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庶寧的到來,讓朱棣大喜過望。朋友相聚,朱棣一改過去每頓兩個菜的習慣,給張庶寧準備了二十多道菜,光是酒水就擺了十八樣。
張庶寧也不得不感嘆一句,確實朱棣不窮,不然也擺不出這個陣勢啊!
胡儼也更是好奇,這個發展工商,到底是怎麼回事……是變得富裕了,還是更窮了?
北平和中原,到底哪裡不一樣?
胡儼作陪,三個人湊在一起聊天,張庶寧頻頻舉杯……猴子想要進化成人,需要兩百萬年,可人想要變成猴子,往往只要一頓酒而已。
不出意外,朱棣這傢伙果然原形畢露。
幾杯酒下肚,就什麼都往外說了,攔都攔不住。
首先一點,朱棣窮不窮?
他很窮,光是燕王府的外債,就有八百萬貫,還不算興建師範學堂的開銷……但是朱棣也不窮,他有着非常恐怖的現金流。
光是今年一季糧食豐收,他就掌握了三百萬石以上的糧食。
扣除成本,這些糧食,也能帶來一百萬貫的利潤,再扣除商人的那部分,他也有五十萬貫。
除此之外,遼東開荒,還有一項更大的收入,那就是質量上乘的紅松木。
這可是好東西,充當建材,價錢比紅木低,但是質量極好,產量又大……開荒的隊伍所到之處,必是伐木隊所過之處。
所謂伐木累,那不是笑話,不光累,還要命!
光是過去三年,死掉的伐木人員,就超過一萬人,這還是有統計的,那些私自砍伐的,還不算在其中。
僅僅是木材一項,又能給北平帶來超過五十萬貫的收入。
而且在開荒的過程中,還發現了金礦,遼東可是產金的地方。
現在每年能給北平提供三千兩黃金!
如果加大力度,淘金收入還能快速翻倍。
另外每年從遼東運到中原的人蔘,就有兩萬擔!
這還不算其他藥材!
粗略算算,朱棣從遼東等地,就能拿到二百萬貫收入。
對了,還有羊毛紡織,每年呢絨銷售,也有八十萬貫分紅,後續的利潤更大。上都開平城,早就變成了一個羊毛之城。
這還不算完,南方的絲綢,茶葉,瓷器,種種商品送過來,朱棣都能抽到關稅。
全都加起來,朱棣一年能撈到三百多萬貫收入。
差不多相當於每年掙三十萬,負債一百萬。
是數量不少,但也不是不可接受。
而且朱棣也不是什麼都說,畢竟還有胡儼在這裡……他從高麗撈到的好處,跟李善長和藍玉的分紅,他就沒說。
反正這麼講,朱棣不但不窮,他還很肥,肥得厲害!
“我跟你們講,這發展工商啊,好處顯而易見……我問你們,一個普通的婦人,一年能織多少絲綢?”
胡儼想了想,就說道:“殿下,家母爲了供我讀書,經常用空閒時間織布,她一年差不多能織四匹布。換二十貫錢,算是我家中,僅次於糧食的收入了,”
朱棣哈哈大笑,“那你知道蘇州的一個織工,一年能織多少嗎?”
胡儼愣了一下,隨後道:“怕是有幾十匹吧?”
朱棣點頭,“如果原料足夠,一年下來,能有三十匹左右,不能更高了。”
張庶寧好奇道:“那上都的呢絨呢?能有多少?”
朱棣得意洋洋,伸出了一根指頭,還得意洋洋晃了晃!
一百匹!
怎麼會這麼多?
張庶寧和胡儼都不敢相信。
朱棣卻是哈哈大笑,“這就是伱們不明所以了……首先,在開平城作坊,用的都是最好的織機,一次能紡六十四根線的那種,都被淘汰了!還有,你想要那麼多呢絨,就要有足夠的羊毛……你們現在去瞧瞧,漠南,遼東,到處都是羊羣!父皇冊封的蒙古朵顏諸部,十萬帳篷,現在都給我放牧!還有,長城一線,那麼多戍邊將士,他們也有自己的牧場,農場。我現在是機器先進,羊毛充足,又有朝廷訂單,你們說,我不賺錢,還有誰賺錢?”
……
朱棣跟竹筒倒豆子似的,把老底都給說了出來。
張庶寧聽得目瞪口呆,胡儼是大開眼界。
和朱棣吃完這頓飯,他就四處調查,瞭解情況,爲此還跑了遼西,去了遼陽,鐵嶺,又去了開平。
這一大圈跑下來,胡儼算是有了點心得體會。
他開始着手撰寫,交給張希孟的報告。
發展工商,帶來最大的改變,不是財富一下子增加多少,也不是一下子就富國裕民了,最最根本的變化,是效率的提升!
