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正道:“殿下仁慈,一定是爲了顧全十幾年的君臣情誼派我等出手相救,可是大明皇帝健在,我主如何處之?殿下不能承擔弒主罵名,我等救下大明皇帝豈不是給殿下惹麻煩?”
黎喜漢一時語塞,道:“這……,侯爺,本爵反正不去多想,殿下讓幹什麼我就幹什麼。”
錢猛道:“黎爵爺所言卑職不敢苟同,我等不替殿下誅殺大明皇帝讓殿下早登大寶已經屬於仁至義盡,爲何還要救他一命?大明皇帝駕崩豈不是正中我等下懷?”
劉國正道:“錢將軍的意思是我們依舊積極佈置,只不過在緊要關頭來個見死不救?”
錢猛道:“正是如此,卑職以爲咱們不僅見死不救,如果出現意外還要落井下石,要確保那人命赴黃泉。”
黎喜漢聞言急了,站起來道:“不可不可,本爵追隨殿下近二十年,從來都是唯命是從,斷然不可行此背主之事。”
劉國正也有些猶豫道:“殿下派我們前來就是爲了把任務執行得無可挑剔,如果最後帶回一具屍體,我等如何有臉回去?”
黎喜漢道:“是啊!我們都是軍人,殿下一直教導我們服從命令聽指揮,反正本爵會竭盡所能救下那人,不去救人反倒去害人之事本爵堅決不幹!”
黎喜漢這句話說得斬釘截鐵,劉國正的遲疑立刻打消了,他一錘定音道:“營救那人是不可改變的計劃,我們都是純粹的軍人,不要存在政治家的花花腸子,做人簡單一些最踏實。我命令,從我做起,嚴格執行救援計劃。無論誰玩忽職守導致目標死亡都將要上軍事法庭治罪。”
錢猛見二位爵爺堅決執行既定計劃沒法再提反對意見,但是他還不死心,退而居其次道:
“卑職會盡心盡力協助救下那人,只不過面見那人之時卑職會聯繫一些文武來勸他禪讓帝位與我家南王,他如果不肯,卑職即便會上軍事法庭也要斬殺他。”
錢猛有些狠勁兒,他準備聯絡一些大明、“南明”文武玩逼宮,如果崇禎不肯就範,他就準備採取血腥手段。
劉國正很嚴肅道:“那人已經走投無路選擇自殺,咱們救下他後提一些條件想必應該有可能成功。錢猛將軍可以嘗試勸他禪位,只不過無論成功與否都不可以採取武力逼迫,妄圖斬殺那人再也休提。”
黎喜漢只要不讓他違背南王軍令,其他什麼都好說好商量,他也來了精神附和道:“我主南王殿下得道多助,大明皇帝衆叛親離,禪讓帝位給殿下順理成章,那時候就由不得他。”
錢猛見劉國正和黎喜漢不許自己在沒轍的情況下乾脆結果了崇禎,鬱悶道:“二位爵爺莫要想當然,卑職在京師混跡小二十年,當今聖上的秉性可謂洞若觀火,據我所知那人乃是錚錚鐵骨的好漢子,他一定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咱們威逼他就範恐怕無用,卑職認爲勸說無果還是讓卑職結果他。”
劉國正道:“咱們救下他無論是否真心實意也要保護他周全,否則我們會替殿下惹禍,那人在我等手中死於非命,豈不是讓殿下承擔弒主罵名。”
黎喜漢道:“是啊,殿下愛惜名聲,我等都是心腹之人,怎麼可以給殿下抹黑?”
錢猛無語,說一千道一萬保證那人活着是底線,這就難辦了。
錢猛很頭疼,實在不知王爺爲何下達如此不利於自己的命令,大明皇帝真的被闖賊逼得走投無路選擇自殺殉國,多好的事啊。
如今大明上上下下都跟“南明”交好,王爺乘此機會打起替大明皇帝報仇雪恨的大旗帶領“戰神”子弟兵剿滅流寇,順勢坐江山,多麼順理成章!
錢猛思前想後,咬咬牙道:“二位爵爺莫要瞻前顧後,卑職承蒙殿下厚恩自願承擔後果,屆時那人不肯就範,卑職決不能任由其見到殿下。”
劉國正見錢猛依舊不鬆口,勸道:“錢將軍莫要走極端,此事需從長計議,反正救下那人後時間足夠,咱們莫要操之過急,當務之急是仔細部署,切切不能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
錢猛道:“爵爺放心,那人每天的舉動卑職都能夠及時掌握,包括他吃了幾碗飯,臨幸了哪位嬪妃。在那人走投無路時及時出現救下他肯定沒問題。”
黎喜漢道:“現在賊兵還沒有包圍京師,估摸着我們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來實地考察地形,錢將軍的撤退計劃沒有問題,反正時間充足,本爵建議進行幾次演習,也讓我們的特戰隊跟軍情處特工磨合幾次。”
錢猛道:“完全沒問題,有五軍都督英國公罩着,即便動靜比較大也不要緊,就大大方方以京營操演的名義進行。”
雖然有分歧還好在先救下崇禎這件大事上達成了一致,錢猛動用所有的特工密切監視皇宮,皇宮大內潛伏的特工也在時時刻刻關注皇帝的行蹤。
爲了有備無患,錢猛已經物色了幾個人關在一個已經歇業的錢莊內院,當朝皇帝的便服、常服、大太監的制服都分別搞了幾套。
錢猛在京師可謂手眼通天,要幾個人做替死鬼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是他留了心眼,不敢隨隨便便抓捕良民,而是在已經掌握的闖賊臥底裡挑選了幾個相貌、身材適合之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初,焦頭爛額的皇帝完全亂了方寸,他手上沒有銀子,只能採取封官許願的方法,希望各路總兵官爲國殺賊。
崇禎冊封鳳廬總兵左都督黃得功靖南伯,左都督總兵李棲鳳平賊伯、援剿江楚應皖總兵馬岱寧南伯、薊鎮總兵右都督王承胤定西伯、援剿先鋒總兵高傑靖西伯等等、等等,各給敕印。
大明是何等吝嗇爵位,而此時爲了各路軍頭能夠替朝廷效力,崇禎根本不管什麼祖制難違,也不管諸多文官反對,一股腦冊封了十幾位伯爵,可是結果屬於然並卵,闖賊大軍在高歌猛進,明軍各路軍頭觀望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