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節 進宮

皇帝已經五天沒有離開太和殿。

居庸關地龍翻身,災情的奏章不斷送上來。

皇帝和內閣的幾位閣老晝夜不歇,批閱奏章,處理政務,遣派欽差,調遣軍隊預防,下賑災銀糧等。

直到了第六日清晨,纔算忙出了些許頭緒。

居庸關的守軍,不僅僅是京城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是作爲大同守軍的後應。

如今居庸關損失了一半的兵力,假如韃靼人攻打大同,大同會吃緊。

皇帝既怕居庸關的難民叛亂,又怕韃靼人趁火打擊,入侵大同。

忙了五六天,局勢控制終於有了佈置。

第六日天明,皇帝把衆位內閣都放回去休息。

他們跟皇帝一樣,這五日來,都是困極了坐在椅子上小憩片刻,沒好好吃飯睡覺。

人不是鐵打的。

皇帝需要休息,大臣同樣。

走出太和殿,正逢日出。

朝雲千里,錦霞滿天,一段霓彩懸掛在宮殿的飛檐上。

皇帝累得緊,走路也慢。

他已經好幾天沒有去坤寧宮給太后請安了。

太監劉術跟在皇帝身邊,問皇帝:“陛下,玉輦已經備好,您乘坐過去吧。”

皇帝輕輕擺手。

已經是六月初。

天氣暖和,空氣裡有絲絲甜味徜徉。

這裡離御花園遠,花香不可能飄過來。

皇帝知道是自己的錯覺,他對劉術道:“居庸關的將士死傷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朕不過是走幾步路,怎麼就累了?”

他愣是苦民之所苦,徒步進了禁宮,走到了坤寧宮。

太后正在誦經。替居庸關的亡魂超度。

這些日子以來,太后也沒怎麼休息過。早起先誦經,再準備用膳。

此刻她剛剛誦經完畢。

看到皇帝進來,太后忙起身,迎了他。

“陛下累極了,就不用專門過來。”太后心疼道。“裡頭有哀家,不會有事的。”

皇帝露出一個疲憊的笑容:“好幾日沒有來看母后了。朕再怎麼忙,也不敢不孝,否則何以治天下?”

他因爲好幾日沒睡,腦子轉不動了,說話也是慢慢的。一個字一個字的說。

太后無奈笑了笑。

“哀家尚未用早膳,皇上用過了嗎?”太后問他。

皇帝搖搖頭。

太后吩咐人端了早膳來。

這幾日,內宮的早膳都是一碗米粥,一個粗糙的窩頭,一點小菜。

御膳房的聽說皇帝在坤寧宮。另外給皇帝拿了兩個白麪饃饃。

皇帝愣住了。

太后解釋道:“這次的天災,居庸關死傷無數。百姓家園被毀,生離死別,內宮不事生產,不能哺育百姓,唯有節省些。陛下要是吃不慣,回頭去太和殿,叫人重新做……”

皇帝眼角有點溼。

“朕豈會吃不慣?”皇帝感動道,“只是苦了母后。都是朕治理天下,德行有虧。上蒼懲罰朕,讓朕的子民遭受如此磨難。也讓母后跟着受苦。朕於家不孝,於國不仁,朕愧對蒼生,愧對母后,愧對祖宗。”

他吃不下,放了碗箸,深深嘆了口氣。

太后把筷子塞到了他手裡:“皇上不吃,哪有力氣處理政務?天災**,哪裡是皇上能預料的?”

皇帝只得重新端了米粥。安靜喝起來。

這個世上,他只能和自己的母親說幾句心裡話。

母子倆用了早膳,宮人端了水漱口。

而後,又給太后和皇帝上了茶。

“這次地龍翻身,朝臣們怎麼說,定了何日祭天?”太后問皇帝。

地震後,皇帝第一次進內宮。

朝政的事,太后也是偶然打聽了些,不知道是否屬實。

皇帝卻先嘆氣。

“周幽王昏庸無能,二年的時候,天降警示;漢成帝父子不倫,**內宮,引得上蒼震怒;隋文帝廢太子勇,立晉王廣爲太子,冊封那月,地震山崩,乃是儲君所託非人。

朝臣就是拿這些話來說朕。朕既不是那不理朝政、專寵美人的周幽王,更不是那**無德的漢成帝,他們就拿朕比作隋文帝,說這次地龍翻身,乃是朕有長子,卻不將江山所託,常年不立儲君,至天下安危不顧,才引得上蒼如此震怒。”皇帝道。

太后臉色變了變。

“這是譚家的陰謀詭計。”太后道,“朝中的大臣,一半都是譚家的門生。他們一直上書勸皇上早立太子。如今有了這麼好的機會,豈會放過?”

