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二無相忘三

章十二無相忘三

當自空望下,五千悍卒如一條妖龍蜿蜒西去時,西玄山上,紫陽真人正召集了諸脈真人,探計當下時局的應對之策。今日玄元殿中只坐了六位真人,當年九真人齊聚盛況不再。紫陽真人先行講述了當下時局,表示本宗當下要務將從保護門下弟子安全,轉爲全力扶助安祿山起事,並在天下動盪中尋得另一外靈穴,奪得靈氣之源。

紫陽真人一番話說完,殿中一陣沉默。自紫陽真人以雷霆手段壓制了玉玄真人之後,曾與玉玄真人聯氣通聲的守真、紫雲二真人僥倖避過大劫,自然行事說話處處謹慎,紫陽真人說什麼便是什麼,全無異議。其它真人也多少明瞭紫陽真人所掌握的部分實力,也都收起了輕視之心。

不過太隱真人向來直言不諱,聞言皺眉道:“紫陽真人,我也曾夜觀天象,見范陽確是有龍氣盤旋而起,是一飛沖天之勢。可是不知爲何,我總覺得這龍氣有些做作單薄,單憑這個便將我宗氣數全押在安祿山身上,未免有些不妥。而且安祿山畢竟是胡人,非我中華正統,這等人縱算得了天地氣數,我宗便一定要前去扶助嗎?不管怎樣,我覺得不妥!即算沒有什麼不妥,扶一胡人而壓我神州中華百姓,總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太隱真人此言一出,太微等諸真人皆有深得我心之感,只有玉虛閉目不語。

紫陽真人頷首道:“太隱真人所言甚是,扶一胡人入主中華,即便成功,也無可誇耀之處。不過……”

紫陽真人略略沉吟,終於道:“今日也無妨與衆真人明言。范陽龍氣看似是飛龍在天之勢,主一飛沖天、無可制限,但細細品味,可知其中氣勢斷續不全,升勢生澀稚嫩,與本朝堂皇正大的龍脈無法相提並論。以此觀之,安祿山縱能成一時氣候,也難脫敗亡之運。本宗扶之,只爲成其天下紛亂之局而已。且諸位真人無須擔心安祿山身後事,三十年前,貧道已起始在本朝朝堂中落子佈局,說來慚愧,三十年經營,也不過寥寥三五子生根而已。不過這三五閒子,想也足夠應付安祿山敗亡之後的朝局了。今後二十年內,當不會再有朝庭詔令天下羣修圍攻本宗之事。只是此時尚未到動這幾枚閒子的時機,還請諸真人耐心等待。”

諸真人無不動容。他們整日裡就是清修論道,偶爾相互拆拆臺,根本不理塵世俗事。誰想得到紫陽真人思慮竟如此長遠,三十年前便已起始佈局?修道之人求的是飛昇大道,哪一個會在乎塵俗富貴?當真論起吃穿用度,就是本朝明皇也未見得比道德宗這些真人強了。紫陽真人如此處心積慮,甚至不惜耽誤本身修爲,當是爲的道德宗千百年長存之大計。

顧守真便即站起,向紫陽真人深深一禮,道此前目光短淺,不知紫陽真人良苦用心,今後定當爲本宗效力,再不敢藏私。

紫雲真人雖不明言,但目光中已有欽佩之意。

定下了將去扶助安祿山的弟子後,諸真人便各自散去。

紫陽真人正緩步出殿,雲風便走上前來,壓低聲音,如是這般的說了一番。

紫陽真人白眉忽然飄了一飄,道:“果有此事?你是說安祿山先鋒主將名叫紀若塵,而且率軍三日而越六百里,一刻不到便取了晉陽?”

