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144章 經濟賬

你來我往的爭了上百年,直到正統年間,官員們爭煩了,乾脆另起爐竈,建立了一個獨立於內庫、由戶部直接管理的國庫,太倉。

從此之後,每年的財政收入部分歸太倉部分歸內庫,還有一些兩邊分贓。比如發行貨幣的收入,兩邊五五分賬。再比如鈔關收入,以前內庫獨吞,現在也不得不拿出三成交給太倉。

到了成化年間,太僕寺也找藉口建立了常盈庫,把馬政的盈利單獨存起來,既不歸皇帝直接管理,也不讓戶部插手,算是獨立在太倉、內庫之外的第三個國庫組成部分。

又過了幾十年,嘉靖皇帝的工部尚書看到太僕寺有自己的小金庫,日子過得無比舒坦,也找到皇帝不知灌了啥迷魂湯,又弄了個獨立於太倉、內庫和常盈庫之外的節慎庫,於是明朝的國庫就被分成了相互獨立的四個部分。

不對,如果僅僅是四個部分哪兒談得上亂。除了兩京的太倉、內庫、常盈庫和節慎庫之外,每個省還有自己的府庫。

各地從民間徵收的糧草錢鈔要先入府庫,再上繳朝廷規定的部分,剩下的存在府庫中以備不時之需。自己記賬自己花,這小日子不要太舒坦。

但上繳國庫的部分有時候是以實物算,有時候又要折成錢鈔,流程既凌亂又繁瑣,還沒有專門人員管理,賬目亂成一團麻,很難完全釐清。

說完了國庫系統,還得聊聊稅收系統,沒有收入,庫房管理得再井井有條也是枉然。

元朝末期,各地狼煙四起、兵禍不斷,僅從朱元璋加入起義軍到推翻元朝建立新政權就經歷了15年。

打仗打了15年是個啥概念呢?後世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加起來不過12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基本就是一窮二白。

明初基本也是這個狀況,內部百廢待興,外部威脅依舊存在,無法把全部精力用在內政上,必須要保持一支龐大的軍隊。

朱元璋爲了減輕財政負擔,採用了廣泛的軍事屯田,也就是衛所制,想效仿北方遊牧民族來個軍民合一,需要打仗的時候穿上盔甲就是士兵,打完仗放下刀槍拿起鋤頭就是農民。

怎麼評價呢?太理想化也太缺乏長遠眼光,完全就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更沒考慮過軍戶們的未來。標榜爲農民出身的朱元璋這時候已經背叛了他的階級,制定的大多數政策都沒有向農民偏袒,反而是加害。

究其原因,有可能是智慧不太夠,但他玩政治鬥爭可一點不含糊。也有可能是爲了權力,畢竟國家是他打下來的,必須傳給老朱家萬萬年。這時候哪兒還顧得上農民的死活,自己怎麼合適就怎麼來唄。

一個由農民起義建立起來的國家,國內農民起義次數和規模居然在歷史上名列前茅,僅從這一項上來看,老朱就沒有真正爲了農民着想,至少是沒想周全。

與此相反,他倒是給子孫後代想得挺周全,恨不得把國庫都掏出去也不心疼。有人說他制定政策的時候沒想到子孫那麼能生……這話說得都降智,他又不是單性繁殖出來的怪物,怎麼能想不到後代還會生後代!

衛所制度剛開始確實有效果,可惜好景不長,也就100年出頭,屯田收入就從永樂年的800多萬石迅速下滑到了正德元年的104萬石。

這時衛所制就不再能爲朝廷降低財政負擔了,反而成了負擔。軍費開支從正德初年的40萬兩快速飆升到了景陽三年的400多萬兩,這還是在沒發生任何中大規模戰事的前提下,如果有,軍費還得增加。

光多花錢就夠了嗎?肯定不是,一個糟糕的政策,帶來的往往不是該有的損失,還會加上連鎖反應。衛所制引發的連鎖反應就是讓軍隊整體素質和戰鬥力大幅度下降,想彌補必須花費更多錢糧重新招募士兵。

從正德之後,北方大部分軍隊用募兵來填補空額已經成了通行的做法,當時的價格是6兩銀子一年。到景陽三年已經漲到了16兩銀子,袁可立以漕運總督名義招募的水師更貴,要18兩銀子一年。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各種戰事也突然頻繁了起來。嘉靖二十九年,韃靼首領俺答汗率兵突入京師附近劫掠八日,史稱庚戌之變。

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大舉入侵江浙沿海地區,朝廷調集了大量人力物力,耗費了十多年時間才勉強平定,沿海地區受到的損失不計其數。

萬曆時期的三大徵、逐漸露出獠牙的遼東女真各部、再加上此起彼伏的地方性農民、手工業者暴動,又把靠張居正改革積攢下來的家底差不多耗光了。 反過頭來再看看民間,如果老朱家真對農民好,百姓們怎麼會如此薄涼,想盡了各種花招去逃避、甚至用武力抗爭朝廷的稅賦。

