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潮新19

廣府,已經逐漸進入炎熱的夏暑當中,而在當代大相國夏日起居日常的冰室殿裡,隨着源源不絕送入的冰塊和晝夜不停吹入溼潤涼風的水力機械,卻依舊還是涼風習習而清爽異常。

參與小內朝的幾位宰輔和樞密們,卻是冠帶齊全威嚴正謹的端坐兩側,微側着身子對着上座的大相國,此起彼伏的稟告着國事,或是交頭接耳小聲商榷各自權柄和領域的章程。

“江寧方面怎麼說。。”

“依舊是無力派兵北上馳援。。”

“根據寧樞副的回奏,新設陪都三軍時日尚短,”

“無論是基本員額和將佐配屬,還是訓練和淄糧甲械,都未能令人滿意的。。”

“除了暫時維持地方之外,也委實無法堪當大用的。。”

“唯有當地舊神機軍一部,連同重募的丹陽兵共計四千人,已經奉命北上了。。”

“至於陪都留守行司有奏,江南各道亦是百廢待新而民生凋敝。”

“就算是東南三道五路的地方駐軍,也只得堪堪維持局面不至於更加敗壞,”

“肆虐兩浙和江西的大雲賊,尚且沒有被撲滅的跡象。。”

“至少在半載之內,嶺內之地實在是無處可以調集兵馬了。。”

“那三司使和樞密院那裡又是怎麼說的。。”

“嶺外八道經過年逾的休養生息,雖有所富餘。。”

“但都用作支供在天南的定亂戰事之中了。。”

他不由在心中有些悲涼和無奈的味道,曾經何時橫掃環宇海內不臣的國朝,已經無力支持同時發生在西北和東南方的兩場戰爭了麼。

“與那些順化黨人的交涉進度如何了。。”

“眼看得天南雨期將至,火器的效用將有所折扣”

“再談不妥的話,那就在沒有必要談下去了。。”

“毋庸怪朝廷斬盡殺絕,雞犬不留了。。”

“還有,軍器南監在幹什麼吃的。。至今還沒有配出足以破城的炮藥。”

“以至於軍前好容易突破海陸送過去的火炮,倒有多半閒置着。。”

“將作監建造的水師新船進度,亦是未能盡如人意。。”

“目前海路的輸送,只能靠應募的民船暫充一時。。”

“臣有聞,國朝在淮南尚有一隻彈壓地方的軍序。。”

“你是說劉延慶的模範後軍所部?。。”

滿堂的正在小聲議事的聲線不由暫時頓了頓。

任何與淮鎮相關的事務,無疑是現在大相國面前最爲敏感的話題和由頭。畢竟,當初那位淮鎮之首就是在這位手中,得以重任和逐步做大起來,乃至發展到如今無可打壓和抑止之勢的。

因此,哪怕此時來自安東都護府羅藩的使臣,正在廣府私下活動着想要以安東道大都督府的名義,獲得朝廷認可和冊封的消息,也被整個上層相當低調的聯手壓下來;

因爲,這實在令人有些太尷尬了;國朝在南方的平叛之舉遲遲未能建功而進展緩慢,但是名義上應邀出兵爲國朝臣藩兼本家羅氏撥亂反正的淮鎮所屬,卻差不多把大半個安東道都給打下來,而重建了安東都督府的名分和秩序了。

這到底是該嘉勉和重賞其功,還是該嚴厲斥責和予以懲戒,或者兩者兼具之,就成爲朝堂中當權的諸位,乃至當政的大相國頗爲糾結和煩擾的事情了;

如果要表態嘉勉的話,哪怕是口頭上的象徵意義,也是在鼓勵淮鎮及其所屬,愈加肆無忌憚和放手而爲的行事態度;但是要以此爲理由訓斥和懲戒淮鎮私啓畔端的話,哪怕是名義上的動作,卻又要考慮到東海諸多外藩諸侯們,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後續影響。