“正是。”雲風道。

紫陽真人長眉微鎖,緩步而行,許久方道:“同名同姓嗎?有趣,實是有趣。看來天下之事,還是有些定數的。這個紀若塵既然在此時出現,想必是有些道理的。不過我們在這裡想也想不出什麼來,還是派個人去看看吧,如果可能,也去助他一臂之力。秋水雖然有天分,不過這件事上他幫不上忙,在那裡也沒什麼用。”

“這人想必十分重要,不知師父心目中有人選了沒有?”雲風問道。

紫陽真人思索片刻,道:“就讓姬冰仙去吧,她最是合適。”

雲風應道:“弟子這就讓她準備,明日便可下山。”

長安城中,滿朝文武早是一片慌亂,羣臣當庭吵吵鬧鬧了半天,卻沒想出半個有用的計策來。本朝大軍,十之**屯於邊塞之地,中原各郡久疏戰事,若論守兵,各郡縣十縣九空。安祿山盡起數十萬大軍滾滾南下,前方實是一片坦途。自河北到東都,實無一處城池可以稍抗安祿山大軍。

明皇也自着惱,暗思對安祿山恩寵有加,怎沒看出他的那狼子野心來?雖然明皇近年來不大理會朝事,可也知道朝中武備鬆馳,而安祿山所部之精,更是甲於天下。再見羣臣爭來吵去,不是在推諉責任,就是在痛罵安祿山。罵能將安祿山罵死嗎?明皇便覺胸口開始悶了。

此時滿朝文武,幾乎沒有一個能戰之將。此時早惱了御史大夫封常清,當下出班朗聲道:“臣願前往東都,開府庫,募鄉勇,拒敵於黃河之北!”

封常清在入朝爲官前,本是在西北征戰多年的一員宿將,戰功赫赫。見有人爲已分憂,明皇大喜,當庭賜封常清爲范陽、平盧節度使,領五千御林軍,詔令其往洛陽,大開府庫,廣集猛士,務要將安賊擋於黃河以北。

封常清領命,更不耽誤,出朝點兵去了。

滿朝文武心事初定,只有楊國忠面露冷笑。得濟天下作過兩年西席,他現下見識已非當日可比,心中便暗自道:“一個相助的修道之士、大能之人都沒有,也敢出頭爭寵?我倒要看你如何收場!”

朝中平叛方略定下,明皇稍稍心安,後宮卻不寧靜。一個宮女在侍奉楊妃梳妝時不小心濺了數點玫瑰水在楊妃的裙角,誰知素來溫柔嫺雅的貴妃忽然大發雷霆,命人將這宮女衣服全部除去,着內監用沾了冷水的牛皮鞭狠狠地鞭了三十記。這宮人全身血肉模糊,擡下去還未到半日,便是一命嗚呼。

入夜,明皇在長生殿臨幸楊妃時,見着的自然是一個媚態無雙的玉環。明皇上了年紀,又是燈火昏暗,沒有看到宮人內監們眼中的隱隱懼意。

青城山上,飛來石畔,吟風忽然一陣沒來由的心煩意亂,從空無一物的寂靜中醒來。放眼望去,夜空中鉛雲集布,不見星月,綿延羣山皆掩在一片黑暗之中,惟有青墟宮燈火輝煌,在一片茫茫黑暗中顯得極是耀眼。

虛玄壽誕雖早已結束,當日上山的賀客高朋也大多離去,但每日皆有不少新的賓客來拜山,表達仰慕之情,欣羨之意,甚至還有許多來攀親論緣的,無外乎幾百年前某派某位先人曾經出自青墟宮,又或者受過青墟宮前代真人的恩惠,前來答謝云云。天曉得,數百年前青墟宮不過一尋常修道小觀,哪來的那許多祖師雲遊天下、施恩布澤。

不管怎麼說,這些日子以來,青墟宮爲數不多的知客道人個個忙得昏天黑地,累了個半死。不得已將六十餘名年輕弟子中的大半都抽了出來,暫充知客一職。至於荒廢了道法功課,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吟風望向了飛來石頂,在那裡,顧清終日盤坐苦修,於金丹大道上勇猛精進。尋常人望過去,石頂盡是一片黑暗,但在吟風眼中,景象卻是不同。

夜色中,一大片氤氳紫氣隱隱分成七團,每團紫氣中不時噴出一縷暗金天火,燃燒在浮於空中的一朵七瓣紫蓮上。在天火無休無止的灼燒下,紫蓮蓮瓣微合,有合苞收攏之意,只消火勢再大一些,便會合攏成一朵蓮苞。

