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一摧葉折枝滌舊穢上

章二十一 摧葉折枝滌舊穢 上

章二十一 摧葉折枝滌舊穢

洛陽午後。

一輪驕陽端端正正地懸在空中,盡情將火一樣的陽光傾瀉在洛陽城上,分毫沒有挪動一下位置的意思。如此酷熱時分,偏偏還一絲風都沒有,於是整個洛陽都似被烤得生出青煙,連穿城而過的洛水都變得溫溫熱熱,河中不時有尺許長的大魚耐不住熱,奮力從水中躍出,細碎的鱗片反射着直射而下的陽光,閃閃爍爍,如無數碎金。

這些魚兒以爲水上是極樂世界,沒想到遇上的全是燃燒的陽光,如此躍得幾回,耗盡了全身的力氣,終於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個時候,洛水兩岸的百姓大多躲在家裡躲避陽光,只有洛水上幾隻小舟的船伕看到了數尾浮上的大魚,一時間喜不自勝,慌忙撈起。這幾個船伕正忙碌間,忽然一條船上突然響起了一個童音:“爹!你看,好多好多的魚啊!”

幾個埋頭撈魚的船伕愕然擡頭,這才駭然發現整條洛水原已浮滿了魚,好好一道碧波,不知浮了多少死魚,如今一片慘白!

剎那間,洛水上一片寂靜。風吹過時,那當中透着的,都是死的氣息。

撲通數聲,船伕手中的死魚紛紛掉落水中,這些船伕紛紛跪下,顫抖着求神唸佛,祈求這百年不遇的禍事不要落到自己頭上。

就在他們埋首禱告時,一條接一條的魚仍在不斷地翻上來。

此時在洛陽城樓一角,兩個巡值士卒有氣無力地站在城頭,汗水不住從額上流下,怎樣用力的擦都沒有用。那年輕些的士卒忍不住罵道:“這賊老天,下這樣大的火,還讓不讓人活了。老張,你好歹在這洛陽城頭也站了十五年了,可曾見過這樣見鬼的天氣沒有?”

那老張有氣無力地道:“天威難測,你這樣詛天,就不怕將來無後嗎?”

шωш▲тt kΛn▲co

那年輕士卒啐了一口,道:“你可是向來尊神尊仙尊佛尊天的,可活了四十六歲還沒討到老婆,給你生兩個披麻戴孝的人。這老天敬來又有何用?”

老張嘆了一口氣,背更加駝了一些,似是不堪盔甲的重負,嘆道:“咱們都是窮苦人,能當個守城卒子,有得吃,有得住,已不知是幾世的福分了,這還不要謝老天嗎?”

那年輕人聽了,似也有些感同身受,沉默了片刻,終又忍不住烈日曝曬,罵道:“這賊老天,明明十里外就是黑雲,可偏不肯飄到洛陽來!這不是老天掏鬼又是什麼?”

他正罵得起勁,忽聽得旁邊嗆啷一聲響,將他嚇出了一身冷汗。他轉頭一看,見原來是老張的長矛落在地上,於是心頭火起,剛想叫罵幾聲,又見老張雙膝一軟,竟然跪倒在地,哆嗦着磕下頭去。他心中大奇,這一次眯起了眼睛,以手擋住了陽光,再向城外看去時,禁不住全身一顫,長矛也失手落地!

遙遙望去,天空中風涌雲動,無數黑雲從四面八方向洛陽蜂擁而至,但一到離城十里處,即似是遇到了無形的疆界,止步不前,只是越積越高,轉眼間雲層已厚至百丈,還在不住向上延伸。

洛陽城烈日炎炎,如墜火中,城外卻是鉛雲壓城,陰風陣陣,黑漆漆的一片,已如子夜。

十里一線之隔,竟已是天淵之別!

南城一處數戶人家聚居的雜亂院落中,一個光着脊背的老人正伏在井邊,不住地抖動着井繩,旁邊立着兩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手捧木盆,正眼巴巴地看着井口。

老人汗如雨下,每一次抖動井繩,都聽得井底傳來咣噹咣噹的聲音。其實這口井早已幹了一天了。

老人認命地嘆了口氣,又晃動了一下井繩,若是還打不上水來,就要到洛水去背水了。就在他幾乎絕望之際,井底突然傳來嘩啦啦一片水聲。他當即喜出望外,用盡全身力氣,將水桶提了上來。

縄上傳來的重量幾乎是平時的一倍,可是桶越重,老人就越是歡喜,他幾乎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方將一桶水提了上來。兩個小男孩早就跑了過來,高高舉起了木盆。

老人滿面歡喜,提着水桶,就向木盆中倒去。第一道水流剛從桶中流出時,那老人當即呆住,雙手一顫,木桶咣噹一聲,在地上摔得粉碎。

流了一地的,不是水,而是血,粘稠、暗紅的血!

