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潛在危機

第840章 潛在危機

對於大明的國策從休養生息轉爲開疆拓土,老朱也是支持的。他是一位十分爲子孫計的開國皇帝,巴不得一代人做完數百代的事,開疆拓土,本質上是爲大明帝國積攢家底,日後即便是仍有危急來臨,家底厚實一些,也能給後世子孫多一些翻盤之機。

藉着朱肅的先知先覺,大明這些年的開疆拓土也甚是順利:大明總能在某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介入他國的內亂之中,以四兩撥千斤之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戰績。也正是因此,大明的這幾次對外開拓之戰,明軍始終都無有虧損,四下出徵的大軍非但沒有拖垮大明的經濟,反而爲朝廷帶來了瀛洲與鳳鳴洲的金礦、三韓的人力資源、草原的皮毛與山貨、南洋的香料及海珍,以及繁榮的商貿與數之不盡的賦稅。

朝廷,越打越強,也使得大明上下信心爆棚,無論軍民建功求戰之心皆是一片火熱。

不過劉伯溫在這本奏摺之中,卻看到了如今的大明隱藏在一片欣欣向榮之中的,那一抹山雨欲來的危機:他認爲,如今的大明雖然看似威武強大,然而自建國以來,大明本土卻始終未曾真正的得以休養生息。

爲了抓住那些千載難逢的機會,朝廷不得不枉顧大明本土生民疲敝、田地荒蕪,強自發展軍事、商業。爲了開疆拓土,國朝大利,這般作爲也屬無可厚非,畢竟時機不等人,若是錯過,還不知幾百幾千年後方有這樣的機會,故而他劉伯溫生前,亦是開疆拓土之策的忠實擁躉。

可接下來……卻不同以往了。一直以來,大明都是憑藉着剛建國時的一股銳氣,以及血尚未冷的一衆開國軍將及精兵,繼而開疆拓土的。然而如今已經是洪武二十年了,當日開國勳將兵卒,多已老朽,縱有氣力不失者,連年征戰,也該疲乏了。可若是強徵新兵,又要損耗民力。自元末肆虐以來,百姓十不存一,中原大地荒蕪,甚至有十里不存人煙之處。縱使徵發了不少的倭人、朝鮮人開荒耕種,但華夏終究是華夏人的華夏,那些番人農奴,歸根結底,只不過是權宜之策罷了。

時代在變化,大明要發展,就不能因循守舊,頑固不化。昔年,抱殘守缺的舊學是頑固不化,幸而新學興起,陛下英武,方纔有了今日強盛之大明;可如今四鄰歸附,歐洲陸遠,若是仍自強徵,只怕吃下來的這些甜頭還未消化,大明本土,就要生出事端了。

劉伯溫認爲,如今正是時策該當變更之時。今日之大明,應當暫歇征伐,休養生息,經營好人口、租界、鳳鳴洲等諸事,先行站穩腳跟,而後再尋機出動,繼續開疆拓土……否則,根基不穩,即便再有功勳,只怕也難逃故蒙古帝國那般,成吉思汗一死,便分崩離析、內鬥不斷的下場。

無怪劉伯溫死後才上此遺奏……一項國策的改動,往往勾連着無數個人、以及集體的利益。昔日大明改動國策,動了許多舊式官僚的利益,衆臣工羣起反對,還是老朱以開國之君之無上威望,用鐵腕將這些魑魅魍魎全都壓了下去。而今的開疆拓土之策其後,同樣已經勾連了無數利益團體的利益,論及其存續的年份,甚至比早些年的休養生息之策還要更久遠些……若是劉伯溫活着時當衆提出此策,只怕就要被人給噴成篩子了。

“標兒?”見朱標仍在皺眉出神,老朱追問道。

“……”似也知道此奏疏關係之重大,若是一不小心,大明至此由盛轉衰,也不無可能。身爲國之儲君,朱標開口不得不慎之又慎。

然而朱標而今早非優柔寡斷之人,十數年來的政務磨練,已經將他磨練成了一位合格的繼任之君,他又想了稍許,方纔咬了咬牙,道:“父皇,兒臣以爲,誠意侯遺奏之中所言……甚是有理!” 朱肅聽在耳中,不禁暗自佩服。朱標說出此言,足以證明他已經有了如同老朱那般,身爲強勢之君所該有的魄力與主見……選擇改動大明之根本國策,這將觸動多少朝官的利益?朱標將在一瞬間失去許多朝官之心,或許還要背上污名……能將此視若無物,足見朱標爲君之器量了。

“哦?”這又何嘗,不是老朱對朱標的一場考較?見朱標沒有選擇和光同塵,老朱亦是老懷暢慰。“爲何?你給咱說說,你是怎麼的個想法?”