皇帝何嘗不知道?

只是,他再也沒有機會反駁了。

要是二皇子還在,他尚能擋出一招半式。

如今,只能順應朝臣之意了。

“母后,定了六月十八祭天祭祖。而後,就要立太子、立後了。”皇帝道,“再也等不得。興許這次天災,真的是懲罰朕不顧父子人倫,遲遲不立大皇子爲太子吧。”

太后也不知道這次地龍翻身是預告什麼。

她沒有反駁皇帝的這種猜測。

“仁壽宮快要蓋好了。”太后道,“等仁壽宮蓋好,哀家就搬過去,給皇后騰出坤寧宮。皇上,還是要立張氏爲後嗎?”

早年譚家就吵鬧着要立後。

當時,皇帝和太后都想立張淑妃。

“從前覺得張氏溫婉賢良。如今看她,只知道明哲保身,跟在譚氏身後胡作非爲。她這種人,不得意時伏低做小,一旦得勢就會黨同伐異。朕見過太多這樣的人。況且,二皇子的死,張氏也逃脫不掉嫌疑。”皇帝越說,聲音越發狠戾。

二皇子的死,他沒有深究。

是誰害死了二皇子,對於皇帝而言很重要,可他不會揪出來。

他只需要製造證據。製造是譚貴妃害死了二皇子的證據。

大皇子冊封太子的那天,就是譚貴妃謀害二皇子事發之日。

二皇子死了,總得有個人陪葬。

至於真正的兇手,皇帝會慢慢查訪,慢慢折磨她。

“哀家從前覺得張氏不錯。”太后有點失望道,“這兩年。宮裡風聲鶴唳,她表現的確差強人意,她就是譚氏的應聲蟲,幫着譚氏爲非作歹以求自保。她明明可以置身之外,卻偏偏怕旁人不敬重她,非要鬧出點事來彰顯彰顯。她要是得勢。這宮裡得罪過她的,誰也跑不了。

哀家冷眼看了幾年,在這宮裡,敢和譚氏嗆聲的,只有顧氏和蘇氏。

顧氏是一味的愚強。不分大事小事,全隨心意。蘇氏呢,則是大事寸步不讓,小事半點不爭。果然是日久見人心,哀家覺得蘇氏不錯。她生了二公主,和張氏的功勞一樣。況且她沒有親兄弟…….”

沒有親兄弟,孃家就好掌控。

太后口中的蘇氏,就是二公主的生母蘇嬪,建寧侯府的大小姐。

建寧侯不在朝爲官,沒有兒子。

這樣的後族。很不錯。

蘇嬪爲人有可圈可點,比張氏更有良心,又比顧氏更聰明。

皇帝卻沒有接話。

這些年,他的心都放在朝政上,一個月進後宮不過兩三次。

蘇嬪那裡,他只去過一次。

她長什麼樣子,皇帝都模糊了。

他在女色上,唯一留心過的,只有顧瑾之。偏偏顧瑾之又賜給了廬陽王。想到這裡,一陣莫名的煩躁怒火涌上皇帝的心頭。

“母后。朕不喜歡蘇嬪。”皇帝突然道。

這話,讓太后愣了愣。

皇帝從小就懂事。

身爲皇帝,他應該知道,選皇后,是選人品、功勞和後族,跟他喜歡和不喜歡沒關係。

怎麼他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來?

太后心裡悸了下,有種不好的預感就浮上心頭。

“世人都說,朕坐擁天下,就該三宮六院。可是母后,您瞧瞧這宮裡,烏煙瘴氣。她們爲了家族和自身,連那麼小的孩子都能下手,是羣泯滅天良的!朕不想要這些女人。朕……”他欲言又止,看了眼太后。

太后被他看得心裡微冷。

她很怕皇帝說出她所猜的話。

“……朕心中有一人選。”皇帝道,“不管是性格、人品,還是家世,足夠母儀天下。只是,時機不到。仁壽宮還有建個一年半載,先立太子,堵住朝臣的嘴。皇后的人選,朕要慎重。”皇帝看在太后,說得分外認真,“母后,朕要挑個懂得愛朕的女人!”