畢竟安東大羅氏雖遠在北地,卻也是一直臣貢不斷的諸侯典範,國朝暫且鞭長莫及也就算了,但是真要公開宣稱和主張對其坐亡不救,那無疑是否定了國朝一直對中原和廣大北地,所宣稱的正統和名分大義。

因此,這些年下來淮鎮已經是朝廷麻煩製造者,又是國朝在北地的定海神針和中流砥柱的存在,可謂是令人又愛又恨的頭痛角色。

朝中諸公自然是無比熱切的希望,能夠把這隻在北地打出名聲的強軍勁旅,給調回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來再慢慢的炮製;而不是遠在自己權勢和影響力的範圍之外,做那爲所欲爲之事。

更何況,據說淮鎮領下幾乎沒有多少私田的存在,而被那位鎮帥以軍屯和公田的名義,圈佔開拓了淮上最少十數萬傾的沃野田土;再加上地處南北海路之扼要,廣收東海各地的通商厚利而常年貨殖有道。

哪怕只消拿出部分來支配和分潤,也足以讓朝廷袞袞諸公吃的滿嘴流油,。。啊不是,應該是解決朝廷財計艱鉅,而各種官債、軍債疲軟缺乏有力質押和擔保物的境況了。

至於當地軍民百姓的生計和死活,正所謂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些因爲淮鎮才得以苟且保全下來的額北地之民,難道就不該爲國家大義和美好的未來前景犧牲一下麼。

但是因爲淮鎮的存在和需要供養數只強軍的理由,始終被維持的水潑不進針插不入的基本格局,就算是從正常去體制渠道內名正言順的派人過去,也免不了被合力架空起來只能乾瞪眼,或是乾脆被擠兌的呆不住,而灰熘熘滾回來的命運。

但是隻要能夠將淮鎮麾下的幾隻主要戰力,逐一的調回來或是別遣他地,就可以比較容易的以朝廷的名義,接管下來這份龐大的基業和成果了。

但是因爲牽涉到某種北地全盤大局,再加上盤根錯覺的利益牽扯,肯定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實現的事情;於是大家乾脆對此裝聾作啞的擺出一副,你不想說我也不想知道的充耳不聞姿態來。

但是,現在這一切終於到了有所改變的時候了,北地局勢的突然糜爛和西軍的反覆,未嘗不是一個契機和開端呢;

因此,無論是後方被稱爲舊統派裡的北人黨,或是從龍新貴、邸園故舊;或又是以二次北伐軍功起家新勳派的京軍系、荊楚系和海外駐屯系,都爲此達成了某種初步共識和權衡,而不惜用各種旁敲側擊的推動手段,好讓掌管一切的大相國終於下定了決心。

而這次駐留在江北的劉延慶模範後軍所部,或許就是一個突破口和開端,

“署兩河行司都總管,撫軍大將軍孫靜邦何在。。”

只是出乎意料的是,大相國突然擡起頭來顧盼左右之後,忽然點到了另一個名字。

“臣恭候上命。。”

片刻後,一身深紫戎服而鬢角泛白,看起來依舊剛健碩毅的孫靜邦,被引到了大相國面前。

“着你爲送婚扈衛大使,率五城防軍餘部,並瓊州健兒、崖州義勇大部北上。。”

“一亦成禮之後就引兵馳援關洛。。並授以權益和見機行事。。”

在座微微驚了一下,這瓊州健兒和崖州義勇,可是幕府一族用來拱衛和保護在海南大島直領,的老牌私屬武裝重要組成部分;

就算是之前廣府變亂當中,也謹守本地而始終沒有被動用過,而在日常當中除了偶然充當幕府要人的儀衛之外,早已經淡出世人的記憶多年了。

這次居然被調出來充任送婚護衛力量,可見大相國對於此處賜婚的看重和在意之情了。

。。。。。。。。。。。。。。。。

待到我的船隊抵達最西南端的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又稱汝陰郡,已經過去大半個月時間,而眼看要進入稻花蟬鳴的淮上六月,這也是納入淮鎮治下最晚,也是最爲凋敝和破敗的一個州。