望着那朵紫蓮,吟風即有欣慰,又有擔憂。

自除去紀若塵後,顧清修爲突飛猛進,一日千里,十餘道關口一衝而過,轉眼間便修到了紫府蓮開的境界。空中那一朵紫蓮,便是她金丹所化。紫蓮蓮瓣多寡,代表了修爲境界高低,亦是由此決定飛昇後仙班高低。蓮分七瓣,飛昇後已是甚高的仙品,與當日天河邊青石幻化而成的散仙實是天淵之別。

看到七瓣蓮開,吟風自是感慨萬千。這千餘年的塵世輪迴之苦,終是有了個結果。

然而他憂的是,紫蓮開後,須以氤氳紫火修煉,煉至蓮瓣合攏,重歸一顆渾圓金丹,完成這從生而滅的一個輪迴,方纔接近圓滿。接下來,便只是溫養金丹,待到元神大成之時,渡過天劫,便可飛昇成仙。

天劫雖分九品,但有吟風在,幾品天劫都是無妨。

吟風此時已憶起七卷天書,且修成其中數卷,隱隱然便是陸地真仙,雖然未經天劫洗煉,大多數仙法發揮不出真正威力,然而已非塵世修士所能匹敵。至於天劫雷火,與他體內仙力非出同源,怎奈何得了他?

可是顧清七瓣蓮開已有時日,任天火如何焠煉,蓮瓣也不肯合攏,數月以來,全無寸進。吟風登仙已久,知道這是她心結未去所致,現在惟有耐心等待,或許哪一天日久功成,紫蓮合攏,便可就此了卻了百世。

本來仙途漫漫,就是這最後關頭,修上個百十來年也是尋常事,修道之人最不缺乏的便是耐心。可是不知怎地,尋回顧清後,吟風卻一點耐心都欠奉,只望顧清可以儘快修煉圓滿,好與自己脫離這濁濁塵世。

不知從何時起,莫名的隱憂便在吟風心頭縈繞不去。無數次自靜思中醒來時,望着茫茫黑夜,他心頭總會浮起四個字:夜長夢多。

不過這一晚,他的心緒格外煩亂,忍不住運出玉胎仙雲,佔算天機。仙雲浮現,吟風的面色卻漸漸變了,到後來直是劍眉倒豎,猛然立起!

任掌上仙雲徐徐散去,吟風獨立孤峰,遙望東北。千萬裡外,數十萬大軍正滾滾南進,萬千鐵蹄,正將中原百姓的寧靜生活踏得粉碎。

“一干跳樑小醜,竟也敢掀起戰端,令天下大亂?真當我會坐視不理嗎?”吟風怒意漸起。

他冷笑三聲,神念動處,青墟宮祖師閣中的一座小小玉鍾便發出悠長鳴音。片刻之後,虛玄、虛罔、虛天率領着十餘位門中得力弟子趕到了飛來石旁。

也不見吟風有什麼動作,掌中便浮現出三件雲霞繚繞的法寶。吟風將法寶交與虛玄,命他挑選得力人選,持三件仙器前往長安,扶助朝庭抵擋叛軍,必要時可直接出手相助,務必不使安祿山叛軍越過潼關。

虛玄、虛罔看都不看三件仙家法器,不過吟風吩咐之事,自然應承了下來。而虛天的目光遊移不定,卻總是離不開那耀花眼、炫亂心的三件仙器。

揮退虛玄等人後,吟風憑崖而立,遙望萬里河山,心中冷笑:“即有我在,豈容你等肆意妄爲?若還不知收斂,我當親自下山,挾九天之雷,滅了爾等輪迴!”