得益於張希孟的講學,這幫年輕人的看待各種問題的方式,都大大改觀了。
咱就這麼說吧,你要是張羅着發展工商,把工廠作坊建立起來,老百姓立刻就富足了,百業興旺,國家進入太平盛世……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那也太容易了吧!也太不不符合常理了,難道世上還有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
不能夠啊!
就拿屯田公司來說,如果是讓大明的老百姓來幹,無論如何,他們也要先留足口糧,條件允許,他們還要儲藏一部分。
糧商要來收購,這些老百姓還未必願意,一定要等着好時機,賣個高價錢!
所以說,跟小農交易,那個成本老高了,效率低得令人髮指。
但是換成屯田公司,那就不一樣了。
還想要留下口糧?
做夢去吧!
從高麗和倭國弄來的勞力,每天就那點口糧。
至於菜?
見過豬食沒有?
就那玩意,往裡頭加二斤鹽,吃去吧!
也幸好臨近長蘆鹽場,食鹽便宜,可以隨便吃。
那菜的滋味,比起鹹菜還要鹹幾倍!
你說就這樣的飯菜,給了倭國和高麗的苦力,這幫人竟然還感恩戴德,覺得除了工作時間長點之外,吃喝沒的說。
果然是上國,比他們的主子,要寬宏多了。
聽到這個消息,朱棣都傻了,我還不夠黑心啊?
他不得不行文藍玉,特意詢問,你就跟我說說,這兩個國家,到底吃什麼玩意啊?
半個月之後,藍玉送來了消息,由於這幫勞力,不少都是俘虜的士兵,因此他們吃的就是軍糧。
而且這兩國不約而同,都有個習慣,那就是不能讓士兵吃得太飽,否則的話,會影響鬥志,訓練的時候,沒有精神頭兒……
朱棣聽完都懵了,這說的是人話嗎?
要知道在大明這邊,張希孟主持的軍中後勤,一直以讓士兵吃飽,吃好爲目標……雖然有些時候做不到,但全軍上下,無不以此目標。
如果哪支人馬,種菜好,養豬好,吃得好,那是要拿出來表揚的。
但是倭國和高麗不一樣,吃得好?
想什麼呢?
耗材也配浪費糧食?
藍玉告訴朱棣,歸根到底,倭國和高麗,都是等級森嚴,尤其是軍中,更是差別巨大……在他們看來,如果軍中貴族將領,和普通人吃的一樣,那還怎麼體現貴族身份?
所以一定要拉開差距。
可問題是他們的保障能力,就是那麼捉襟見肘,根本沒法既能讓所有人吃飽,又能體現出三六九等。
對不起了,軍中騾馬,你們只能吃跪族餐了。
根據藍玉的介紹,他們運氣好,能從老百姓手裡搶到,那就可以吃點飽飯。
如果搶不到,靠着後面送上來的補給,基本上就是一個飯糰的量。
這個飯糰還不是純粹的糧食,需要混入些豆子,甚至是雜草。
偶爾遇到有良心的,在製作飯糰的時候,會用手沾上鹽水,揉搓飯糰,也就算是加點滋味了。
乾淨又衛生。
問題是這種飯糰,保質期太短了,往往送到士兵手裡,就已經發黴變質,臭氣哄哄……反正你只要看過倭國和高麗的軍中伙食,你就會慶幸自己生在大明。
多虧了張相慈悲,對比之下,你就會覺得,張相簡直是菩薩降世。
所以說,高麗和倭國人,絕對是當下最好的勞力,畢竟只有他們,才能接受那種超高強度的壓榨,而不至於起來造反。
胡儼總結,發展工商,帶來的效率增加,一種是呢絨工廠那種,靠着提升機器獲得的。不過即便提升了機器,也要工人增加時間,每天干六個時辰,都算是運氣好的。
另外一種,就是屯田公司,他們單純壓榨,就是從骨頭裡榨油……看過之後,胡儼也算是清楚了,爲什麼不能放在中原……真要是在中原這麼幹,洪武皇帝和張太師在,未必會造反。可是等到這兩位不在了,立刻就是天下大亂,絕對沒有別的可能!
既然弊端這麼明顯,還費力氣發展工商幹什麼,到底是爲了什麼?
歸根到底,還是那兩個字:效率!
現在的朱棣,能拿出幾百萬石糧食,能拿出幾十萬根木材,上百萬匹呢絨……一句話,這貨渾身都是油水,肥到了可以滋養大明的程度了!
胡儼的報告送到了張希孟手裡,此時的張希孟已經回到了應天,不出意外,朱標也看到了。
再然後,就有一封信送到了朱棣手裡。
“四弟,大哥現在缺二百萬石糧食,彌補虧空,賑濟災民,無論如何,你都要幫大哥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