哇的一聲,兩個濺了一身鮮血的小男孩捧着暗紅的木盆,仰天大哭起來。

洛陽王府中,李安將絹書覆在臉上,片刻之後才慢慢下移,露出了一雙細長丹鳳目,眼中冷光四射,全是殺機。

在他案前階下,正跪着一員武將,不住地磕着頭,記記有聲。

殿中還有十餘位大小官員,依文武分成兩列,各站一邊,此刻皆噤若寒蟬,不敢稍出大氣。

李安又將絹書打開,重新看了一遍,然後合成一卷,啪的一聲扣在桌上,然後道:“你既然說洛陽異兆頻現,人心浮動,百姓絡繹出城而逃,那爲何不先安撫民心,卻花了諾大心思寫了這篇摺子送上來?你是不是覺得一個時辰出不了什麼大事啊?”

那武將顫聲道:“秉王爺,調兵鎮亂,小將可沒這個權柄。”

李安用力一拍几案,喝道:“鎮鎮鎮,孤王讓你安撫百姓,你就知調兵去鎮!讓你這麼一鎮,本來沒亂的也就亂了!你就不懂帶幾個親兵,四處巡視安撫?”

那武將嚇得更加厲害了,一個勁地道:“王爺息怒,小將本以爲愚民暴亂,怕不服教化,所以纔來請示王爺。”

啪!那一卷絹書從案頭飛下,重重地砸在他的腦袋上。絹書以紅木爲軸,以赤銅鑲兩端,十分沉重,李安又是含怒擲出,力道極爲沉重。那武將臉上立刻就流下血來,他卻不敢伸手去擦。

“如此膽小,居然還佔着城守高位,若非是看在先兄份上,早把你充軍三千里!”李安雖在震怒之中,但說話的音量不過是稍稍高了一些而已。不過這些隨行的官員可都知道王爺素來喜怒不形於色,象今日這樣已經是氣到了極處。

李安略一沉吟,道:“傳我之令,洛陽九門緊閉,所有百姓皆不得出戶上街,聚衆私議,有違令者主犯充軍,九族勞役三年!孫老將軍,令你營中輕騎每百騎爲一隊,分出九門,有此前逃出洛陽的百姓,一律令其回城,不從者就地誅殺。”

“這個…….得令!”那老將軍倒吸一口冷氣,但見李安正在怒中,也就不敢多言,領命去了。

李安緩緩閉上雙眼,輕輕地揉着自己的太陽穴,似是陷入了沉思。殿前文武都噤若寒蟬,不敢稍出一口大氣。

片刻之後,李安才張開雙目,道:“洛水浮魚,枯井涌血,古木嬰啼,雌雞司晨,鉛雲圍城,諸位說說,還有什麼更吉的徵兆沒有啊?”

這一次殿前文官個個面色如土,面面相覷,哪敢做聲?

就在一月之前,洛陽城中夜時分一道黃光直衝天際,隱隱有龍吟之音,一時滿城皆驚。第二日李安召集文臣武將及供養的修道之士升殿議事時,來自南山寺的方雲法師稱此乃黃龍之氣。他又道洛陽地處中原,乃地脈彙集之所,此時諸龍聚首,方有黃龍之氣沖天而升,乃大吉之兆,主出聖主,並將有奇珍現世。

方雲對風水堪輿上獨有成就,他既然如此一說,其它修道之士也即紛紛附和。徐澤楷地位超然,只與李安談修論道,素不參與軍國大事,而龍象白虎二位天君當時初到洛陽,方爲李安所攬,是以當日殿中獨缺了三人。

黃龍之氣現身洛陽,李安府上一時間熱鬧非常,每到夜深人靜,即會有那持掌重權的官員夜拜王府,道這天大吉兆既然出在洛陽,當然要應在李王爺身上。他們也是藉此一表忠心。

李安則是又憂又喜。雖則那方雲後來也有說吉禍相生,如此吉兆也有可能是主妖魔出世。既算是神物現世,洛陽也必生動盪,須以防萬一。只是那時人人歌功頌德,李安一時高興,也就沒把方雲的話放在心上。

當時又有心腹幕僚言道黃龍現身洛陽,已是滿城皆知,必不能瞞得過朝廷。與其引來明皇猜忌,不若主動上書呈報此事,只說南山寺方雲大師言道此兆主有神物出世。這一來安朝廷的心,二來一旦有了差錯,正好盡數推到南山寺頭上去。如南山寺這等世外修道大派,就是當朝明皇也拿他們沒有太多的辦法。

