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卷之三雄17

bookmark

外卷之三雄17

第三十一章假到真時

康熙下旨說是讓阿哥們去歷練,可是卻並沒有頒佈阿哥們明確的職務和權責,只是說幫辦各部衙mén事物,這到底是讓阿哥們去歷練還是去歷練各衙mén的主官大臣呢?要知道這些可都是個頂個的爺啊。沒有具體的職務,就意味着什麼事都可以不管,可也意味着什麼事都能管。這些阿哥們雖然沒有拍板的權利,但是不說他們可以隨時通達上聽,光是他們的身份,就讓各衙mén主官象是喉嚨里長了根刺。更要命的是這些阿哥們都是十幾二十歲,又是一個個眼高於天,正是看什麼都不順眼的年紀,衙mén裡多了這麼一尊菩薩,那以後還有好嗎?

因此朝臣們是一片反對之聲。當然了,真正的意見是不能說的,只好拿太子說事、拿規矩說事。可惜康熙不吃這一套,執意如此。而且滿清不是前明,宗室參政,實在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遠的不說,康熙的兩個兄弟裕親王福全和恭親王常寧那可都是議過政帶過兵的實權王爺。

唯一讓康熙有些不舒服的是:這邊聖旨還沒有到盛京,盛京那邊就來報說是九阿哥胤禟騎馬的時候從馬上摔下來,折了大tuǐ。雖然如今已無大礙,但仍需靜養。

得,看來xiǎo九是來不了京了。康熙倒也沒有多想。一大批的補品:人蔘、阿膠等流水般的送去,一方面囑咐他好好安心靜養。又吩咐傷好之後即刻回京。而最讓胤禟哭笑不得是送來的禮品中還有十斤細砂糖(胤禟銷往日本的糖),五斤細鹽(胤禟銷往日本的鹽)。

如今兩個月過去了,各位阿哥們雖然並沒有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出來,但也沒闖出什麼禍。總的來說,都漸入角sè,乾的還不錯。而胤禟也來信說,傷勢已基本大好,不日就起程進京。

說起來,康熙有快八年沒有看到胤禟了。去遼東的時候才六歲多,現在已經是快十五週歲的xiǎo夥子了。光是個頭按照衆人的描述,康熙估計xiǎo九已經比他還要高出xiǎo半個頭呢。

可惜,好心情全被一封奏章給澆熄了。

這封奏章乃是由戶部右shì郎王掞起草,戶部尚書陳廷敬附署的。王掞所奏之事乃是近來在山東、江、浙、福建、廣東五省相繼發現了sī鑄的康熙通寶。

…………

有清以來,sī錢就一日沒斷過。清入關後,不久就在戶部設寶泉局,工部設寶源局,製造“順治通寶”錢。定製以紅銅七成、白銅(鉛)三成搭配鼓鑄。錢千爲串,二千串爲一卯,年鑄三十卯。每枚重一錢。這時候,一方面滿清財政困難,另一方面他們自己也沒有信心能在中原建立長期穩定的政權。因此此時製造的銅錢實實在是一件明目張膽的掠劫財富的行徑。因此這時的民間sī錢、前明銅錢也氾濫成災。

二年,形勢逐漸穩定。滿清當局信心大漲,因此將銅錢增重爲一錢二分。並定錢七枚準銀一分,且允許民間流通前明的銅錢,但規定價值只有一半。製造這種制錢利潤依然高的驚人。於是不久,爲穩定民心,又改定爲十枚準一分。也就是一千銅錢爲一兩銀子。不久各省、鎮均遵式開鑄。可惜各地的鑄錢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些省的鑄局乾脆故意製造xiǎo錢,以牟取sī利。於是,清朝政fǔ關閉了各省的鑄造局。不久,因爲實在是鑄錢不夠,才復開等五家鑄局。但開始明令嚴禁sī鑄xiǎo錢、僞錢,同時禁止用民間使用舊錢(即前明的銅錢)。