明朝實行的是累進制徵稅方式,田產越多稅率越高。徵富濟貧的出發點很好,但和當時的諸多政策一樣,可實施性太差,到處都是比城門還寬的漏洞。

所以說吧,好的企圖並不一定能獲得好結果,做爲普通人尚且如此,想當個稱職的皇帝,必須具備超出常人的大智慧,跳出凡夫俗子的格局,纔有可能成功。

具體來說,不超過30畝地的農戶,稅收負擔只佔到了5%左右。到了300畝規模,稅收比例接近10%,以此類推,稅率隨着土地增加打着滾的翻番。

那是不是就沒人願意兼併土地了呢?這時候就得祭出老馬同志的名言了:只要利潤足夠多,資本就敢踐踏人世間所有的道德與法律。官僚士紳,比純粹的資本更厲害,因爲他們手中還多了一樣大殺器,權力。

爲了偷漏稅,官僚士紳們想了幾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對抗朝廷法令。比如分散購地,在每個州縣的購地數量都不超過300畝,也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只交5%稅,這種做法被稱作飛灑。

如果家裡沒足夠人手,不想去外地購買土地,只想守着自己家過日子,能不能也少交點稅呢?必須能,只要把屬於自己的土地掛在沒有土地的流民名下,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俗稱詭寄。

眼看着大戶人家都這麼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小地主和普通富戶肯定也不肯落後。於是他們也想了個辦法,把土地獻給當地有免稅權的宗室功勳或者廟宇,繳納低於規定的稅率,兩邊都有便宜可佔,唯獨虧了朝廷。

如果當地沒有宗室功勳和廟宇,也不會玩飛灑和詭寄該咋辦呢?沒關係,還有辦法,比如說拖欠。找各種藉口少交稅糧,並承諾明年補齊。然後找個除了條賤命啥都沒有的流民,讓他代替自己去挨杖責,同樣花不了幾個錢。

還有更狠的,反正也是交不上稅,乾脆就放棄田地,帶着全家鑽進山溝子當流民,找到合適的耕地刀耕火種自給自足。後世裡很多隱藏在山溝裡的小村子,就是當年躲避戰亂或者逃稅流民建立的。

找不到也不是末日,還可以四處流浪,專找大城市鑽,要飯吃總比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勞作一年,結果交完稅仍舊餓肚子強。

當地官員面對這種情況通常來講也不會玩了命追究,他們三年一考覈,保不齊下一任被分去什麼地方,如果太較真反倒容易引發民變,不光影響自己的名聲,還會給上官添麻煩。

地方官沒辦法,朝廷同樣也沒辦法,換誰去治理,只要不能更改稅法,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那就只能睜隻眼閉隻眼假裝看不見。

歷任皇帝在登基、生皇子、冊封太子的時候,都會假惺惺的來個赦免,把之前拖欠的稅糧免掉一部分,以期讓成爲流民的農戶減輕負擔,及早返回家鄉繼續種地納糧當韭菜被收割,但黃鼠狼給雞拜年的戲碼唱得次數太多就失去了忽悠效果,收效甚微。

農稅這邊虧空越來越大、入不敷出,從根本改變現行制度又難上加難,換個思路,能不能提高其它方面的財政收入,用來彌補虧空呢?

