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軍制

接下來開始整理人民軍的編制問題了。原來人民軍和奉軍互不體屬還不明顯,一旦合併,有許多師的番號都重合了,這是歷史問題。

民國軍制極其混亂。從清末組建北洋六鎮開始即成爲後來陸軍師之雛形,後來民國成立後陸續增加了十數個鎮形成的番號,絕大多數被直皖奉三家分走。

地方上的軍閥編練的軍隊爲了與中央軍相區別,一般把省名放在各師前面,如陸軍第一師是中央的軍隊,湖北第一師只是地方上的雜牌軍。

奉系和人民軍內部的編制也很混亂。像原人民軍有騎兵第4師、陸軍第5、9、10師,原奉軍有第4、5、9、10師;原人民軍有騎兵26師,新改編直系編號第23師與原奉軍23師重合,26師與原人民軍騎兵26師重合等等。

解決辦法是在老奉軍編號的基礎上加10,變爲第14、15、19、20、33諸師,新編直系的26師改爲22師。

番號好辦,軍銜的紊亂需要大改一次了。人民軍脫胎於奉軍,與北洋軍基本上一脈相承,其團及以下的軍銜與國外相類同,但到師旅一級,則有變化,而且這變化還很不合理。

北洋軍的旅長一般爲少將,師長相對應的軍銜爲中將。但是當初師從德國時,人家一個師的師長才少將。而且北洋軍裡上將多如牛毛,參謀本部的總長、陸軍部的總長、將軍行署的將軍(往往比較大的軍閥或最早的一師之長)都封爲上將軍,是典型的銜高職低。

在民國元年頒佈的《陸軍官佐士兵等級表》分軍官爲“三等九級”,並有兩個特殊的規定:將官銜在未授予之前可以先加一個虛銜,如護國名將蔡鍔即爲陸軍中將可加上將銜,及軍官在陣亡或病逝後,可依生前功績追贈高一級的軍銜。

到後來,由於兵爭較多,動輒自封“司令”,一些地方軍閥也封自己爲上將,以至於後來蔣介石曾說:“國民黨軍隊同列強相比,戰鬥力特弱而將官特多,上將都數不清了…”

本來張漢卿早就想把師長一級降爲少將的,但是考慮到各地數不清的降將和許多雖已脫離軍界仍然掛着將軍銜的各地元老們的感受,以及林遵強烈建議他採用“高官少兵”的辦法以保持穩定,這個動議才一直沒能成行。

而且能升不能降那是中國官場特色,北洋政|府搞了那麼多的上將軍在新軍制中如何安排?這些人如果沿襲爲上將,新軍制的上將會多如牛毛,那辛辛苦苦爬到上校、少校的軍官豈不寒了心了?當初爲了避免引起自己人先鬧起來,只能任這種混亂一直下去,現在有機會改變了。

經過1923年改編的師,對於人民軍已經完全是標準的3旅9團32310人,直逼國外的軍級架構,所以這個時候的師長爲中將,還說得過去。在張漢卿對於軍銜的構思裡,是準備把軍長與中將掛鉤的,現在的師與未來的軍是同一個級別呢,只等着將師擴成軍再說了。

另外他準備效仿後世英國軍制的作法,每級職務只對應一級軍銜,職務不變,則軍銜不變。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激發軍官勇於任事的熱情,減少能上不能下的弊病。但在副營長以下,有一些變化。

按照他起草的《人民軍軍銜制度》,軍銜分爲帥、將、校、尉、士、兵六等二十級:

帥的最高一級爲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大元帥,目前估計只能是張作霖一人了;其次爲中華民國元帥,在職務上與大將相同,爲大將之上的榮譽職位,也是終身職務。

將級設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五級,每級的副職例降一級軍銜。注意這裡的每級的副職,以師爲例,指的是師司令部下屬的副師長、參謀長、師政治部主任、師後勤部長等。

大將是人民軍行政職務最高級別,由海軍、陸軍、未來之空軍之總司令及軍委委員成員擔任;因爲人民軍四總部裡的總參謀長和總政治部主任例兼軍委委員,所以傳統上它們比總後勤部長和總裝備部長在級別上高一級,而其副職與各軍區司令和其它兩部的正職平級。

上將爲各軍區司令、兵種司令及非軍委委員的人民軍四總部正職及未來的國防部副部長、海陸空軍總部副職等,此外,未進軍委的國防大學校長、國防科工委主任也將是此級別。

中將爲未來的軍長、現在的師長;

少將爲未來的師長、現在的旅長;