一方面是因爲比鄰淮水,在前幾年那場淮河大水期間,作爲沿淮重災區之一的潁州,能跑的人口都已經跑了,而其中大都跑到鄰近有淮鎮賑濟的宿州和泗州去了,而跑不動的也在當地不是被淹死就是被困死、餓死,

因此,當淮鎮派兵接管下來的時候,偌大一箇中上等州境內,除了州城內不足萬餘無處可去,奄奄待斃的居民之外,居然找不到更多可以編管的人口;而只能靠後續的移民屯墾,來重新開發和恢復一些靠北地勢較高的區域;

而且因爲相對缺乏人力的緣故,至今仍有大片崩壞的堤防沒有被修復起來,導致在開春汛期的漲水當中,仍有大片被往復的淹沒和沖刷而無法恢復起來的土地。

因此,相比鄰近同樣爲淮河大水所禍害的不輕,卻因爲淮鎮及時介入和組織生產自救的緣故,早早恢復基本產出和糧食盈餘的宿州或是更東一些泗州;這裡的中部和南部四個縣,依舊是滿地污泥淤積而大片水澤荒草橫生的荒敗情景,只有建立了屯墾區的縣城附近,才稍微有些許人煙和生活氣息。

就在潁州州治永樂城,接受當地捕盜大使翟汝文的工作彙報時,

我再度得到來自河北那邊一個戰爭預警的消息,平盧道的北朝殘軍以平盧四鎮節度使韓仲彥的名義,對佔據河北的權大都督張邦昌部再次開戰了;

並且將張邦昌所部打的節節敗退,轉眼之間就丟掉大片土地,截至消息送出來的兩天前,已經淪陷了北部延邊的兩個州約十幾個縣的地盤了。想必過不了多久,來自張邦昌方面求援的使節,就會馬上跑過來乞師的。

不過這樣的話,對我在河北的徵拓和經營,也是一件潛在大好事,起碼後續的運河漕渠疏通工程,短期內再沒有什麼像樣的敵對勢力來騷擾和破壞了。

而光靠地方上那些遊走聚散不定,像流民多過像盜匪的所謂義軍之流,只要河北本地武裝駐屯的建生軍和巡護隊的力量,就足以吊打和驅逐他們了。

而且,以這位張邦昌大都督一貫的尿性和了解,他在軍略和治民上雖然乾的不怎麼樣,但是在基本的御下手段和抓住軍隊上,卻是很有一套;同時也尤爲善於搜刮和聚斂,尤其是對那些在他治下的豪強大戶而言,那簡直被折騰的欲仙欲死的;

而在另一方面,他也很會收編、拉攏和吞併那些地方武裝,而且號稱是貔貅的性子,如何武裝勢力到了他手中都是幾乎有進無出的別想再逃脫了;在通常情況下,這些義軍鄉勇土團的頭目,會被他用榮華富貴醇酒美人給穩住,然後逐一的架空和收拾掉。

而餘下的部衆則是擇選合用的精壯,厚餉以恩結人心再充入己部,餘下的老弱和桀驁之輩,則被打散處理掉;其中相當部分都被給當作奴工和苦力賣到了淮地來,在各處礦山石坑鹽場裡,承當最少十年到二十年爲期編管苦役,才能夠有機會脫身。

所以,在他佔據河北事實割據的這些年間,雖然屢敗屢戰而敗多勝少,但是卻始終維持了足夠的實力基本盤,並且在比自己善戰的敵人面前屢挫屢復,總能夠規復力量而捲土重來;最終依靠拼實力的消耗把對手拖垮擠走,最終以另一種曲線救國的行事,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勢力,這也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本事了。

