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祖大壽的反應

這個時候崇禎被軟禁在皇宮之中,根本無法頒佈政令,更無法撤換什麼官員,洪承疇眼下雖然被於孝天打的大敗,整個從陝西帶入京師的數萬陝兵,這個時候已經是冰消瓦解,但是任誰也不能說洪承疇已經不是三邊總督了,他只要不死,只要回到陝西,那麼他就還是三邊總督。

而且於孝天也令孟飛在當日的戰場上,找到了洪承疇遺失的關防印綬,送還了洪承疇,並且在府中,爲洪承疇設宴送行。

洪承疇喝過了送行酒之後,非常低調的帶着於孝天撥發給他的這三個營的兵力,出了京師,開始踏上了返回陝西的道路。

洪承疇很清楚這三個營的於家軍,乃是於孝天用來監視他的,特別是那三十名護兵,更是今後將會成爲他的親兵,以後不會離開他的左右,但是他自從在房山、良鄉一帶,和於家軍交過一次手之後,便知道從此之後,大明再難找出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和於家軍抗衡,於家軍不管是使用的火器,還是戰術,都完全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

這支於孝天交給他的軍隊,他有指揮權,但是卻肯定不可能將其收爲己用,而且他在見識了於家軍所用的這些火器之後,發現如果他心存異志,就算是他能把這三千多於家軍解除武裝,收了他們的武器,那..麼只要於孝天停止供應他彈藥,那麼這些東西全部都會成爲廢鐵一堆,根本無法繼續發揮作用。

所以他只要想繼續做一番事業,那麼就必須依仗這三千多於家軍,作爲他的骨幹兵力使用,否則的話,就算是讓他重新組建一支以前的兵馬,估摸着也無法再和於孝天爲敵。

他在踏出京城,走上了返回陝西的道路之後,扭頭看了看漸漸遠去的京師,重重的嘆息了一聲,他希望自己這樣的選擇沒有錯,希望於孝天沒有騙他,如果於孝天真的做到他所承諾的那些事情的話,那麼就算是他今後落下罵名,也不枉他這一次的抉擇。

當送走了洪承疇之後,於孝天再一次入宮了一趟,親自把洪承疇的事情對崇禎說了一遍,崇禎當聽聞洪承疇此次北上勤王,也以全軍覆沒而告終的時候,精神幾乎徹底崩潰,心中最後的一絲希望也徹底破滅。

特別是當聽了於孝天和洪承疇所達成的協議之後,崇禎登時暴怒異常,起身飛撲於孝天,伸着手想要把於孝天給掐死,但是卻被太監給攔了下來,好生一番勸慰,才把崇禎給勸回了龍案之後。

崇禎完全不顧什麼涵養不涵養了,對洪承疇也破口大罵了起來,罵洪承疇也是一個逆臣賊子,居然在這個時候投靠了於孝天這個逆賊。

於孝天由着崇禎好一通發泄,等崇禎罵累了之後,他又告訴崇禎了一個消息,那就是他這些天來,派人和祖大壽談判的結果。

祖大壽乃是錦州關寧軍的核心人物,官至徵遼將軍,掛太子少傅左都督之銜,領錦州軍馬。

現如今整個山海關以外的關寧軍可以說都差不多在祖大壽一衆軍將的控制之中,而祖大壽又是其中最爲重要之人。

此次祖大壽拒絕朝廷詔他率兵入關勤王,繼續留鎮錦州,很顯然是有心看朝廷的笑話,在大明現如今,早已形成了軍閥集團,而祖大壽無疑是這些軍閥集團的佼佼者,領着最大的一股軍閥集團。

他原本是願意給朝廷幫拳的,所以在年後朝廷詔令他遣軍入關的時候,他給關內調入了一萬多關寧軍,交給了吳襄統領。

但是隨後不久,他便得知消息,他派入關內的這一萬多精銳,居然在天津衛一帶,被於家軍打了個幾乎全軍覆沒,最後也只有吳三桂帶了區區不到兩千殘兵敗將,逃回了山海關。

祖大壽聞之消息,頓時大吃一驚,坐下仔細的分析了一下情報,這才發現於家軍的厲害程度,恐怕遠超過了他的認知範圍。

於家軍以少勝多,力克入關的十萬建奴大軍,接着還有餘力打的吳襄和陳新甲大敗虧輸,那麼這就說明了於家軍的戰力之強,已經超乎了想象。

他們這些關寧軍自詡爲天下第一雄兵,但是也只是針對大明其它那些地方官軍來說的,這麼多年來,他們關寧軍和建奴交手,從來都是敗多勝少,吃虧多的可以說是老鼻子了,可是於家軍卻能以少勝多,將十萬建奴大軍給幾乎滅掉,這就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接着於孝天宣稱要入京清君側,朝廷驚慌失措之下,派人給祖大壽傳旨,讓祖大壽立即領關寧軍再次入關勤王。

