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

曹鼎蛟當年在遼東的地位,比這兩名夜不收和塘騎高多了,但在這裡他只是個新人。

沒去爭奪什麼,只是沉穩的坐在老爹的下首,等着兩位老卒挑選完。

胡瞎子楊禿子兩人經過商量,決定由胡瞎子親自率領狙擊大隊,憑藉他比狗鼻子還靈敏的嗅覺,能讓狙擊大隊發揮更大的作用。

兇悍的楊禿子決定親自率領步兵營,說是步兵營,其實是一支馬上步兵,也算是楊禿子的老本行了。

戰場上爲了能讓士兵發揮最大戰鬥力,兩點很是至關重要,一是機動性,二是體力。

一來可以讓士兵儘快到達戰場,二來士兵可以保證充足的體力進行戰鬥。

如果是一天急行五十里,士兵到達戰場累的手臂都擡不起來了,哪裡還有戰鬥力可言,只是一羣待宰的羔羊。

朱舜的視線落在曹文耀身上:“遼東大馬買了多少了。”

一匹中等遼東大馬,在邊關只需要八兩銀子,到了京城就貴了很多,最少二三十兩。

朱舜安排曹文耀採買的就是中等遼東大馬,又不是用來衝鋒陷陣,只是當做步兵營和火箭營的機動性輔助,中等遼東大馬已經足夠了。

上等遼東大馬過於昂貴,飼養的成本又高,步兵營和火箭營暫時使用中等遼東大馬。

曹文耀拿出一卷書冊,翻開其中一頁遞給了朱舜:“我家大兄,這兩年倒是俘獲了不少遼東大馬,便私自做主從大兄那裡買了一批遼東大馬。”

“大兄給的價錢相對也比較低,七兩銀子一匹。”

“遼東大馬的採買倒不是很難,咱們在遼東聚攏了一股不小的勢力了,大兄那裡不夠,還可以從黃得功那裡採買。”

“不過馬匹的數量很多,算上拉着各種輜重鉛彈的騾馬,最少也需要一千三百匹遼東大馬,真正難的是飼養。”

“馬廄、馬場、草料等等,都要跟上,這些跟不上,買來的遼東大馬很容易變的瘦弱,喪失大半馬力。”

朱舜在手邊的一張宣紙上,寫下了馬場馬廄問題,蓋上工人協會的印章,交給了曹文耀:“這件事儘快辦法,需要多少銀子,直接去找經濟署去批。”

“嗯,經濟署署政暫時就由宋兄代領,各個蒸汽工廠捐納的自衛隊籌銀,由經濟署掌管。”

“另外,鄉勇的招募也要儘快完成,爭取在半個月以內招募全部的八百四十名鄉勇,這件事也勞煩曹兄了。”

曹文耀行事作風也乾脆利索,從來不拖拖踏踏,拿上朱舜給的批文就推着輪椅出去了。

宋應升站起來拱了拱手,走出了會首公舍,走進了兩旁的經濟署公舍,清點各個蒸汽工廠捐納的籌銀。

籌銀也不多,經過三人的商議,暫定爲一年收益的百抽一。

百分之一確實不多,但是架不住蒸汽工廠的體量大,單是宋家的蒸汽麪粉廠一年就能送來二萬兩白銀。

永定河岸邊又有五十多家各種蒸汽工廠水力工廠,算上各地的梳棉廠,一年少說也有個七八萬兩白銀。

供養上千名團練鄉勇暫時足夠了,不過如果真的有了戰事,這個銀子就遠遠不夠了。

火箭營的一波齊射就能燒掉一千兩左右的銀子,加上各種火槍鉛彈的消耗,一場戰事下來,少說也得上萬兩白銀。

朱舜現在能做的就是加快蒸汽時代的進程,最好先把金融體系搭建起來,這樣就能用一兩銀子槓桿十兩甚至一百兩銀子使用了。

曹文耀回到已經重建的家裡,寫了一封書信交給了親隨,讓他儘快把書信交給大老爺曹文詔。

接下來就是處理鄉勇的招募了,這件事對於曹文耀來說也是熟門熟路,讓家丁搬來一車的現銀,拉着一車白燦燦的雪花銀,招搖過市的去了鄉野。

秋收過後,老百姓忙着打穀米,打好穀米輸租給官僚鄉紳。

然後趁着難得的農閒時月,勤着做些別的生計,貼補家用。

順天府的老百姓不用這麼麻煩,直接把高產二十石的土豆賣給宋家,用銀子代替糧租,拉上自家留着吃的土豆,去蒸汽磨坊碾磨成麪粉。

順天府各縣的蒸汽磨坊每到秋收過後,也就成了最繁茂的地方,聚集了大量前去碾磨的鄉野百姓,逐漸形成了臨時的市集。

曹文耀拉着一車銀子來到良鄉縣的蒸汽磨坊,遠遠就看見這裡人頭攢動,到處堆滿了鄉野百姓。

“剛出鍋的炸秦檜呦,一文錢一根。”

“土豆餺飥——喝了身子熱乎,兩文錢一碗。”

“賣估衣嘍,賣估衣嘍。”

買賣土豆炸秦檜、土豆餺飥、土豆薑汁索餅等等各色小吃的支着一個個棚子。

針頭線腦,鐵器銅簪,布匹估衣,各種沿街叫賣。

曹文耀看到遠處喧囂熱鬧的一幕,不得不感慨,朱舜推動的蒸汽時代,對於大明的影響真是巨大。

就在三四年前,順天府到處都是食不果腹的流民。

蓬頭垢面,賣兒賣女,易子相食的都大有人在。

堂堂天子腳下的順天府,就像是一處人間地獄,每天都有人餓死,每天都有小孩子被吃掉。

誰能想到短短三四年時間,順天府就像是變成了人間天宮,老百姓從內到外煥然一新。

土豆麪粉的產生,把輔糧變成主糧,老百姓從此能夠吃飽飯了,手裡還能有一些餘錢。

紡織體系的初步建立,不僅把棉布的價錢降低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低價,還讓順天府的手工經濟得到了極大的旺盛發展。

過去全家只有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能穿上一整套棉布對襟了,只有很少的補丁。

不過衣服的款式有了很大變化,剪裁的方式多多少少都模仿了蒸汽工廠的工作服。

看來命名爲工人的蒸汽工廠工人,在大明老百姓心裡是一羣很有地位的人。

曹文耀走進近處,果然看到一些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挺直腰板很有自信的裡面走來走去,好像自己是一位鄉紳老爺。

相熟的人,也都熱絡給工人們主動打招呼,能夠得到迴應,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
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