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
“以四書五經選拔人才,萬萬不可!”
楊憲斬釘截鐵的聲音,在府衙內迴響。
朱標看着楊憲,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開口道:“楊卿是認爲四書五經有什麼問題嗎?”
楊憲搖了搖頭,回道:“四書五經,作爲儒家經典,本身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甚至其中教的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我看來都很好。”
說到這,楊憲頓了頓,接着開口道:“但是他卻不適合作爲科舉考試的選題。”
聽了楊憲的話,朱標更加困惑了。
“怎麼說?”
楊憲沒有賣關子,直接給出了自己的理解,開口道:“誠如殿下之前所說,科舉考試爲國家選拔人才的,也就是說這些被選中的人,都是將來的大明官員。”
“拿縣令來說,他身上所要具備的能力,是如何發展治下一個縣的經濟、民生,如何管理治下百姓,如何做好治安等等。小到開河修路,農作物種植,大到商業發展。還有比如像今年這樣的災年,來了之後,如何應對.”
“朝廷真正需要的是這種務實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那些滿腦子只知道學習四書五經的讀書人。有些讀書人甚至連五穀都不分,說大道理擅長,各種儒家經典也是信手拈來,可這與國何益?”
“我們要的是能夠解決具體問題,能夠爲百姓幹事的人。”
“殿下,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還有四書五經的字數是有限的,而考試的次數是無限的。
這也註定了,以四書五經爲考覈內容的科舉考試最終會變得更加扭曲。明中後期,便產生了所謂截搭題。
所謂截搭題,是科舉考試八股文的一種特殊命題方式。
明清八股文題例出《四書》之內,用一句、數句或一節或全章爲題,其後爲避免重複,採用割裂經書文句,截斷牽搭作爲試題。
明丘濬《大學衍義補》:“近年初場出題,往往強截句讀,破碎經義,於所不當連而連,不當斷而斷,而提學憲臣之小試尤爲瑣碎。”
因此這種取士方法,不僅扼殺其他學術,也毀儒學,毀經學。等於是在儒家裡頭,又來了一次罷黜百家,這種考試方式對真正的儒家而言都是一種摧殘,而且永遠產生不了新知識。
儒家思想,自然不可全盤否定。
可打這麼個比方吧。
有個人小學一年級考試全班得第一,結果他就非要一直讀一年級,誰勸都不好使。
而且最最要命的還是魔改版的。
原時空明朝固定了科舉考題只能從四書五經出,還是朱熹修訂過的版本。
清朝規定連答題都只能從四書五經答,也是朱熹修訂過的版本。
這種科舉考試能選出什麼有用的人才,那纔是真正見了鬼了。
更多的是,被科舉制度逼瘋的讀書人,范進中舉可不是什麼孤例。
朱標是越聽越心驚,因爲眼前的楊憲批判的已經不僅僅只是以四書五經爲主的科舉制度,竟然隱隱有着向數千年儒家開炮的趨勢。
可他又不得不承認楊憲講的有道理。
朱標現在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如果大明科舉真的以四書五經取士的話,那麼,
大明要亡!
朱標明白這件事的嚴重性,甚至直接關乎大明國運,他沒敢耽擱,眼下到了飯點,可他連飯都顧不上吃,又是準備直接趕回京城。
在路上,朱標在心裡暗自祈禱着,自己的父親千萬不要這麼早下決定。
看着朱標離去的身影,楊憲眼神閃爍不定。 他心中清楚,在這件事上,即便是朱標,也未必能夠勸得動朱元璋。
回京後。
朱標直奔目的地。
“父皇,以四書五經取士,兒臣認爲萬萬不可!”
接着朱標便是將楊憲在揚州時,與他講的那番話,原原本本和朱元璋講了一遍。
聽了朱標的話後,朱元璋沉默了。
說實話,對於科舉取士,他並沒有看到這一層。
因此這才沉默。
而朱標見到自己父親這個樣子,還以爲朱元璋將他的話給聽進去了。
事實則不然。
朱元璋仔細思索了一番後,發現這些弊端,並非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事情。
科舉考試!
八股取士!
在他看來,科舉的首要作用是牢籠志士,讓天下的聰明人全部進入到科舉的牢籠之中,而不是要天下有才之人,人人都能人盡其才。
他要的是江山永固。
在江山永固面前,一個縣城發展與否,一個縣官是否真的有能力帶領全縣百姓致富奔小康,又有什麼重要的呢。
流水的流官,鐵打的胥吏。
縣令沒有才能也不打緊,只要胥吏們還在,就不會太差。
這點從朱元璋制定的匠戶制度便可以窺見一二。
匠戶制度,說直白一點,其實就是將職業固定了下來,比如你是陶瓷燒製工人,那麼你們全家註定也是,不管是你的孩子,還是孫子,甚至是後代的後代,全部都是陶瓷工人,沒有改變;要是家裡世代從醫,那麼後代也全部是醫生。
朱元璋要的是天下百姓各司其職,各就其位。
這麼做的目的,與科舉一樣,同樣只是爲了那四個字。
江山永固!
要是楊憲知道老朱此刻想法,就會發笑了。
這天下哪有恆享昊命不變的,哪有不變的天下呀。
他很想問一問老朱,伱見過哪個朝代有百代的君王啊,封建王朝最長的東周,也不過二十五代。
“老大,這事我已經定了。”朱元璋看着朱標,沉聲道。“這也是你老師宋濂大學士,以及一衆文官大臣們的意見。”
“父皇,這事弊端太大了。”朱標還想着做最後的掙扎。
朱元璋卻是就這麼看着他,然後沒好氣道:“我知道你這番話,八成是來自楊憲之口,這小子,現在膽子真是越來越大了,真是什麼話都敢講了,枉自揣度帝王心意。”
“父皇,楊卿也是爲大明着想考慮,他絕對沒有其他意思。”見朱元璋有遷怒楊憲的意思,朱標連忙開口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