李安聽後深以爲然,於是修折一封,遣快馬直赴長安,奏報此事,請朝廷別派能臣前來洛陽主持大局,以防神物落不不軌之徒手中。

就在朝廷使臣將至洛陽之時,洛陽卻突遭大變,亂世劫兆一一出現,一個比一個兇厲。李安也是自幼修道,雖然道行尚淺,但也知這些凶兆任哪一個都不吉之至,何況還是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如此局面,洛陽若出的是神物而非妖孽,那纔是真的有鬼。

不過事已至此,他倒頗希望再出幾個凶兆,好收物極必反之效。

“事已至此,諸位可有何建議嗎?”李安問道。

不出他所料,殿中一片死寂。

李安搖了搖頭,嘆一口氣,長身而起,回後殿去了,途中吩咐從人速請道德宗兩位仙長到景陽殿中議事。

此時本應是黃昏時分,可是如火烈日依舊高懸在洛陽上方,動都不動一下,仍有如正午一般。城中如下了火,眼看着一株株古樹剛發不久的綠葉就枯黃了下去,又有幾株數百年的古樹樹身上出現數張嬰兒面孔,每一個均是雙眼緊閉,兩道血線從眼中流下,大哭不休。哭聲遠達百丈。

洛水早已停止了流動,河上浮着滿滿一層死魚,白花花的一片,幾乎看不到一點水面。魚屍已開始腐爛,洛水兩崖惡臭撲鼻,中人慾嘔。

城中條條大街均是空空蕩蕩,偶爾會有一隊隊的巡城鐵騎鏗鏘而過。李安之命已傳遍全城,百姓有擅出家門者,充軍勞役,是以雖然人心惶惶,但戶戶均門戶緊閉,生怕未逢天災,先遇人禍。

洛陽十里之外,暗無天日,這等黃昏時分本來應尚有天光,可是此刻因鉛雲逼城,幾乎已是伸手不見五指。一片黑暗中,風也漸漸大了起來。風呼嘯而過,其聲頗顯淒厲,若是仔細聽去,似可隱隱聽到無數怨魂的悲號。

洛陽三十里外,漸漸現出一支蜿蜒若長龍般的騎隊。前導五百鐵騎,人人皆持鐵槍,披深紅甲,舉紅色軍旗。中軍一千騎,黑甲鑲金邊,背心處貼一朵赤金牡丹,持長鋮,鋮柄上綁明黃旗。殿軍一千騎,被淡青甲,飾紅紋,持盾扶弓,馬側掛斬馬長刀。

騎隊正中和後隊分別行着十幾輛馬車,奢華不一,大小不等。中軍一輛十六匹駿馬拖動的巨大馬車極爲醒目,車頂爲雲蓋,琉金披蘇,深紅梨木爲壁,金箔貼花,駕車的乃是兩個白衣男子,生得極是端莊秀麗,直是把大多數世間所謂美人給比了下去。他們皓腕纖纖,然而卻十分有力,又深通駕車之道,手腕微微一抖,黑絛長鞭已筆直地伸了出去,將十六匹烈馬駕馭得服服帖帖。

車隊中另有一車頗爲引人注目,此車方方正正,較那十六乘車駕還要寬上少許,車身半黑半白,遙遙望去四面似都有一個巨大的陰陽魚。車廂底座八角,分指八方方位,車頂爲紫金華蓋,四角分踞一頭奇獸,車頂正中爲一座七層玲瓏寶塔,周圈護欄上插三十六支天罡旗。此車就似一座法壇,乃是由兩頭巨大青牛拉動,車身雖大雖重,但兩頭青牛力大無窮,輕輕鬆鬆地行在隊伍之中,絲毫不見吃力,顯然是兩頭異獸。

這巨龍一般的騎隊行進在黑暗之中,即未挑燈,也不舉火,緩緩向洛陽行去。行到此時,遠方已可見一道巨大黃中透紅的光柱,將洛陽城籠於其中,光柱中紅蓮遊動,就似是不住有火降到了洛陽。

一位周身散着殺氣的紅甲騎士從隊首如飛奔來,然後在十六乘馬車旁驟然定住,戰馬一聲長嘶,人立而起,原地轉了個圈,與馬車同向而行。他騎術可非是一般的精湛。

那騎士在馬上躬身,沉聲道:“秉相國,此刻離洛陽已不到三十里,但仍不見李王爺前來迎接的人。末將已遣飛騎前往洛陽報訊。只是此際天現異相,洛陽蓮火隱隱,恐非吉兆。爲相國安危計,是否就在此地紮營,等候李王爺的軍馬來接?”