“好教父皇知道……我大明政務,確實已是舉步維艱了。”朱標臉上露出苦意,朱肅這才注意到,這位如今本也該只是而立之年的大哥,眼角之間,竟是已然多出了不少皺紋。

“兒臣蒙父皇信重,主事內閣,又予兒臣攝政、斷事之權,日日兢兢業業,實不敢怠惰一分。”

“可近年……事務實多,兒臣時常一坐閣中批閱諸事,便是三五日廢寢忘食。”

“我大明揚威甚遠,開疆拓土,天威實不可當。然如今本土諸省,卻多有空虛……非是因爲財政困擾而空虛,是因爲人實在是……太少了。”

“大明立國方二十年,二十年間,人丁雖長,卻遠遠還沒有到飽和的境地。如誠意伯劉師奏疏中所說,中原多有田地荒蕪日久,無人耕種。朝廷亦多有勵民開荒之舉,可因爲丁口不足,成效甚微。”

“且又因軍、商二事繁榮,且朝廷又廢棄了代代不得轉業的戶籍政策,大明新生之孩童中,大多有立志從商、從軍、出海,卻懶於耕種的。長此以往,雖財賦國用日足,然民不願事農,必爲禍亂之因啊。”

朱肅暗自點點頭,對朱標所說的深以爲然。國朝風氣變化,引得年輕人不願從農而偏愛出海、從軍、從商,這必將導致大明國中耕地銳減。即便日後取得了神種,若是少人耕種,產量必然也無法在災年時供應全國所需。這時候,可沒有什麼機械化耕作……即便土豆神種收成驚人,總也得有人侍弄和採收吧?

雖說可以向各大藩國亦或是附屬的封疆各國求助……但作爲中華大國,若是糧食大政握於他人之手,安知日後封疆各國會不會因爲窺見華夏之孱弱,動了入主華夏的歪心思?

要知道,老朱同意開疆拓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爲子孫們打下多多的耕地……現在耕地是打下來了,可卻因爲華夏風氣變幻,導致沒有百姓想耕種了,這不是本末倒置了麼?