准將爲未來的旅長、現在的副旅長及旅參謀長。

承上啓下的校官有三級,同樣每級的副職例降一級軍銜:上校爲團長、中校爲副團長、少校爲營長。

作爲基層核心的尉官有四級: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上尉爲副營長,及滿三年之連長;

中尉爲連長,及滿三年之副連長或滿五年之排長;

少尉爲副連長、排長,及滿兩年之副排長;

准尉爲預備軍官,專爲副排長而設,也是普通軍校畢業生進入部隊的首個軍銜。

士級是不算軍官的軍官,有三級:

上士,爲滿兩年之班長,及滿四年之副班長;

中士,爲班長,及滿三年之副班長;

下士,爲副班長,及滿兩年之上等兵;

上等兵爲入伍一年之新兵晉升。

在這些職務之外的原北洋將軍們,如果未能在人民軍中任職的,將不再享有按新軍制頒發的軍銜,原先的軍銜則成爲一種榮譽…

不怕他們反天。一是他們大多已經離開軍職,對國家的事務影響也不大;另外相對比較厲害的人物,張漢卿都已經給他們安排好去處了。

雖然權力不大,但畢竟位崇職高(哪怕是虛高),想一想反對的代價太大且風險不明,所以真正有不滿發作的,聲音卻不大。導致這個軍銜制度完全是人民軍自導自演的榮譽大比拼,已經失去江山的人們只能無奈地服從。

這樣的好處還有對那些雜牌軍是一種艱難的選擇:接受人民軍的軍銜,意味着同時接受人民軍的管理,也接受人民軍的思想、作風、宗旨,長此以往,能不能再控制住軍隊都是個問題。當然,馮玉祥等國民軍不接受這種軍銜,那是應有之義。

《人民軍軍銜制度》還爲晉升渠道、離退休作了詳細規定,另外爲了增強官兵人榮譽感,張漢卿還設計了元帥節杖、肩章、領章、帽徽和勳章制度。

勳章好理解,民國就有嘉禾勳章,後世有青天白日勳章、建國後有八一、紅星、獨立自由、解放勳章…不過張漢卿覺得還是要改改名字: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頒發“共和國勳章”,這是目前最高的名譽獎勵了;在各條戰績上作出突出成績的,依次頒發一級、二級“奮鬥勳章”,其次還有許多獎章…

肩章的設計主要是爲了好懂:校級軍官的肩章設計是我們耳聞能染的“兩槓夾星”,尉級軍官則是“一槓砸星”,當然,准尉與少校相同的“兩槓一星”,只是同樣地這星星變成了銀色(非真銀,太多了付不起!)。

傳統的將級基本上都是金星佩金葉,自少將始,每多一級便多一顆星。

准將這個職務,在後世的中國是以大校來對等的,但是在與西方軍事交流時,中國的軍官便吃了點虧。因爲準將這個羣體在西方是按將級來安排的,當然各國因國情可能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認爲“再小的(準)將也比(大)校大”,其認爲大校只是比較資深的上校而已。

所以張漢卿決定保留“准將”這個軍銜,但比較特別的是它的肩章設計與少將相同,且都爲一枚,只是星星換成了銀色…這樣做的好處是減少了將官的數量,對比較龐大的副師級幹部作隊伍而言既是刺激也是一種鞭策。

至於元帥,會不會是五顆星?當然不是,數數不累嗎?元帥要有元帥的尊嚴!按張漢卿的設計,他們的肩章一律爲純金打造的國徽一枚。當然,更能體現其尊嚴的,是元帥都有權杖。

說起權杖,張漢卿最熟悉的要屬三國時期有關於“節”、“假節”、“使持節”與“假節鉞”的描述和二戰時期德國元帥權杖的輝煌,當然關於日本軍刀的傳說也充斥耳際。

不過中國古代的“節”可是一種權力,德國元帥權杖則是一種軍人的最高榮譽,而日本的軍刀則是一個坑。雖然它是尚武精神的象徵,但熱兵|器時代帶着這麼個笨重而基本無用的傢伙似乎有點蠢…

元帥權杖是要的。爲體現它的尊貴,張漢卿以名貴的金、銀爲主體,中國傳統的金鑲玉爲基身,設計了一種端頭面不同的九龍權杖,它長半米,直徑3釐米,三軍元帥節杖基本類似,但海軍的端頭面是錨、空軍的端頭面是鷹、陸軍的端頭面是虎。

奉系老將對此很感興趣,他們雖然被大帥大帥的叫着,其實他們在民國最高的軍銜只是上將而已。只是少帥的軍銜制度很摳門,雖然理論上最高可以同進晉升20位之多的大將,但這是因爲軍銜制度的利好,要想晉升爲元帥,很需要立功表現哦!