但是因爲鑄錢利潤可觀,使得民間sī鑄屢禁不止,而且越來越猖獗。之後,廷議疏通錢法,將錢增重爲一錢二分五釐。可是鑄造這樣的銅錢依然有可觀的利潤。民間sī鑄之風仍盛。於是,滿清政fǔ將錢增重爲一錢四分。

自從改鑄爲一錢四分錢之後,民間sī鑄銅錢之風的確是剎住了一些。因爲民間鑄造這樣的錢是不划算的。但是因爲清初一直存在錢不夠用的局面,所以那些舊錢(前明的銅錢)、sī錢、xiǎo錢實際上一直是禁而不止。尤其是在偏遠的地方,更是仍然大行其道。而因爲銅錢不夠用,使得清初一直處於銅荒的局面。銅的價格日漸走高。這就使鑄造了一錢四分的重錢之後,爲民間的膽大之人開闢了一個新的財源。也就是將這種銅錢熔了之後當銅賣。因爲此時一兩銀子可買銅七斤。按官價將一兩銀子兌成銅錢可得一千枚。將這一千枚銅錢熔化,一般可得銅八斤十二兩(一斤等於16兩)。從中可獲利一斤十二兩銅價。許多不法商人就以此爲盈利的捷徑,使得市場上銅錢日趨減少。這樣一來清朝政fǔ不斷的鑄錢,就等於在不斷的虧損,補貼給了那些不法商人。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二十三年,當時的戶部shì郎陳廷敬上書請求恢復一錢舊制。也就是將銅錢的重量恢復成每枚一錢。如此一來的確是沒有人再會去銷燬銅錢了,朝廷也不會有虧損了,但是民間sī鑄銅錢之風卻依然如故。

…………

因此,康熙初看王掞的奏章,並沒有多大的反應。以爲這個老學究又在說sī錢氾濫這個老生常談,卻又屢禁不止的問題。康熙心裡還在想:王掞是有點愚,可陳廷敬這樣的幹臣怎麼也來湊這個熱鬧。

可是再看下去,康熙不禁拍案而起。

爲什麼呢?因爲這次的sī錢,不同以往。首先是這些sī錢全部都是康熙通寶,而且右上均爲“戶”(即表明爲戶部寶泉製造)。而且均足重一錢。每一枚均字跡清晰,經檢驗,這批錢成分均爲銅七鉛三。

而且王掞奏章上還說。因爲銅價越來越高,而從日本運回來的銅數量在不斷的減少。因此即便是寶泉局如今也不能完全達到銅七鉛三的標準,所以寶泉局的鑄造匠們也承認這批sī錢鑄造的比寶泉局的還要jīng美,字跡也更清晰。

民間造sī錢,目的當然只有一個,那就是賺錢。雖然有清以來,sī錢不斷,但從來沒有出現過比真錢還要真的sī錢。這真是假到真時真亦假了。據王掞說,因爲這批錢製造的太真了,所以在五省大規模流通了數月之後才被發現。發現的原因很簡單,因爲這批錢的數目太大。粗粗累計已經有數百萬枚。因爲這些錢看起來均很新,又都是寶泉局製造,這才惹起地方官員懷疑。因而上報了戶部。

因爲銅價高昂,所以如今寶泉局制錢,雖然仍然有利潤,但已經不多了。民間鑄錢,一般來說要比朝廷的成本更高。即便造出這樣的錢仍然有利潤,但肯定不高。康熙初年已頒佈sī鑄律:爲首及匠人罪斬決,財產沒官,爲從及知情買使,總甲十家長知情不首,地方官知情,分別坐斬絞,告jiān賞銀五十兩。

冒着殺頭抄家的罪名,卻只爲謀取不多的xiǎo利。實在是讓人費解?而且據五省的地方官所報:雖然現在已經無法查清這批錢的來歷,但是基本可以推斷這批錢就是在最近幾個月才流入市面上的。

因此王掞和陳廷敬一致判斷,鑄造這批錢的人居心叵測,雖然還不知道他們的真實目的,但他們決不是一、兩個普通的jiān商。

………………

當jiān商不想着賺錢,那他想做什麼呢?