吟風向飛來石頂望了望,忽然嘆一口氣,暗道:“如非你等執意擾動天地定數,誤了她飛昇之期,我又何必多此一事呢?唉,早知最後一世波折必多,都是天數罷了。”

飛來石頂,顧清早封閉六識,全副神識皆沉浸在玄機無窮的氤氳紫氣之中,焠煉着一朵燦燦紫蓮。

此刻世間諸般事,皆不能動她心境,而她,也不想去知道。

不知過了多久,一輪紅日自東海噴薄而出,映紅了大半神州。於這淡淡晨光之下,紀若塵五千精銳已布開軍陣,截住了潼關往援晉州的兩萬大軍去路。

章四十二不歸下章二十六抉擇上章四十縱情上章三執念下章十九塵間多少事上中章十八不若懷念下章十八情天恨地兩濛濛下章八無歸處四章四行屍中章十三佳人下章三十三長安下章三會挽雕弓如滿月上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五章一怎無言中章七英雄冢下章十三佳人下章九不肯棲二章三憑生死五章三十五生死上章一知返下章十六蒼生上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六章六生死路下章十五人間上章一奈何途四章四十五因果下章三十七茫茫下章九不肯棲一章十俱往矣二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四章四十八貪狼下章一怎無言下下章十六生死路二章十五人間中章一怎無言中章三十四鬥法上章四初悟上章三十五生死上章三十六黃泉上章十一做快樂事中章二終不怨一章九不肯棲二章三十仁義下章三十三長安下章十三佳人中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七章二十二任他遮擋重重上章八寒夜上章十一陌路下章一奈何途三章十一若相惜五章十五坐金鑾一章十八情天恨地兩濛濛下章六生死路上章三十七茫茫上章八無歸處三章一奈何途五章六春水上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四章一奈何途四章四十二不歸下章十與有情人上章四初悟上章七煙波上章四十五因果下下章十九塵間多少事上中章三十二煉器下章一奈何途二章四行屍中章十二天慟上章十與有情人下章十五人間中章三十九醉鄉下章十與有情人下章三十五生死上章五鬢微霜上章二終不怨一章四十六路口下章一怎無言下章十三零落意四章十七上窮碧落下黃泉一章二十一摧葉折枝滌舊穢下章三十五生死下章十流年五章十一陌路上章四十四縱橫中章七煙波上章一怎無言上章三道途下章四行屍中章二十二任他遮擋重重中章四十五因果中章二十九大隱下章二十四萬絲青幹劍上章三十六黃泉上章一知返下章十流年中章三十二煉器上章十二未問是緣是劫下章四十四縱橫上
章四十二不歸下章二十六抉擇上章四十縱情上章三執念下章十九塵間多少事上中章十八不若懷念下章十八情天恨地兩濛濛下章八無歸處四章四行屍中章十三佳人下章三十三長安下章三會挽雕弓如滿月上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五章一怎無言中章七英雄冢下章十三佳人下章九不肯棲二章三憑生死五章三十五生死上章一知返下章十六蒼生上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六章六生死路下章十五人間上章一奈何途四章四十五因果下章三十七茫茫下章九不肯棲一章十俱往矣二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四章四十八貪狼下章一怎無言下下章十六生死路二章十五人間中章一怎無言中章三十四鬥法上章四初悟上章三十五生死上章三十六黃泉上章十一做快樂事中章二終不怨一章九不肯棲二章三十仁義下章三十三長安下章十三佳人中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七章二十二任他遮擋重重上章八寒夜上章十一陌路下章一奈何途三章十一若相惜五章十五坐金鑾一章十八情天恨地兩濛濛下章六生死路上章三十七茫茫上章八無歸處三章一奈何途五章六春水上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四章一奈何途四章四十二不歸下章十與有情人上章四初悟上章七煙波上章四十五因果下下章十九塵間多少事上中章三十二煉器下章一奈何途二章四行屍中章十二天慟上章十與有情人下章十五人間中章三十九醉鄉下章十與有情人下章三十五生死上章五鬢微霜上章二終不怨一章四十六路口下章一怎無言下章十三零落意四章十七上窮碧落下黃泉一章二十一摧葉折枝滌舊穢下章三十五生死下章十流年五章十一陌路上章四十四縱橫中章七煙波上章一怎無言上章三道途下章四行屍中章二十二任他遮擋重重中章四十五因果中章二十九大隱下章二十四萬絲青幹劍上章三十六黃泉上章一知返下章十流年中章三十二煉器上章十二未問是緣是劫下章四十四縱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