第547章 定贛第65章 衝突第342章 廉價勞動力第865章 岸炮與軍艦的對決第254章 敘舊第76章 秀才與兵第421章 崑崙壓頂第412章 罷戰第91章 拆臺第296章 贏家第711章 尊師重教第990章 家事國事事事關心第260章 助力第262章 大劫第887章 三路進逼第985章 回馬槍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522章 趙倜的煩惱第422章 思索第915章 軍事考察團第623章 戰地詩人第374章 弱國無外交第809章 東北大學的大學問第900章 陰錯陽差第6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301章 分果果第259章 復辟第330章 圖們江邊的血案第566章 張作霖手黑第146章 試探第407章 大正不正第971章 啓動第724章 奠第1000章 合圍第813章 就緒第241章 內訌第37章 不打不相識第186章 鄉下人與發明家第15章 前門有感第917章 只是遞話第668章 會晤第373章 說客(下)第144章 牽線第408章 臺前幕後第849章 調兵遣將第611章 孫文北上(下)第972章 輕舞飛揚第154章 善後第728章 盛愛頤的邀請第548章 和平曙光第445章 火車一餐第486章 東北義勇軍第583章 沙龍第359章 初晴後雨第98章 問訊第914章 影響第188章 母女情深第262章 大劫第904章 爭先赴死第484章 兵臨城下第725章 不算成功的成功第42章 君子之黨第93章 脫籠第325章 間島問題背後第456章 取姓法第42章 君子之黨第731章 臺前幕後第124章 馮德麟的胃口第617章 曹錕賄選(下)第503章 三家進剿第549章 炮擊總統府第374章 弱國無外交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460章 野心第842章 日本式裁軍第452章 襲擊第926章 慰問團第768章 混蛋透了的女人(下)第613章 和談第158章 屈辱與自強第745章 德國的憤怒是中國的福音第265章 落幕第661章 溫水煮青蛙(上)第658章 統一幣制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949章 美國的正義第977章 異域風情第504章 功虧一簣第331章 急轉直下第687章 1924年的軍改第910章 不敗之地第432章 別情第707章 政治遺言第683章 裁兵(上)第161章 血染的風采第788章 上門好女婿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222章 洗牌第241章 內訌第972章 輕舞飛揚
第547章 定贛第65章 衝突第342章 廉價勞動力第865章 岸炮與軍艦的對決第254章 敘舊第76章 秀才與兵第421章 崑崙壓頂第412章 罷戰第91章 拆臺第296章 贏家第711章 尊師重教第990章 家事國事事事關心第260章 助力第262章 大劫第887章 三路進逼第985章 回馬槍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522章 趙倜的煩惱第422章 思索第915章 軍事考察團第623章 戰地詩人第374章 弱國無外交第809章 東北大學的大學問第900章 陰錯陽差第6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301章 分果果第259章 復辟第330章 圖們江邊的血案第566章 張作霖手黑第146章 試探第407章 大正不正第971章 啓動第724章 奠第1000章 合圍第813章 就緒第241章 內訌第37章 不打不相識第186章 鄉下人與發明家第15章 前門有感第917章 只是遞話第668章 會晤第373章 說客(下)第144章 牽線第408章 臺前幕後第849章 調兵遣將第611章 孫文北上(下)第972章 輕舞飛揚第154章 善後第728章 盛愛頤的邀請第548章 和平曙光第445章 火車一餐第486章 東北義勇軍第583章 沙龍第359章 初晴後雨第98章 問訊第914章 影響第188章 母女情深第262章 大劫第904章 爭先赴死第484章 兵臨城下第725章 不算成功的成功第42章 君子之黨第93章 脫籠第325章 間島問題背後第456章 取姓法第42章 君子之黨第731章 臺前幕後第124章 馮德麟的胃口第617章 曹錕賄選(下)第503章 三家進剿第549章 炮擊總統府第374章 弱國無外交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460章 野心第842章 日本式裁軍第452章 襲擊第926章 慰問團第768章 混蛋透了的女人(下)第613章 和談第158章 屈辱與自強第745章 德國的憤怒是中國的福音第265章 落幕第661章 溫水煮青蛙(上)第658章 統一幣制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949章 美國的正義第977章 異域風情第504章 功虧一簣第331章 急轉直下第687章 1924年的軍改第910章 不敗之地第432章 別情第707章 政治遺言第683章 裁兵(上)第161章 血染的風采第788章 上門好女婿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222章 洗牌第241章 內訌第972章 輕舞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