康熙的臉黑得就像傳說中的包公。

大臣們彷彿一根根低着頭的木樁。

這jiān商的心思還真是不好猜。你說你做jiān商就做得徹底一些吧,還搞什麼薄利多銷(據說這個新詞來源於九阿哥之口,如今被滿京城的xiǎo販們掛於嘴邊)?真是害人不淺啊。大臣們一個個都想着盡力往後縮,可惜上書房太xiǎo,沒處躲去。

康熙的嚴峻的目光在衆大臣臉上掃來掃去。

事情出在鑄幣上。與之相關最緊密的就是戶部和工部了。戶部尚書陳廷敬、工部尚書李振裕首先成爲了第一目標。

這些sī錢均僞造爲戶部寶泉局制錢。而戶部右shì郎兼掌寶泉局鼓鑄之事。因此,此事對於王掞更是責無旁貸。再加上奏摺也是他寫的,所以別人能躲,他是躲不過去。而且這位老夫子向來耿直。於是,他上前奏道:“皇上,臣以爲這些sī錢流之於市,可以緩解一些錢荒。倒也並非全是壞事。”

這話一說,康熙的臉拉得更長了。

不過王老夫子渾沒在意,繼續發言:“但是這些jiān商的目得卻很讓臣費解。總不至於,他們是想爲朝廷解憂的義士吧?可是要說他們有什麼詭計,臣卻看不出來。”

得,這老夫子說了一通。等於什麼都沒說。只是他這義士一詞一出口,有幾位大臣差點笑出聲來,還好強行憋住了。

不過,王掞說的也的確是實情。要說這些jiān商的目的是要攪luàn大清的錢法?如今的錢法已經夠luàn了。而且他們要是鑄造大批的xiǎo錢倒也說的過去。費心的鑄造這些比真錢還真的錢,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幫了朝廷一把。

大臣們都在想。現在之所以sī錢屢禁不止,老百姓明知道用sī錢有風險,卻還是使用。不就是因爲民間流通的錢不夠嘛。而之所以錢不夠,還不是因爲大清在鬧“銅荒”嗎?雖然每年從日本購回大量銅斤,但是數量仍然遠遠不夠。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嚴重的銅荒,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現在不但大清缺銅,西洋人似乎也缺銅。荷蘭人和日本人的貿易就是一直將jiāo換銅、銀放在首位。因此雖然大清有嚴令禁止銅出口,但是走sī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二是製造火炮需要大量的銅。大清製造的火炮,千斤是很普遍的,重達七、八千斤的大將軍也不少,這些火炮均需要大量的銅。三就是清初因爲連年的戰爭,人心不穩,礦產業凋零。直到康熙二十一年平定吳三桂之luàn後,當時的雲貴總督蔡毓榮提出“廣鼓鑄”、“開礦藏”等理財之策,清朝纔開始了雲南銅礦的開採。即使到這個時候,清朝銅礦的開採數量也很xiǎo。當然這也和包括康熙在內的清朝統治者擔心礦場規模過大容易彙集jiān人聚事作luàn有很大的關係。

而現在不需要朝廷出錢就有這樣高質量的sī錢出現老實說確實幫了朝廷的忙。如果這些sī錢的數量足夠多,也許還真能使民間的其他sī錢的逐漸絕跡。

儘管這聽起來像是個笑話,但想想這卻是個事實。

而且幾位大臣們都想象不出sī自鑄造這批錢的jiān商能達到什麼危害朝廷的目的?當然要說危害也是有的,那就是事情要是傳出去,朝廷就丟了大大的面子。至於其他的危害,至少現在看不出來。

等了半天,再沒有一個大臣主動發言了。

於是,康熙乾脆點名:“傅拉塔,你有什麼要說的?”