第124章 不吝封王!第851章 後發制人第308章 出海剿倭第548章 倭人能做什麼?自然是爲奴了第860章 賣珠之策第229章 御前奏對第483章 朱棣公審第650章 親王相迎第978章 釋放俘虜第157章 突如其來的相親第894章 奇女子第353章 乃兒不花的不詳預感第1002章 攪動風雨第1005章 洪武妙策第511章 修築租界第179章 織機丟失第514章 少年華夏,其心可用!第167章 其實那個是恭桶第712章 五千圍三萬第976章第63章 勸誡朱樉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91章 擎天玉柱於少保第31章 均役第373章 強敵仍伺第428章 沐英將歸第39章 朱標連跪第326章 一千攆一萬第42章 倭國有黃金,東陸有神種!第558章 空軍轟炸!第20章 咱要創造一個萬世不易的大明!第704章 寧死不降第632章 哈密圍城第228章 輿論戰略第288章 張定邊劫牢第587章 論徵西之策第718章 轉守爲攻第725章 帝國黑纛第530章 目標,平安京!第154章 送上門的冤大頭第173章 一羣鼠輩第757章 中亞後事第1006章 寒門崛起第508章 倭國諸事第193章 兄弟相談第577章 耍弄李成桂第776章 談判第609章 呂家族誅第335章 誰說伏兵就要親自下場?第915章 仁義之君第616章 誠惶誠恐的土著第399章 敢情你們只想對付我一個?第14章 朱老四和徐妙雲第440章 李善長的野心第73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01章 越權擅爲之罪第310章 畜生!唯恨不能盡數殺之!第262章 兵臨城下第834章 內訌第486章 籌建報社第293章 遊俠與民族大義第734章 大義之名第581章 老朱賜字第354章 突進!大明之軍!第172章 勝負已分!第436章 首倡寶鈔者,其罪當誅!第210章 蘇州衛指揮使第899章 不讓鬚眉第248章 匯合朱樉 朱棣!第325章 伏兵來啦第490章 老農民朱元璋第775章 劍拔弩張第779章 冥頑不靈第57章 小公爺的敵意第402章 仗義執言茹太素第326章 一千攆一萬第510章 本王告訴你,我大明天下無敵第356章 張玉起事!第621章 華夏神與土著神(中)第367章 張定邊的心思第419章 乾脆搞個大新聞第246章 撈魚收網第416章 真正的儒家第1006章 寒門崛起第531章 攻擊京都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第451章 朱樉妙計第41章 坤輿萬國圖第629章 烏格齊哈什哈之死第772章 敗絮其中第877章 貴陽立城第137章 殿中遭劾第882章 西南反跡第455章 老朱大擺鴻門宴第56章 小公爺來訪第524章 什麼叫喪權辱國啊第556章 徐達!直取元庭!第418章 砸場子第687章 火力優勢學說第155章 與姚廣孝的談話
第124章 不吝封王!第851章 後發制人第308章 出海剿倭第548章 倭人能做什麼?自然是爲奴了第860章 賣珠之策第229章 御前奏對第483章 朱棣公審第650章 親王相迎第978章 釋放俘虜第157章 突如其來的相親第894章 奇女子第353章 乃兒不花的不詳預感第1002章 攪動風雨第1005章 洪武妙策第511章 修築租界第179章 織機丟失第514章 少年華夏,其心可用!第167章 其實那個是恭桶第712章 五千圍三萬第976章第63章 勸誡朱樉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91章 擎天玉柱於少保第31章 均役第373章 強敵仍伺第428章 沐英將歸第39章 朱標連跪第326章 一千攆一萬第42章 倭國有黃金,東陸有神種!第558章 空軍轟炸!第20章 咱要創造一個萬世不易的大明!第704章 寧死不降第632章 哈密圍城第228章 輿論戰略第288章 張定邊劫牢第587章 論徵西之策第718章 轉守爲攻第725章 帝國黑纛第530章 目標,平安京!第154章 送上門的冤大頭第173章 一羣鼠輩第757章 中亞後事第1006章 寒門崛起第508章 倭國諸事第193章 兄弟相談第577章 耍弄李成桂第776章 談判第609章 呂家族誅第335章 誰說伏兵就要親自下場?第915章 仁義之君第616章 誠惶誠恐的土著第399章 敢情你們只想對付我一個?第14章 朱老四和徐妙雲第440章 李善長的野心第73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01章 越權擅爲之罪第310章 畜生!唯恨不能盡數殺之!第262章 兵臨城下第834章 內訌第486章 籌建報社第293章 遊俠與民族大義第734章 大義之名第581章 老朱賜字第354章 突進!大明之軍!第172章 勝負已分!第436章 首倡寶鈔者,其罪當誅!第210章 蘇州衛指揮使第899章 不讓鬚眉第248章 匯合朱樉 朱棣!第325章 伏兵來啦第490章 老農民朱元璋第775章 劍拔弩張第779章 冥頑不靈第57章 小公爺的敵意第402章 仗義執言茹太素第326章 一千攆一萬第510章 本王告訴你,我大明天下無敵第356章 張玉起事!第621章 華夏神與土著神(中)第367章 張定邊的心思第419章 乾脆搞個大新聞第246章 撈魚收網第416章 真正的儒家第1006章 寒門崛起第531章 攻擊京都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第451章 朱樉妙計第41章 坤輿萬國圖第629章 烏格齊哈什哈之死第772章 敗絮其中第877章 貴陽立城第137章 殿中遭劾第882章 西南反跡第455章 老朱大擺鴻門宴第56章 小公爺來訪第524章 什麼叫喪權辱國啊第556章 徐達!直取元庭!第418章 砸場子第687章 火力優勢學說第155章 與姚廣孝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