太后就明白了三四分。

她強行壓抑自己,纔沒有露出異樣。

她不想點破。

“是誰?”太后笑着問皇帝。

皇帝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道:“母后先別問,反正會讓您滿意。”

兩人正說着,常順進來稟告說,顧家七小姐,帶着廬陽王進宮了。

太后心裡的一口氣又提了上來。

她看了眼皇帝。

皇帝的眼神頓時就變得複雜。

他擱在案几上的手,不經意握了起來。

太后裝作沒看見,歡喜對常順道:“仲鈞回京了嗎?快,快請進來。”

“仲鈞什麼時候回來的,朕以爲他還要幾天纔到。”皇帝似自言自語。

太后又裝沒聽到,心思都撲在朱仲鈞身上。

“母后!”朱仲鈞先搶步跑了進來,跪下就給太后磕頭。而後,他又看到了皇帝,連忙給皇帝也磕頭。

皇帝愣了愣。

他覺得今天的仲鈞,特別機靈。

不像以前那個傻傻的。

要是從前的朱仲鈞,肯定只知道跪太后,然後抱着太后的腿哭。

他的念頭一閃而過,就越過朱仲鈞,看到了進來的顧瑾之。

顧瑾之穿着玫瑰紫的褙子,丁香色挑線裙子,高挑婀娜,緩步垂首走了進來。

皇帝便感覺有誰拿着鼓在自己的心旁敲。

他的心跳有點急。

第322節 福音第450節 惡疾第48節 目的第71節 哭泣第509節 寵妾第164節 袁家第403節 意第488節 金釵第157節 不要憾妒第261節 昏睡第172節第501節 攀扯第414節 暗探第500節 前奏第530節 防微杜漸第294節 複診第150節 請旨第328節 綁架第207節 手心手背第237節 譚宥第516節 慈悲第393節 有喜第322節 福音第161節 首飾第222節 遠矚第359節 重傷第268節 操心第504節 紙上談兵第125節 不敢第248節 看不見第125節 不敢第328節 綁架第226節 請帖第547節 尾聲(3)第148節 甩袖第220節 瀉毒第7節 激將第414節 暗探第87節 坦白第443節 打人第171節 探病因第485節 抓了譚宥第318節 差點失控第20節 善意第95節 父權第387節 流放第230節 姨娘第72節 帝前辯證第332節 回家第478節 尋找第303節 站隊第49節 大哥第73節 另闢蹊徑第432節 心動第22節 相左第53節 回請第498節 運籌第80節 賞賜第501節 攀扯第46節 揚聲第533節 風雨第104節 交談第159節 回絕第397節 意志力第269節 長孫第207節 手心手背第420節 新首輔第326節 昏君第289節 接近第86節 較量第538棋子第130節 揚名第101節 預言第369節 奔走第210節 算賬第489節 畫影第128節 以勢壓人第357節 拜謁第228節 初次第503節 撒潑第536節 訪客第491節 譚宥之死第451節 久別重逢第214節 敗血衝肺第416節 珍惜第437節 朝令夕改第72節 帝前辯證第453節 意外第49節 大哥第43節 顯才第211節 做局第213節 挑撥第486節 審訊第84節 商議搬家第4節 仁心第477節 竹馬第75節 喜事第32節 實在第228節 初次第11節 發火
第322節 福音第450節 惡疾第48節 目的第71節 哭泣第509節 寵妾第164節 袁家第403節 意第488節 金釵第157節 不要憾妒第261節 昏睡第172節第501節 攀扯第414節 暗探第500節 前奏第530節 防微杜漸第294節 複診第150節 請旨第328節 綁架第207節 手心手背第237節 譚宥第516節 慈悲第393節 有喜第322節 福音第161節 首飾第222節 遠矚第359節 重傷第268節 操心第504節 紙上談兵第125節 不敢第248節 看不見第125節 不敢第328節 綁架第226節 請帖第547節 尾聲(3)第148節 甩袖第220節 瀉毒第7節 激將第414節 暗探第87節 坦白第443節 打人第171節 探病因第485節 抓了譚宥第318節 差點失控第20節 善意第95節 父權第387節 流放第230節 姨娘第72節 帝前辯證第332節 回家第478節 尋找第303節 站隊第49節 大哥第73節 另闢蹊徑第432節 心動第22節 相左第53節 回請第498節 運籌第80節 賞賜第501節 攀扯第46節 揚聲第533節 風雨第104節 交談第159節 回絕第397節 意志力第269節 長孫第207節 手心手背第420節 新首輔第326節 昏君第289節 接近第86節 較量第538棋子第130節 揚名第101節 預言第369節 奔走第210節 算賬第489節 畫影第128節 以勢壓人第357節 拜謁第228節 初次第503節 撒潑第536節 訪客第491節 譚宥之死第451節 久別重逢第214節 敗血衝肺第416節 珍惜第437節 朝令夕改第72節 帝前辯證第453節 意外第49節 大哥第43節 顯才第211節 做局第213節 挑撥第486節 審訊第84節 商議搬家第4節 仁心第477節 竹馬第75節 喜事第32節 實在第228節 初次第11節 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