右手一指,首先點到了刑部尚書(滿)傅拉塔。他同大多數滿族貴冑一樣,未經科舉。剛入官場時爲筆帖式,可以說不高,不過他卻是滿族中少有的清官。爲官廉政,且勤於政事。頗受康熙皇帝的倚重,以其與清官于成龍比同。撇開傅拉塔的能力不說,在康熙的心目中,以忠心來論,傅拉塔絕對能躋身前十位。

傅拉塔忙欠身一禮答道:“回皇上。對於錢法上的事情,奴才不熟悉。不過,短短數月這些賊人在各地官府不知不覺之間就投入了數百萬銅錢於市,可見其能量不xiǎo。無論其是何居心。朝廷斷不能容忍此等賊人存在。因此奴才建議朝廷不但要嚴令各地加大力度,追查源頭。而且最好立刻派出要員專mén負責協調此案。奴才相信這麼大的數目不可能沒有留下一絲蛛絲馬跡。”

熙不作評價,只是點了點頭。轉而又問道:“伯美,你的意思呢?”

這一次點的是幾天前因爲張yù書丁母憂而被晉爲保和殿大學士的吳琠,他如今還兼着刑部尚書(漢)的職。吳琠此人並無任何背景。進士出身,從官38年,從一名知縣做到如今的保和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雖然算不的升官快捷,但基本沒有遇到什麼坎坷,可以說是仕途坦dàng了。他憑藉的就是忠於清廷、爲官清廉、政績卓著且不結黨。康熙直接稱呼他的字,讓吳琠有些jī動。他如今雖然算得上是重臣,但因爲是漢臣,而且從不結黨,在康熙面前一向比較低調,因此稱不上是近臣。

“回皇上。依臣看來,賊人是要抓的。但錢荒的問題,也必須解決。自恢復一錢舊制以來,民間sī鑄之風是愈演愈烈。”吳琠說到這裡,飛快地瞟了陳廷敬一言。康熙二十三年,正是他上書請求恢復一錢舊制的。不過,陳廷敬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彷彿全沒有聽到一般:“錢荒究其根源乃是銅荒。如今每年從日本拉回來的銅斤數量減少,臣提議是否加大滇銅的開採力度。同時今後官局用銅,是否可兼採滇產?”

熙又點了點頭。依舊不發一言。

這次不等康熙點名,陳廷敬主動說話了:“皇上。臣亦以爲吳學士的建議甚好。此外,如今葛爾丹已亡,四海平定。臣以爲是不是以後可以減少火炮的鑄造?”

陳廷敬說到這裡停了一下。在場的大臣們都知道鑄造火炮乃是耗銅的一個大項,不過,火炮這樣的利器又是如今作戰尤其是大規模作戰所必須。這樣的主意只能是康熙來拿。

陳廷敬見康熙沒有反對,這才接着說:“減少火炮的鑄造,每年就可以增加錢幣的鑄造數量。同時還要各海關加強對出海船隻的監督,防止銅斤的外流。”

康熙撫掌笑道:“錢法上的事情,還是子端(陳廷敬)有章法。朕看就這麼辦。這批錢雖然五省都有流通,但是聽說數目最大的在浙江。這樣吧,傅拉塔,你就辛苦跑一趟。”

“奴才遵命。”傅拉塔連忙應道。

康熙微轉頭側對陳廷敬:“這事牽扯到戶部,朕看你們也要派人協助一下。”

廷敬連忙應道。

康熙沉yín了一下,繼續說道:“現在天下基本大定,鑄造火炮的確可以基本停下來了。畢竟耗銅太大。這樣,每年的鑄錢可以增加不少了。雲南銅政司的規模可以加大一些。官局用銅,嗯,明年可以採用部分滇銅。另外,得要內務府敦促一下那些商人,從日本運銅之事不能鬆懈。”

