乃上天賜予我大明的禮物啊!只是現在朝中衆人只會把眼光放於國內一畝三分地上,其他視若蠻荒,豈不知就算是如今的江南之地,在秦漢之時也是他們口中的蠻荒之地啊!”朱高煦有點兒情緒激動,不知何時華夏民族漸漸喪失了開拓進取之心,忘了現在居住之地都是老祖宗篳路藍縷艱苦奮鬥的結果!
“別急,慢點兒說,難道你想去海外,這可不成,別說父皇不允許就是爲兄也不會答應!這天下人不知道的,還以爲我這個當大哥的容不下兄弟呢,你目前當務之急就是把你口中的皇家軍工廠,還有火器試驗部隊的事情幹好了就行,爲兄全力支持你!”朱高熾趕緊勸道,真怕他一下想不開跑去海外了,到時自己是有口說不清了——迫害兄弟的名聲是跑不了了!
“大哥你想岔了,小弟我還捨不得寧兒、壑兒呢,再說寧兒也快生了,小弟纔不會這時候出海呢!”朱高煦趕緊解釋道,老哥對自己還是很好的。
“不是就好,你就老老實實地把手頭上的事先做好,不要出什麼幺蛾子!”朱高熾拿出了做大哥的威嚴教訓道,由於最近朱高煦的變化,他終於再次撿起了做大哥的“尊嚴”……
“唉,都被大哥給帶偏了,小弟想說的是我準備要組建一支商隊到時跟着鄭和的艦隊,準備一路貿易,掙點兒錢花花!現在就連父皇都知道我窮,這府裡都快揭不開鍋了!”朱高煦哭窮道。
自己既然不準備爭了,如果又表現的無慾無求、愈發完美連以前的毛病都沒了,這不是讓大哥“恐懼”嗎?即使大哥不在意,但還是得給自己找點兒缺點纔好,“自污”還是不錯的,再說貪財也不是什麼大毛病,不至於招致殺頭之禍,如果成功了所有人都會感激自己!
wωw ¤ⓣⓣⓚⓐⓝ ¤co
“是不是想讓大哥在父皇那裡幫你說說好話?”朱高熾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對他這個從小學習儒家學說的人來說,還是不太喜歡商人言利之事的,還好他也不是那麼的迂腐,作爲儲君培養的他,很清楚稅負財政對於一個國家的重大作用。
“嘿嘿,這只是一方面,小弟還想讓大哥出錢佔點分子,你也知道小弟我手頭有點兒緊,不過你放心絕對不會讓你虧本,少於五倍的利潤小弟我到時給你補上!”朱高煦裝作不好意思的說道,開始拉他大哥下水!
“你啊你,原來在這裡等着大哥呢,也別什麼分子、利潤了,缺多少,只要不過分就當大哥幫你的了!”朱高熾卻是不想摻和的,雖然五倍的利潤他也是非常心動,畢竟整個世子府家大業大的,不過這開銷也大。只是從小接受到的教育讓他一下轉不過彎、拉不下臉面來,就是太愛惜羽毛了!
“這怎麼能行,大哥你的銀子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小弟怎能一直白拿你的錢。這錢該佔多少就佔多少,若是虧本了就算我借你的,賺了得話都是你的。放心吧,小弟絕不會把大哥您參與的事透漏出去,大哥你就放心好了!”朱高煦強硬的做出了決定,不給大哥反駁的機會!
說完這些正事,兩人就東拉西扯起來。朱高熾說兒子朱瞻基經常唸叨着要見朱瞻壑,於是他就提議讓兩人一起結伴讀書,對此朱高煦也表示這個方式不錯。的確朱瞻壑也到了讀書的年紀了,於是乎兩人熱烈的討論起了孩子的教育問題!
對此朱高煦很有發言權,因爲他知道明朝的皇子基本上都是被養廢了,後期出了不少的奇葩皇帝。趁着現在皇子教育的規矩還沒有徹底的建立起來,他準備插手其中,以後的皇帝就算不能做到震鑠古今,但也得守成有餘吧!
朱高煦提出不僅要對孩子進行文學教育,還要進行武學教育,只有強健的體魄加上清醒的頭腦才能爲大明建設添磚加瓦。對此朱高熾表示贊同,因爲他學習的儒家本身就提倡文武雙全,他只是因爲身體原因不得不放棄罷了!至於後來的儒家種種不是,只是後來人故意弄偏了罷了!
正當二人愉快交談之時,朱高煦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擡眼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