比如商稅,答案是不成!明朝的治國理念是重農抑商,上百年間就沒鼓勵過百姓經商,突然間向商業化轉型談何容易。

再說了,縱觀中國歷史,只要是朝廷不鼓勵的事情,99%全是利潤特別高的。普通百姓無法染指,卻不意味着權貴階層也不能幹。

實際從明朝中期開始,官僚資本就大規模進入商業領域了,皇帝和朝廷全都心知肚明,但誰也沒法挑明,嘴上還得繼續嚷嚷以農爲本的廢話。

向官僚資本收稅?這恐怕要比御駕親征一舉蕩平漠南、漠北韃靼各族還危險。敵人不管多兇殘好歹能看見,官僚資本的主體是朝廷官員、宗室和勳貴,多收一分錢他們也得急眼。

惹了衆怒,皇帝分分鐘會因爲睡午覺姿勢不對、落水感冒、吃錯藥、隨便上廁所被死亡,實在不成還可以被宮女、太監亂棍打死,反正是誰動了他們的蛋糕誰就得去死。

261.第261章 天高皇帝遠3125.第125章 先進的不一定好用第807章 沙皇的觸角507.第507章 悄悄進行的軍改242.第242章 決戰紫禁城4312.第312章 告狀的來了第919章 人口第106章 十王府4(盟主加更1)168.第168章 三十六行5第987章 不宣而戰3198.第198章 加快步伐2第1081章 科倫坡就是卡蘭巴061 削藩2378.第378章 是明軍乾的第860章 融合得潛移默化第748章 新軍制632.第632章 阮香江的掙扎第790章 分化成功292.第292章 安南的未來644.第644章 談不攏第1074章 失就是得201.第201章 敲打第1072章 一網大魚3608.第608章 錢景不錯470.第470章 塞王266.第266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440.第440章 真假美猴王3282.第282章 該攻還是該守480.第480章 薈萃一堂2158.第158章 御下之道2(白銀加更9)192.第192章 放棄第791章 瓦剌各部第1021章 惡虎難敵羣狼638.第638章 第一產業第758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1027章 滅瓦剌205.第205章 太髒503.第503章 另類狀元658.第658章 危機感292.第292章 安南的未來389.第389章 新人新船第930章 沙廉港第909章 終於來了第955章 十年之後2第954章 十年之後第106章 十王府4(盟主加更1)394.第39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460.第460章 新路2第980章 科恩總督第963章 帶着朝廷一起走第740章 廷杖472.第472章 塞王3第977章 立威第805章 漂白粉第832章 威重還是德重607.第607章 莽古爾泰第695章 文武全才507.第507章 悄悄進行的軍改197.第197章 加快步伐131.第131章 老憤青有大用第968章 轉輪短槍309.第309章 南海匪患8006 東宮500.第500章 噴死一個222.第222章 意外3第666章 出塞233.第233章 毒!第892章 于闐戰役429.第429章 銀行4616.第616章 可惜有點晚362.第362章 禍不單行337.第337章 會算賬的纔是好官528.第528章 鴻門宴第1021章 惡虎難敵羣狼第1060章 家族內鬥第755章 荷蘭特使2第911章 節日來湊474.第474章 放長線的底氣第1052章 皇帝家也沒餘糧506.第506章 笨學生第782章 印度洋的心臟第690章 又一位帥才410.第410章 京城保衛戰5第107章 十王府5(盟主加更2)028 好事多磨第821章 諜影重重2002 太子279.第279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067 漕運658.第658章 危機感482.第482章 羣毆275.第27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1第852章 雙軌制第1073章 多事之地609.第609章 兵者詭道也063 君無戲言221.第221章 意外2157.第157章 御下之道265.第26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37.第437章 有朋自遠方來
261.第261章 天高皇帝遠3125.第125章 先進的不一定好用第807章 沙皇的觸角507.第507章 悄悄進行的軍改242.第242章 決戰紫禁城4312.第312章 告狀的來了第919章 人口第106章 十王府4(盟主加更1)168.第168章 三十六行5第987章 不宣而戰3198.第198章 加快步伐2第1081章 科倫坡就是卡蘭巴061 削藩2378.第378章 是明軍乾的第860章 融合得潛移默化第748章 新軍制632.第632章 阮香江的掙扎第790章 分化成功292.第292章 安南的未來644.第644章 談不攏第1074章 失就是得201.第201章 敲打第1072章 一網大魚3608.第608章 錢景不錯470.第470章 塞王266.第266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440.第440章 真假美猴王3282.第282章 該攻還是該守480.第480章 薈萃一堂2158.第158章 御下之道2(白銀加更9)192.第192章 放棄第791章 瓦剌各部第1021章 惡虎難敵羣狼638.第638章 第一產業第758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1027章 滅瓦剌205.第205章 太髒503.第503章 另類狀元658.第658章 危機感292.第292章 安南的未來389.第389章 新人新船第930章 沙廉港第909章 終於來了第955章 十年之後2第954章 十年之後第106章 十王府4(盟主加更1)394.第39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460.第460章 新路2第980章 科恩總督第963章 帶着朝廷一起走第740章 廷杖472.第472章 塞王3第977章 立威第805章 漂白粉第832章 威重還是德重607.第607章 莽古爾泰第695章 文武全才507.第507章 悄悄進行的軍改197.第197章 加快步伐131.第131章 老憤青有大用第968章 轉輪短槍309.第309章 南海匪患8006 東宮500.第500章 噴死一個222.第222章 意外3第666章 出塞233.第233章 毒!第892章 于闐戰役429.第429章 銀行4616.第616章 可惜有點晚362.第362章 禍不單行337.第337章 會算賬的纔是好官528.第528章 鴻門宴第1021章 惡虎難敵羣狼第1060章 家族內鬥第755章 荷蘭特使2第911章 節日來湊474.第474章 放長線的底氣第1052章 皇帝家也沒餘糧506.第506章 笨學生第782章 印度洋的心臟第690章 又一位帥才410.第410章 京城保衛戰5第107章 十王府5(盟主加更2)028 好事多磨第821章 諜影重重2002 太子279.第279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067 漕運658.第658章 危機感482.第482章 羣毆275.第27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1第852章 雙軌制第1073章 多事之地609.第609章 兵者詭道也063 君無戲言221.第221章 意外2157.第157章 御下之道265.第26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37.第437章 有朋自遠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