好嘛,康熙來了個大雜燴。這事情就算完了。如果此時,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胤禟知道有了一個這樣的結果。說不定會氣得一口血噴出來。

………………

桃huā鎮是山海關外的一個xiǎo市集。

只是桃huā鎮裡如今一棵桃樹也沒有。

聽說,在前明的時候,鎮北的河邊曾經是一片片的桃林。只是後來不知怎的,天氣越來越冷,桃樹都死了,一棵不剩。唯一還能看到的就是在河邊上還有幾棵桃樹死後被人砍了留下的幾個乾枯的樹樁。

桃huā鎮雖然被稱爲鎮,但實際上就是個xiǎo村子。因爲這裡並不通大道。除了遇上初一、十五的集日附近各村的鄉親來趕集還熱鬧些,平時的時候,集上連個不是本村的外人都難的一見。即便遇上趕集的日子,鄉親們離的近,大多當日就回了。

因此集上唯一的一家客棧,生意一向不是太好。也因此客棧的老闆老李頭甚至懶的給客棧起名字。只是央了鎮裡唯一的一位秀才馬先生給寫了一個挑旗,上書:客棧。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下午的一場大雨,讓他的生意一下子火熱起來。

夏天的天氣本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上午還是萬里無雲,日頭大的烤得人心焦。沒想到吃過午飯後,忽然就電閃雷鳴,然後就是瓢潑大雨。而且彷彿是誰將天捅了個窟窿似的,這雨一下,就沒完沒了。直到了傍晚,還不見停。

客棧平時就沒什麼人來投宿。因此主要的生意全靠大堂裡賣些酒菜。當然因爲來的基本上都是本村的鄉親,大家手裡也都沒幾個錢。來這就食,無非一是圖方便,二是圖個熱鬧。因此這酒是自家釀的黃酒,菜也是尋常的家常菜。

可惜這大雨一來,冷嗖嗖的也沒人願意來了。老李頭嘴裡一邊咒罵着一邊指揮着兒子柱子上mén板。既然沒有生意,那乾脆早點歇了得了。

沒想到就在這時,突然間從北邊呼啦啦的響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那蹄聲如雷,顯然人數不少,估計至少有二、三十騎。這在桃huā鎮這個偏僻的xiǎo地方,絕對是算的上是大隊人馬了。而這能讓老李頭腦子裡唯一的猜想那就是馬賊來了。

雖說如今康熙爺在朝,日子比以前好過一些。但對桃huā鎮這個xiǎo地方的大多數人來說也就是勉勉強強能安心的活下去罷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對老百姓來說能夠平安的活着,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要說唯一不滿意的那就是關外這地方地大人少,因此官府對大多數的地方管不過來。也因此雖然世道好些,但馬賊卻依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前少點,一般也沒有以前那麼狠。

桃huā鎮這個窮鄉僻壤,被馬賊們光顧的次數倒也不多,一般也就一年兩、三次。而且大概馬賊們也知道這疙瘩窮,因此一般也就徵點糧食了事。只要不反抗,倒也不怎麼禍害人。

不過,儘管如此。提起馬賊還是讓鎮上的人害怕。膽xiǎo怕事的老李頭就更不用說了。原本他還站在那裡吆喝着兒子柱子上木板。一聽到馬蹄聲響,就彷彿椅子上忽然多了個彈簧,人一下子站了起來,然後飛一般的躥到兒子身邊。急急忙忙的想趕緊將mén板全部合上。

馬蹄聲越來越近。李家父子的動作也越來越快。而且老李頭的婆娘和柱子的媳fù也慌慌張的跑過來幫忙。

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可惜就在老李頭要合上最後一塊木板的時候。一雙有力的大手抓住了木板:“老闆,住店”

