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

不知道爲什麼,我一直有種作者在主角的名字裡放進筆名的任何一個字,就表示那個角色有最多作者本身個性,或者根本就是作者化身的感覺。

“晴”這個字在我的本名裡也有出現,想我在一生中利用這個字騙過多少人,讓他們認爲我的名字真好聽。

所以杜晴春可以說是我的“半身。”

喔,對了,在主題之前,先讓我說一件事——這是第二十本。(撒點小花,放點不輸世運的煙火吧。)卷三,維持這系列一貫的作風,男主角打俊美牌,女主角大概是我這系列到目前爲止最漂亮的一個,可是也沒怎麼描寫。(大笑)如此任性,彆扭,驕傲自大又乖僻的男主角似乎是第一次出現。(所以這是在說某作也是這樣的人也?)不可否認這種無論任何事都有牛馬僕人代勞的生活實在很爽,偏偏某作的媽竟說那根本就跟植物人一樣啊,是我用“吃飯有人喂,鞋子有人幫忙穿,只要躺着都不動就可以過好生活”這樣的形容出問題了嗎?

可看看故事,杜晴春確實是這樣的死小鬼啊……

話說,初版設定裡,杜晴春的個性完全不是這副驕傲又難搞模樣,反而是溫吞到一個不行,喜歡躺着曬太陽和懶散這兩點沒變外,其他的徹底顛覆。最大的原因是某寶不想再像寫《月下美人》時爲兩個慢郎中折磨心神,偏偏這兩尊也不好寫。

(攤手)可能是因爲想帶給大家更強烈的盛唐氣象,我查了許許多多有關唐朝時的書籍。

當然不可能把資料全部搬進故事裡,那不如要大家去看那些書算了,因爲寫的還是小說,做那些調查我從不認爲是要放進故事,而是讓自己寫來更順,更有畫面。

結果情況似乎因此變得有點失控,因爲我開始在每個章節的開頭時,冒出大約三四個不同版本,但同樣主軸的開頭。

有選擇固然是不錯,不過選擇太多也是困擾。

以前只有一個想法的時候,多麼的一心一意呀,如今我覺得自己像個腳踏多條船,還比較哪條船比較穩,上頭載的食物多還不夠要香又令人垂涎三尺……多麼可惡的想法啊。

所以我說選擇多並不一定是件好事。

而且選擇多並不能解釋這本書的配角爲何嚇?死人的多。

老實說,我很喜歡配角。

倒不是爲來日扶正做準備,而是人的一生本來就會碰到很多人啊,我不懂爲何不能用許多的配角,而且讓那些配角都有個性?

是啊,我承認我配角多,因爲我愛配角。(爆)所以不用嫌我配角多,以後也不會少到哪去的。

我一直在想這系列裡的主角也要出來跑外龍套變配角(但是這系列絕對不會有配角變主角的情況發生),在這一本也實現了這個願望,讓夏荼蘼和落曉短暫的出現了一幕,出來傳達殷尚實的“旨意。”

在寫到那一幕,我下意識認爲落曉和杜晴春頗爲相似。

再仔細想想實則不然,落曉說話是庶民的粗魯,杜晴春則是富家子弟中故作不學無術的那種,落曉是身段優美的,杜晴春則是慵懶軟骨,落曉不會乖張到這種程度,杜晴春簡直像是天生怪難伺候的反骨種……總之他們很不一樣,唯一相似的地方大概是“記性。”

其實杜晴春的一目十行和落曉聽了便記下來的功夫完全不同。

後者並非完全記憶,落曉雖然聽過便記得,但是長時間不從大腦裡拿出來使用,還是會忘記,而杜晴春則是我們時不時耳聞的那種真正的“天才”了。

只要看過聽過就不會忘記,也就是“天才”的最高等級,字尾要加est的那種,不用練功就擁有“特殊技能”,想忘也忘不了。

杜晴春手上的扇子,我最初的設定是摺扇。(抱歉,我也和杜晴春一樣,想到什麼說什麼,話題亂跳)前後查了許多資料,現代學術界普遍認爲是日本於平安時代發明的,不過也有人提出在南齊時已經有摺扇了,源自於《南齊書——劉祥傳》載:司徒褚淵入朝,已腰扇障目。又元朝胡三省《資治通監》注:腰扇即爲摺扇。

但沒有任何畫像,實物和具體文字描述證明腰扇就是摺扇,恐怕爲胡三省個人的臆測和附會,於是我取現代學者認定的摺扇是北宋傳入的這個說法,把摺扇改爲方扇。

因爲北宋時已有關於摺扇的記載,較爲可靠,而且方扇其實很帥。

這次同樣讓我頭疼許久的還有椅子。

我在“知識”看到某個回答的人用信誓旦旦(感覺)的語氣說,唐朝是沒有椅子的,但我取另一個人說的:唐朝其實有椅子與桌子這種東西,但僅限貴族,一般平民百姓還是以席地而坐爲主。

會取後者最主要的原因,是陝西韋氏家族墓壁畫的唐代飲宴圖裡已經可見八、九人圍坐一長方形大桌前,幾人合坐一長條凳的形式,所以我相信有椅子和桌子,但杜晴春家是沒有椅子的。

《野浪》裡藺千禧雖敷族,但他服務的鼠族或有名望的人,所以有椅子和桌子這種東西,杜晴春家雖有錢,可是依他的性子,怎麼樣都是躺着比坐着爽,感覺他就是個不喜歡椅子的人,故本故事裡完全沒椅子出現。

說了這麼多,大家一定覺得不感興趣吧。這些我是爲了歷史小老師們寫的啊。

(笑)再說說裡頭“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棄,但求一人心,如影相隨形”這句話,如果我記得沒錯,是出自某位讀者的MSN狀態。

當時我看得實在太喜歡了,於是記錄下來,如果那位讀者還繼續爲不才在下增加讀者數量的話,某寶在這裡感謝你。

啊,還有一點,最後末章之說裡的“天興坊”並非屬實。

現在的資料,我能查到的是幾近完整的唐朝長安市坊名稱,不過在下的街巷曲也難以考證,所以鳳翔幾乎是一團迷霧啊。

也因此纔有其可塑性,讓我可以安心塑造一個由不完美走到完美的鳳翔。

希望大家一起跟着鳳翔的改變,繼續看下去吧。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