但是這一次祖大壽堅決不幹了,開什麼玩笑,這於家軍是人可以幹翻的嗎?建奴都不是他們的對手,讓關寧軍都入關,去了也是白給,估計這次入關就回不來了,關寧軍一旦要是完蛋的話,他們這些軍將也就失去了所有所持,那麼接下來就成了魚肉,可以任人宰割了。

這次朝廷如此對待於家軍,本身就是朝廷不對,現在把人家惹毛了,要入京清君側,那是你麼自己的事情,反正祖大壽是說什麼都不肯率軍入關勤王。

人家於孝天說的明白,這次入京是要清君側,又不是要謀朝篡位,這些朝中的大佬,也該爲他們自己的作爲付出點代價了。

這些文官們整天一個個都拽的跟二五八萬一般,看着他們這些武將們橫挑鼻子豎挑眼,一個個怎麼都看不慣,要不是他們手中有兵,估摸着早就被朝廷給拉出去剁了。

所以讓於孝天去宰幾個朝中的大官,也不見得是壞事,總而言之,祖大壽是堅辭不授,以建奴還在對關內虎視眈眈,他無法脫身入關爲由,不肯率兵入關。

而吳三桂得知消息,多次派人去找祖大壽哭求,讓祖大壽率兵入關,爲他父親吳襄報仇,但是也被祖大壽給斷然拒絕了,吳襄的下場就是他們的例子,這於家軍最好還是別去招惹得好。

不管以後朝中是誰說了算,總是也離不開他們這些人,他們只要坐觀風向,以後誰當權,有奶便是娘,總不能少了他們的糧餉吧。

所以祖大壽說什麼都不肯率兵入關勤王,而是領兵繼續留鎮錦州一帶,一直在關注着京師的動向。

當祖大壽得知於家軍攻克京師,並且佔領了京城之後,更是心中大驚,京師的防禦能力他是十分清楚的,崇禎初年建奴第一次入關的時候,他隨袁崇煥回師入衛,在京城朝陽門外駐防,並且和建奴軍交過手。

所以祖大壽對京城防禦設施的情況十分了解,這麼一座堅城想要從外部攻克,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京城之中,還有大幾萬官軍駐守,可是於家軍卻只用了幾天時間,就攻入了城中。

事後雖然有消息說是宣府參將高明虎做了於家軍的內應,開了東直門引於家軍入城,導致了京城失守,但是同時也有消息說,即便是沒有高明虎獻降,於家軍也不會耽擱多長時間,便可以攻克朝陽門。

這就更說明了於家軍的可怕,祖大壽更不願意這個時候率兵入關,去和於家軍過招了,他找來了當初隨吳襄在天津衛和於家軍交戰的兵將,詳細的詢問了於家軍的戰力情況以及他們的戰術。

另外他還想辦法抓了一批試圖逃出關外的建奴潰兵,打聽有關當事建奴軍和於家軍決戰的事情,從這些兵將口中,他詳細的瞭解到了於家軍的厲害,於家軍超強的火力輸出能力,使得他聽罷之後,心中大爲震撼。

作爲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祖大壽僅從這些兵將和建奴潰兵口中瞭解的東西,便可以判定於家軍的可怕程度,於家軍是一支裝備及其精良,擁有非常厲害的鳥銃和大量可以野戰的大炮的軍隊,同時他們使用的戰術也是以前他所不瞭解的。

更重要的是於家軍兵將各個悍不畏死,對於軍紀極爲重視,戰場上敢於拼命,無鳴金之聲,絕不會擅自後退,真正可怕的就是他們這種鐵律,一支軍隊擁有如此好的軍紀,就算是給他們用木棒,也是一支可怕的力量,更不要說是給他們武裝到牙齒了。

祖大壽雖然自詡麾下的關寧軍是一支強軍,但是也要看跟誰比了,跟建奴比,他還有膽和建奴交手一二,但是當了解了於家軍的厲害之後,他已經徹底失去了和於家軍正面抗衡的勇氣了。

但是祖大壽也感到很爲難,因爲他們關寧軍孤懸於關外,這時候關外氣候極爲惡劣,雖然他們也令軍戶屯田,但是這些年來,所產的糧食根本不夠他們吃的,關寧軍立足於關外,全靠關內朝廷爲他們調撥糧餉度日。