………

老李頭的嘴都快樂得合不攏了。

他終於知道啥叫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了,這老話說的不就是他嘛。

原來來的不是馬賊,而是住店的客官。好傢伙。二十三個人騎馬,後面還有四輛馬車。

這些騎馬的護衛一個個人高馬大,穿清一sè的黑衣,戴一sè的斗笠,就連腳上的靴子也全都是黑sè的高筒馬靴。這些人給老李頭的感覺就一個字:彪。而主人家則是一個看起來年紀不大的少年。這少年穿的只是一身如今北方尋常百姓穿的灰sè短褂。腳上同樣蹬着雙黑sè馬靴。少年身邊還有兩個的年輕nv子。四個穿着白衣的漢子。

這兩nv子一紅一青,臉上也只是稍施粉黛。儘管老李頭最遠也只去過山海關,但開了這麼多年客棧,還是有點見識的。一眼就瞧出兩個nv子穿的都是上好的綢緞。如果不是兩nv子一口一個少爺的稱呼她們身邊的少年。老李頭怎麼也不會想到她們是下人?

老李頭聽說他們原本是要去山海關,可因爲大雨mí了路才走到桃huā鎮來。現在還下着雨,天又開始黑了,因此他們準備就在這住一晚。當然了,晚飯肯定也在這解決了。

老李頭是又開心,又爲難。開心是一下來了這麼多客。爲難的是他不知道他能不能留得住客?爲啥呢?因爲桃huā鎮地方偏僻,基本上沒有什麼客人路過此處。平時基本沒客。只有趕集和年節的時候纔會有些客人留宿,但大多也都是住在方圓百里的鄉親因爲事情耽擱或者是來探望親朋的。只是客人基本上都是土疙瘩裡刨食的鄉親。也因此他這個客棧只有兩間大客房。兩間大客房都是通鋪。就這,客人們還嚷嚷着貴呢。

可是這批客人一看就不是一般人。雖說那爲首的少年穿着一般。可是看他兩個丫鬟的打扮就知道是有錢人家。再看看他那些護衛的氣勢,那清一sè的服飾就知道這家人家不是一般的有錢。最起碼據說方圓百里最有錢的聽說有地上百畝,開着三家當鋪的趙員外家就沒這氣勢。更不用說那些客人們的馬了。膘féi體壯、骨架奇大不說,二十三匹騎馬以及八匹趕車的馬,全都是清一sè的白馬。更讓老李頭吃驚的是他看了半天,愣是沒找到一根雜máo。

就這派頭,只怕再有錢也未必辦的到吧?更何況這又是在關外。敢如此招搖的穿州過縣,指不定是個紅帶子、黃帶子呢?這樣的客人可是得罪不起的。

當他嚅嚅的將客棧的狀況說出來之後。沒想到的是那個少年微微一笑:“通鋪是吧?沒問題。反正就是一夜嘛。不過,我們有nv眷,能不能騰出一間房來?”