所以,在沒有其他更多選擇面前,我也只能捏鼻子維持下來,這種經常給對方相互挖坑的友鄰和潛在盟助關係了。

當然了,因爲對方這種總也踩不死的小強作風,我倒也不急着作出反應和對策,讓河北方面多觀望一陣再伺機入場比較好。(

第519章 兵戎3第291章 戰淮北四第209章 世風日下?第851章 風動11第67章 協談第1142章 潮新12第1050章 殤國10第831章 雲起第899章 反動19第762章 憂亂2第109 蘿有千千結第1116章 歸遠16第1271章 卷蕩第69章 生天第1127章 浪奔7第916章 臨峙16第629章 悵懷29第340章 挖角和折轉第818章 啓新8第794章 肘腋4第90章 交易第74章 試手第597章 期新7第975章 浮夢5第703章 啓東3第630章 悵懷30第1052章 零落2第367章 烈戰第1266章 又決6第107章 糾結第1281章 旋滅第1254章 再決4第110章 驚夢第147章 驚聞第726章 異夢6第497章 聞驚7第117章 端倪第143章 觀閱第564章 營生4第4章 餓殍第576章 決意6第627章 悵懷27第351章 援濟4第660章 出援10第1271章 卷蕩第1290章 旋滅10第886章 反動6第4章 餓殍第899章 反動19第811章 啓新第216章 理化、現狀第441章 天傾5第383章 戰雲4第45章 漸行第222章 藩奴、工坊第26章 忽來第513章 根本8第1280章 卷蕩10第1047章 殤國7第967章 沉驚17第677章 出援27第199章 投獻?第988章 浮夢18第1263章 又決3第32章 敘往第257章 應邀 閨房第446章 天傾14第812章 啓新2第696章 暮氣6第1252章 再決2第862章 撥亂2第442章 天傾8第830章 啓新20第911章 臨峙11第70章 閒停第1269章 又決9第1173章 會江寧3第1025章 瀾動5第489章 漸變19第208章 波羅廟與節操第1109章 歸遠9第198章 航歸下第250章 再閱第781章 萌動11第702章 啓東2第814章 啓新4第374章 再戰3第51章 在揚州(下)第828章 啓新18第1112章 歸遠12第1192章 江寧變6第778章 萌動8第1063章 零落13第1082章 立新12第514章 兵戎4第1049章 殤國9第601章 悵懷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460章 歸亡8第1228章 平盧12
第519章 兵戎3第291章 戰淮北四第209章 世風日下?第851章 風動11第67章 協談第1142章 潮新12第1050章 殤國10第831章 雲起第899章 反動19第762章 憂亂2第109 蘿有千千結第1116章 歸遠16第1271章 卷蕩第69章 生天第1127章 浪奔7第916章 臨峙16第629章 悵懷29第340章 挖角和折轉第818章 啓新8第794章 肘腋4第90章 交易第74章 試手第597章 期新7第975章 浮夢5第703章 啓東3第630章 悵懷30第1052章 零落2第367章 烈戰第1266章 又決6第107章 糾結第1281章 旋滅第1254章 再決4第110章 驚夢第147章 驚聞第726章 異夢6第497章 聞驚7第117章 端倪第143章 觀閱第564章 營生4第4章 餓殍第576章 決意6第627章 悵懷27第351章 援濟4第660章 出援10第1271章 卷蕩第1290章 旋滅10第886章 反動6第4章 餓殍第899章 反動19第811章 啓新第216章 理化、現狀第441章 天傾5第383章 戰雲4第45章 漸行第222章 藩奴、工坊第26章 忽來第513章 根本8第1280章 卷蕩10第1047章 殤國7第967章 沉驚17第677章 出援27第199章 投獻?第988章 浮夢18第1263章 又決3第32章 敘往第257章 應邀 閨房第446章 天傾14第812章 啓新2第696章 暮氣6第1252章 再決2第862章 撥亂2第442章 天傾8第830章 啓新20第911章 臨峙11第70章 閒停第1269章 又決9第1173章 會江寧3第1025章 瀾動5第489章 漸變19第208章 波羅廟與節操第1109章 歸遠9第198章 航歸下第250章 再閱第781章 萌動11第702章 啓東2第814章 啓新4第374章 再戰3第51章 在揚州(下)第828章 啓新18第1112章 歸遠12第1192章 江寧變6第778章 萌動8第1063章 零落13第1082章 立新12第514章 兵戎4第1049章 殤國9第601章 悵懷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460章 歸亡8第1228章 平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