現在朝廷很顯然已經被於孝天控制了,於孝天翻手之間,就可以拍死當今聖上,那麼關寧軍以後失去了朝廷的支援,根本無法在關外支持多長時間,他們以後吃什麼喝什麼,拿什麼給兵將發餉,就成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第52章 一隻雞引發的血案第112章 踐諾第127章 刁難第94章 隔離檢疫第243章 租借議案第139章 孰強孰弱第27章 血色大海第77章 偷襲奪炮第168章 限期第118章 交出兵權第224章 豁口爭奪戰第72章 試槍第112章 新任知州第185章 諜戰1第87章 直取老巢第7章 謠言的力量第274章 分化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97章 休整第183章 珠江口狂歡日第159章 士官第211章 兵發圍頭灣第72章 另一種表演第150章 狗屎運第164章 窮書生1第88章 孫元化的反應第36章 炮匠雷第193章 熊文燦的命運軌跡第202章 小試牛刀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108章 改漕爲海以工代賑第126章 改元大中第214章 兵破滸茂城第55章 苦難第113章 地頭蛇臨門第148章 熊文燦來信第248章 強力手段第83章 陳九的困局第254章 悲憤交加第185章 得手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92章 選材第119章 光復第一戰第203章 一鼻子灰第22章 虎口奪食第43章 布子第80章 黯然退去第3章 莆禧千戶所第134章 死鬥3第86章 馬尼拉第100章 反客爲主第304章 發動羣衆鬥地主第292章 臺灣局勢第239章 圖窮匕見第61章 斥責第255章 工業雛形第49章 卡隆炮2第316章 火炮升級第171章 襲掠日本第68章 破釜沉舟第125章 出兵淡水河第219章 亂戰2第45章 震怒第153章 敗退第62章 村子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59章 勸降第149章 火攻第265章 息兵談判第1章 火帽第176章 意外的襲擊第95章 漁稅第41章 控兵之道第90章 動手第152章 棄船第12章 狗頭師爺第82章 夜闖敵營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113章 漁農稅第24章 小黃島第36章 決戰7第87章 洪承疇來了第13章 絕境第81章 倒逼第83章 試探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207章 損招1第169章 驗收成果第112章 越俎代庖第39章 天怒人怨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5章 扮豬吃老虎第68章 人頭買賣第2章 建奴入關第165章 通止規和西班牙使節第105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102章 鐵腕治國第307章 技術進步第132章 幣制
第52章 一隻雞引發的血案第112章 踐諾第127章 刁難第94章 隔離檢疫第243章 租借議案第139章 孰強孰弱第27章 血色大海第77章 偷襲奪炮第168章 限期第118章 交出兵權第224章 豁口爭奪戰第72章 試槍第112章 新任知州第185章 諜戰1第87章 直取老巢第7章 謠言的力量第274章 分化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97章 休整第183章 珠江口狂歡日第159章 士官第211章 兵發圍頭灣第72章 另一種表演第150章 狗屎運第164章 窮書生1第88章 孫元化的反應第36章 炮匠雷第193章 熊文燦的命運軌跡第202章 小試牛刀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108章 改漕爲海以工代賑第126章 改元大中第214章 兵破滸茂城第55章 苦難第113章 地頭蛇臨門第148章 熊文燦來信第248章 強力手段第83章 陳九的困局第254章 悲憤交加第185章 得手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92章 選材第119章 光復第一戰第203章 一鼻子灰第22章 虎口奪食第43章 布子第80章 黯然退去第3章 莆禧千戶所第134章 死鬥3第86章 馬尼拉第100章 反客爲主第304章 發動羣衆鬥地主第292章 臺灣局勢第239章 圖窮匕見第61章 斥責第255章 工業雛形第49章 卡隆炮2第316章 火炮升級第171章 襲掠日本第68章 破釜沉舟第125章 出兵淡水河第219章 亂戰2第45章 震怒第153章 敗退第62章 村子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59章 勸降第149章 火攻第265章 息兵談判第1章 火帽第176章 意外的襲擊第95章 漁稅第41章 控兵之道第90章 動手第152章 棄船第12章 狗頭師爺第82章 夜闖敵營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113章 漁農稅第24章 小黃島第36章 決戰7第87章 洪承疇來了第13章 絕境第81章 倒逼第83章 試探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207章 損招1第169章 驗收成果第112章 越俎代庖第39章 天怒人怨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5章 扮豬吃老虎第68章 人頭買賣第2章 建奴入關第165章 通止規和西班牙使節第105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102章 鐵腕治國第307章 技術進步第132章 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