刷的一聲,檀木描金車窗打開,現出一張十分英俊儒雅的面孔來。他肌膚如玉,鼻若懸膽,留着三縷長鬚,若笑起來,似還有三分嫵媚,然而一雙星眸森森冷冷,偶有殺氣閃過,給這張過於清秀的面孔平添幾分威嚴。他向洛陽遙遙望了一眼,又看了看漆黑如墨的天,關上了車窗,淡淡地道:“此兆果然不吉。但洛陽乃天下重地,本相爲國分憂,就這麼一點天地異變,又何懼之有?吩咐下去,不必等李王爺迎接了,直行洛陽。”

那騎將領命,剛要離去,馬車內又道:“等一下,我們舟車勞頓,已行了一天。你去問問高公公,看他怎麼說。”

騎將撥轉馬頭,片刻間就已奔到後隊的一輛八乘之車旁,將剛剛的話轉述了一遍。

馬車中旋即響起了一個尖尖細細的聲音:“咱家既不懂軍國大事,也不明天時地理,一切均依着楊相吩咐即是。”

章十四殺伐事四章一奈何途六章六春水下章三憑生死五章十二天慟下章十六影散酒寒人寥落中章八無歸處五章十四殺伐事六章十一若相惜五章四十縱情上章八風乍起上章四十二不歸下章二驚夢上章二荒唐事上章三憑生死二章七煙波下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七章二十一摧葉折枝滌舊穢下章十六影散酒寒人寥落中章十五坐金鑾一章四十六路口上章二十六抉擇上章六春水下章六何往下章四十一驚怒上章十七怎堪驟雨狂風二章一奈何途七章三十九醉鄉下章十二天慟下章一怎無言中章八風乍起上章九不肯棲一章一奈何途四章四十七驚蜇上下章十三零落意四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七章四十一驚怒上章三十七茫茫上章一斷腸全章十五人間上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五章四十二不歸下章十俱往矣四章八無歸處二章十二無相忘六章八寒夜下章十七上窮碧落下黃泉二章八寒夜下章四西北望射天狼下章十四殺伐事六章四十縱情上章十六蒼生上章十一若相惜三章八無歸處二章五鬢微霜上章十三佳人中章六何往中章九歲考下章三十三長安下章十三零落意四章十九塵間多少事上中章十流年中章十二無相忘六章一知返下章十二天慟下章二驚夢上章十三零落意三章二十一摧葉折枝滌舊穢中章十六生死路二章五定海上章二十四萬絲青幹劍下章四十三魂煉下章四十八貪狼下章十六蒼生中章十一做快樂事中章八風乍起下章二十三仰天猶恨雨無鋒下章十七怎堪驟雨狂風四章二十二任他遮擋重重下章八寒夜上章三十二煉器上章十流年五章三十六黃泉下章五紛亂上章一怎無言上章三十八池魚下章十六影散酒寒人寥落上章三十七茫茫下章二十豈必消無蹤下章十二無相忘四章二十豈必消無蹤下下章三道途上章六春水下章九不肯棲五章四十縱情上章十四擦肩而過上章二十豈必消無蹤下章十流年中章十流年四章六何往中
章十四殺伐事四章一奈何途六章六春水下章三憑生死五章十二天慟下章十六影散酒寒人寥落中章八無歸處五章十四殺伐事六章十一若相惜五章四十縱情上章八風乍起上章四十二不歸下章二驚夢上章二荒唐事上章三憑生死二章七煙波下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七章二十一摧葉折枝滌舊穢下章十六影散酒寒人寥落中章十五坐金鑾一章四十六路口上章二十六抉擇上章六春水下章六何往下章四十一驚怒上章十七怎堪驟雨狂風二章一奈何途七章三十九醉鄉下章十二天慟下章一怎無言中章八風乍起上章九不肯棲一章一奈何途四章四十七驚蜇上下章十三零落意四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七章四十一驚怒上章三十七茫茫上章一斷腸全章十五人間上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五章四十二不歸下章十俱往矣四章八無歸處二章十二無相忘六章八寒夜下章十七上窮碧落下黃泉二章八寒夜下章四西北望射天狼下章十四殺伐事六章四十縱情上章十六蒼生上章十一若相惜三章八無歸處二章五鬢微霜上章十三佳人中章六何往中章九歲考下章三十三長安下章十三零落意四章十九塵間多少事上中章十流年中章十二無相忘六章一知返下章十二天慟下章二驚夢上章十三零落意三章二十一摧葉折枝滌舊穢中章十六生死路二章五定海上章二十四萬絲青幹劍下章四十三魂煉下章四十八貪狼下章十六蒼生中章十一做快樂事中章八風乍起下章二十三仰天猶恨雨無鋒下章十七怎堪驟雨狂風四章二十二任他遮擋重重下章八寒夜上章三十二煉器上章十流年五章三十六黃泉下章五紛亂上章一怎無言上章三十八池魚下章十六影散酒寒人寥落上章三十七茫茫下章二十豈必消無蹤下章十二無相忘四章二十豈必消無蹤下下章三道途上章六春水下章九不肯棲五章四十縱情上章十四擦肩而過上章二十豈必消無蹤下章十流年中章十流年四章六何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