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

黃子澄勉力安撫下一行的東宮衆人,又馬不停蹄的到藍玉和朱棣的營帳找他們,想和他們好好聊下現在的事情。

讓他措手不及的是,這兩位都不見他,只派了人說自己有事,忙着在外面巡視。

這就讓黃子澄坐蠟了,他只能鬱悶的回倒營帳,苦笑着看着一干同僚。

“如之奈何啊!”

方孝孺還是很倔強的說。

“我看他們就是一幫亂臣賊子,連東宮派來的使者都不尊重!”

方孝孺的話引起了底下一些東宮臣屬的共鳴,紛紛應和。

他們出於好心提出自己的意見,還是符合儒家大義的,這些軍頭們不但不領情,還讓他們吃了閉門羹!

這不就是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嗎?!

本來還想着在一旁看戲的李景隆聽到這話,臉色都變了,縮着身子,輕輕咳了兩聲。

“我還有點事,先走了。”

然後也不等黃子澄他們挽留,就一口氣溜出了營帳。

出了營帳的李景隆,拍了拍胸口,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他是在沒想到,看個戲而已,還能聽到這麼勁爆的話,說永昌侯和燕王是亂臣賊子,還真是臉大啊!

看來,要和他們保持點距離了,想到這,李景隆就定下策略,以後還是多和永昌侯還有燕王他們聯繫聯繫吧,這羣人,真的是一言難盡。

看到李景隆自顧自的走出營帳,帳內的有些人也反應過來了,一臉的難受,忍不住找了個藉口,也溜之大吉。

主座上的黃子澄,看着這一幕,心裡也是拔涼拔涼的,不過罪魁禍首說到底還是方孝孺啊。

你說你沒事嘴裡說這些幹啥?不管你在心裡看藍玉和朱棣再怎麼不爽,他們兩個都身居高位,既是皇親國戚,又是軍中大將。

你區區一個白身,有什麼資格罵人家亂臣賊子?

想到這,黃子澄更覺心累,揮了揮手,說道。

“你們都出去吧,我一個人靜一靜。”

方孝孺等人還有些不甘心,臉上帶着憤憤之色,出了營帳,看那表情,像是還要鬧出來什麼亂子。

但現在黃子澄是一點也不想管了,他只想好好休息下,然後做好太子在他離京時吩咐的本職工作,看好這些降兵的安置,一來避免出錯,二來學習經驗。

若是他們這做得好,那以後西北方向的邊軍,也可以這樣收攏降兵。

……

南京城,御書房。

朱元璋收到了北平傳來的新奏章,上面寫的正是何秋新發現的,可以收攏降兵的法子。

在奏章中,何秋也寫明瞭自己的動機。

目前來看,這讓底層蒙古人做工掙錢吃飯,是可行的,他們當初在草原過得也很不如意,時常還要被貴族抽調當兵,做奴役。

現在在大明,幹活能得飯吃,有錢拿,每年冬天不用擔心被凍死,這對他們來講已經是天大的善事了。

若是能把握好這一點,完全可以把蒙古人的高層和底層分化開來,如此一來,以後就是投降的蒙古高層想要鬧事,底層的士卒們也不會跟着了。

這樣一來,未來若是讓這些蒙古人幹上十年,力氣不夠了,再行打散到各地,分田給他們種,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性,不出三代,就會變成漢人。

朱元璋看完後,哈哈大笑,此舉確實很得他的心意,配合上北平方面先前獻上來的幾條策略,說的不客氣點,以後草原無大事,就是有,打了之後也能虜獲不少勞力。

這樣算下來,這仗可能還能當生意打了,穩賺不賠!

心情上好的朱元璋,很開心的就批示道:“朕準了。”

……

卻說方孝孺等人回到各自營帳後,又再次商量,想要改變現在北平都司對這些蒙古人的處置辦法。

方孝孺倒是想出來了個好主意,一起到北平城裡宣傳呀!

讓百姓們都知道他們的辦法,讓他們知道自己等人身爲太子屬臣,想要讓那些蒙古人沐浴到大明的仁義。

這樣先在形成民意浪潮,裹挾燕王等人,改變安撫策略,他們等人的目的達到了,還能讓各自的名聲更上一層樓,豈不是美哉?

方孝孺這樣一說,這些屬臣們也都心動了,對他們來講,也不單單是爲了自己而心動,若是真的按照這個法子,那他們就能讓北平的百姓們知道太子的仁義之名啊!

這纔是支持他們想要做這事的最大動力!

這樣商定之後,這些人定在後天,打算集體行動,到北平城內大肆宣講,自己等人的策略,還要宣傳太子的仁德。

這天,北平城裡突然就涌進來這麼三十多個人,各自在茶樓酒館做宣傳。

街上的百姓們也都沒看過此種奇景,進士公們站到街上,有話要對他們說,要知道在他們看來,進士公們可都是天上星宿下凡。

這樣的大人物們要說事,大家也都樂意來聽一聽。

“諸位鄉親父老,我是太子屬臣,今天想給大夥講一下對現在投降的這些蒙古人怎麼處理的事!”