“少爺,這怎麼能行?”兩個丫鬟急了,異口同聲的叫道。

外卷之回魔10第4章元根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41章壞蛋來了外卷之重生神探3第6章夥伴第十六章民權鬥士第四十四章求爺爺告奶奶第129章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55章長天第七十章誰叫你趕上了呢第五十四章你到底讓我撞見什麼人了?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41章單列外卷之清末有血5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53章谷底外卷之三雄4外卷逐唐外卷之夢緣8外卷之夢緣30外卷之三雄13外卷之夢緣28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51章逝者如斯夫外卷甲四第七章老騙子第二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7章最需要哪種寶石第163章靈氣兇猛第五十四章你到底讓我撞見什麼人了?外卷之三人穿外卷之夢緣17外卷之夢緣17第十一章這裡不是殯儀館外卷之三雄14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36章名字第二十九章我現在沒空第一零一二章雙重標準第一零七章傳說中的婚託第三十二章好奇心害死貓外卷之夢緣11外卷之回魔3九十六章小家子氣第九十章攛掇外卷之重生之侶1外卷之重生神探23第7章崑山之行外卷之白楊外卷之回魔11外卷之錯位人生2外卷之回魔18外卷之三雄3第121章這也算是罪有應得吧?第122章忍無可忍(兩章連更)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58章分配外卷乙1第118章邪術第118章邪術第五十六章我心本惡?九十一章甘願爲奴第147章我是首長外卷之回魔4第二十二章嗅來嗅去外卷之三雄26第8章鬥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43章遺書第139章此地無銀三百兩第二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2章洪洞縣裡無好人外卷甲一第118章邪術外卷之諜殺13第26章不瘋魔不成聖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46章脫貧外卷之重生神探10VIP卷 外卷二外卷之三雄8第三十九章聚寶盆的秘密(下)第158章倒打一耙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47章虎撲外卷之白楊第32章半神外卷之夢緣3第二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7章最需要哪種寶石第十三章那孫子來電話了外卷之師徒2外卷之諜殺10第33章你的事發了第123章你爲什麼要幫我?外卷之夢緣20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31章確有其事第五十五章二環十三妹飄在康國的日子第20章好好說第9章增元丹外卷之三雄8外卷之三雄18外卷之夢緣26第140章慫人也壓不住火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50章賭船外卷之三雄4外卷之錯位6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27章鴛鴦第一零七章傳說中的婚託第164章一樣精彩外卷之三雄8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30章九牛一毛
外卷之回魔10第4章元根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41章壞蛋來了外卷之重生神探3第6章夥伴第十六章民權鬥士第四十四章求爺爺告奶奶第129章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55章長天第七十章誰叫你趕上了呢第五十四章你到底讓我撞見什麼人了?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41章單列外卷之清末有血5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53章谷底外卷之三雄4外卷逐唐外卷之夢緣8外卷之夢緣30外卷之三雄13外卷之夢緣28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51章逝者如斯夫外卷甲四第七章老騙子第二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7章最需要哪種寶石第163章靈氣兇猛第五十四章你到底讓我撞見什麼人了?外卷之三人穿外卷之夢緣17外卷之夢緣17第十一章這裡不是殯儀館外卷之三雄14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36章名字第二十九章我現在沒空第一零一二章雙重標準第一零七章傳說中的婚託第三十二章好奇心害死貓外卷之夢緣11外卷之回魔3九十六章小家子氣第九十章攛掇外卷之重生之侶1外卷之重生神探23第7章崑山之行外卷之白楊外卷之回魔11外卷之錯位人生2外卷之回魔18外卷之三雄3第121章這也算是罪有應得吧?第122章忍無可忍(兩章連更)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58章分配外卷乙1第118章邪術第118章邪術第五十六章我心本惡?九十一章甘願爲奴第147章我是首長外卷之回魔4第二十二章嗅來嗅去外卷之三雄26第8章鬥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43章遺書第139章此地無銀三百兩第二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2章洪洞縣裡無好人外卷甲一第118章邪術外卷之諜殺13第26章不瘋魔不成聖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46章脫貧外卷之重生神探10VIP卷 外卷二外卷之三雄8第三十九章聚寶盆的秘密(下)第158章倒打一耙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47章虎撲外卷之白楊第32章半神外卷之夢緣3第二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7章最需要哪種寶石第十三章那孫子來電話了外卷之師徒2外卷之諜殺10第33章你的事發了第123章你爲什麼要幫我?外卷之夢緣20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31章確有其事第五十五章二環十三妹飄在康國的日子第20章好好說第9章增元丹外卷之三雄8外卷之三雄18外卷之夢緣26第140章慫人也壓不住火第3卷飄在康國的日子第50章賭船外卷之三雄4外卷之錯位6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27章鴛鴦第一零七章傳說中的婚託第164章一樣精彩外卷之三雄8第2卷橫在通江的日子第30章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