聽到這個,附近的百姓更加感興趣了,投降的那羣韃子,可都還在密雲呢,離北平城也不遠,最近茶肆裡討論最多的也是這個話題。

大家都在誇朝廷厲害,聽說出徵後俘虜了原來的元朝皇帝,還有幾十萬蒙古人呢。

有些人就嚷嚷着要讓朝廷把這些投降的韃子都殺了,不過現在太子的人來了,還要講關於這方面的情況。

這自然會讓百姓報以極大的熱忱,沒過多久,這個東宮屬臣的身邊,就圍了上百號人,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

他看到這一幕,心中極爲得意,看來今天他們這些東宮屬臣要出一個大風頭了。

想到這,他就更來勁了,侃侃而談道。

“大家都知道,我們儒家的孔聖人講仁義,現在這些蒙古人投降了,但他們也是人,所以我們也要仁義的對待他們。”

嗡的一聲。

下面的百姓一下就熱鬧了,開始討論起來,他們有的不知道孔聖人是誰,但仁義還是知道什麼意思的,怎麼聽這位進士公說的話有些不大對味呀?

不過他們還是耐着性子聽下去,說不準進士公說的,不是他們想的那個意思呢?

那個東宮屬臣絲毫沒有注意到這個情況,還在興奮的說道。

“既然要對他們仁義,所以我們建議出錢幫他們在草原重建家園,給耕具,讓他們也能沐浴在聖人的光輝下。”

“像現在這樣對待這些蒙古人是不行的,一點也不夠仁義!實在有損我天朝之國格!”

譁!

這下下面的百姓們算是炸了鍋,他們都不笨,已經聽明白上面這位進士公說的意思了!

不就是要朝廷出錢出力,幫那些蒙古人安頓好。

可是這打了勝仗,還這麼辦,不是等着這些蒙古人繼續回去再入侵的嗎?

這還有天理嗎?

他們這些在北地的百姓,平日裡感受最多的不是別的,正是那些韃子時不時寇關,帶來的兵役上的壓力。

這北平城裡,很大一部分人家裡,都有親朋好友死在韃子手裡,結果這位進士老爺,就這麼輕飄飄的把他們放過了?

“直賊孃的!你在胡咧咧什麼!就是進士老爺也不能這樣辦事啊!”

“對!你們不能當了進士,就不記得俺們普通百姓了!”

“奶奶的,你對蒙古人這麼講仁義,人家還是要寇邊,你倒是對我們講講仁義,不若就把你的俸祿散給我們吧!”

下面的百姓們本來還有些生氣,聽到這話,鬨然大笑,全然不顧那位東宮臣子醬紫的臉色。

“反了!反了!你們這羣蠢物竟然敢說我說的不對!都是反賊!快來人,我要把你們全部抓起來,關到監獄!”

這位東宮屬臣有些尖銳的喊道。

這一下,羣情激奮,衆多百姓一擁而上,把這位官老爺給打了個半死。同一時間,北平城中在其他地方宣講的那些東宮屬臣也是遭遇了同樣的事情。

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91章 永安公主第278章 郢國公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86章 推廣花露水第36章 求雨第274章 易儲(上)第184章 先行安排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305章 遵化(上)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317章 北海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308章 交談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248章 夫妻情話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318章 宋朝遺毒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315章 遼西苦寒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346章 案情第309章 德政第129章 無雙國士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81章 跟朱棣結盟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154章 演練開始第99章 未知纔是最可怕的第333章 審覈第40章 肖景騰第359章 線索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359章 線索第275章 易儲(下)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339章 霸道第129章 無雙國士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82章 一點微不足道的本事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47章 成了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228章 解惑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333章 審覈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128章 改革之策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352章 告狀第244章 激動的孔思樸第98章 背水一戰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39章 確定人選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170章 惠民藥局(下)第40章 肖景騰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297章 胥民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32章 複式記賬法第118章 烹製美味第137章 蠟印機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348章 怒斥衆將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122章 酷刑第269章 查案
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91章 永安公主第278章 郢國公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86章 推廣花露水第36章 求雨第274章 易儲(上)第184章 先行安排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305章 遵化(上)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317章 北海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308章 交談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248章 夫妻情話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318章 宋朝遺毒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315章 遼西苦寒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346章 案情第309章 德政第129章 無雙國士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81章 跟朱棣結盟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154章 演練開始第99章 未知纔是最可怕的第333章 審覈第40章 肖景騰第359章 線索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359章 線索第275章 易儲(下)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339章 霸道第129章 無雙國士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82章 一點微不足道的本事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47章 成了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228章 解惑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333章 審覈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128章 改革之策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352章 告狀第244章 激動的孔思樸第98章 背水一戰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39章 確定人選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170章 惠民藥局(下)第40章 肖景騰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297章 胥民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32章 複式記賬法第118章 烹製美味第137章 蠟印機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348章 怒斥衆將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122章 酷刑第269章 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