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閱兵前後持續了將近十多天,整個襄陽都處於警戒狀態中,至於那場實戰演習,最終還是以文聘這邊代表的荊州軍的失敗而告終。文聘是個良將,一開始他作爲防守的一方也確實是被高偉壓着打,可實際上,他一直在等機會。
等到第三天頭上,文聘設計引誘高偉主力部隊進攻,營寨前門沒能守住,就被高偉的主力部隊給攻打進來,可誰能想到文聘早就料到這一點,他利用營寨裡的工事和建築困住高偉的主力部隊。
要想趁機消滅高偉的主力部隊那是不可能的,文聘設下這個圈套最多也就能困住高偉這邊一個時辰,可一個時辰對文聘來說已經是足夠,留下四百人守住各個地方跟高偉被困住的四百多主力部隊以及仍在外面進攻的兩百多部隊僵持之後,文聘果斷率領剩下四百多人朝黑方將士的營地攻來,他的目標就是黑方將士的軍旗。
文聘這邊已經打探清楚,高偉在進攻的時候留下了一百人,由其副將高健統帥守護軍旗,文聘以爲這是他的機會,可惜的是,他算漏了高健以及高健率領的這一百軍士。
早在實戰演習開始前,高偉這邊裁減掉了三百人,然後又補充了一百人,外人可能不知道,補充進來的這一百人,實際上都是陷陣營的將士,而且正好是高健一直統帥的那營將士中的一部分。
以四百多人對陣高健這邊一百人,再加上自己這邊士氣旺盛,文聘再怎麼覺得都不會認爲自己會輸,哪怕對方士兵的素質確實比自己這邊高,可自己這邊的將士也是荊楚精銳啊。
可一到了交手的時候,文聘才發現自己想錯年了,高健揹負雙刀,拿着個大盾牌坐在軍旗底下,其餘一百將士分作三隊,第一隊五十人在最前方列陣,當文聘這邊衝來的時候,他們立即拿起兵器,扛着盾牌列陣迎了上去。
五十人殺進對方四百多人的陣形中,怎麼看都有點找死的意思,可這五十人硬是逆流而上,差點就把文聘這邊的陣形給衝亂。
大驚之下,文聘立即重新組織陣形反攻,可黑方這邊五十人的默契相當好,也不需要別人來指揮,這五十人就像事先排練好的一樣,他們相互之間不會離開的太遠,隱約中似乎是保持着某種陣形。
殺到最後,五十人列出圓陣,盾牌與盾牌相互卡在一起,大刀伸出盾牌之外,隨着圓陣的旋轉,刀刃也跟着收割對手的性命。
好在這只是演習,還不至於有那種血肉橫飛的場面,每一個士兵戰死的話會立即被人帶出場地,文聘這邊幾番進攻下來,四百多人就剩下三百左右而已。
而黑方將士這竟然沒有折損一人,眼看着這個圓陣無法擊破,文聘留下一百人跟他們糾纏,剩下的兩百人繞過圓陣想去奪取軍旗,可黑方軍士後邊的四十人這時候也列出方陣,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推移而來。
兩軍交手之後,文聘才發現事情比想象中的要難很多,高偉留在營內的這一百人的精銳程度超乎他的想象,就在文聘正考慮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的時候,一個人影突然從對面方陣半上空飛出來,一人,一刀,一盾,背上還有一把大刀。
這人就是留守的高健,看見文聘這邊還有要繼續進攻的意思,高健在下令這四十人進攻的同時,他自己也拿着兵器衝了上來。
殺入敵軍陣形之中後,高健一人就帶來了不小的轟動,文聘本以爲高健只是個普通的副將,不管是能力還是武藝,應該都比不上高偉纔是,他跟高偉交過手,兩人也就伯仲之間,這也是文聘避開高偉突擊黑方將士營地的關鍵所在。
看着高健那一人一刀一盾在自己這邊的陣形之中無人能擋,文聘這下子也急了,對面那四十人明顯也不不是善茬,這高健明擺着就是要先打亂自己部隊前邊的陣形,好讓後邊的四十人殺進來。
當下,文聘拿起長槍就衝了上去,別人攔不住,他只能自己上了。可剛一交手,文聘就發現自己選錯了對象,這高健,比之那高偉要厲害很多。
被纏住之後的文聘無法指揮部下,雙方又是一場混戰,最後文聘幾乎是被高健追着打,等到混戰之後,文聘也就只能認輸了,高偉率軍殺回來堵住了他的退路。
這場實戰演習的結局也不算太差,雙方的軍旗都還在,只是,作爲紅方統帥的文聘差不多算是被俘虜了,連主帥都沒了,有軍旗還能有什麼用。
不過,即使如此,這也並不妨礙荊州軍將士的歡慶,他們子啊旁觀都看的清清楚楚,紅黑雙方都是玩了命的實戰,沒有哪一方走後門,也沒有誰偷奸耍滑,贏的一方贏的堂堂正正,但輸的一方也輸的坦坦蕩蕩,軍中將士最敬重豪傑,這場閱兵,算是拉近了荊州軍和原北疆軍將士之間的距離。
長江南岸,自從諸葛亮帶着剩餘的船隻和三萬多根箭矢回來後,他就一直在營帳內和周瑜商議怎麼應付接下來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諸葛亮當初是信誓旦旦的說自己肯定能搞來十萬根箭矢,當他向周瑜借船的時候,周瑜也猜到了他想幹什麼,本來大家都以爲這是有驚無險的事情,誰知道關鍵時刻被公孫續給搞砸了。
這算是諸葛亮與公孫續的第一次正面交鋒,雖然他也沒什麼損失,可這面子畢竟是折了,而且,諸葛亮也領教了公孫續的能耐,接下來的交手中,他肯定不會再掉以輕心了。
“都準備好了嗎。”大帳內,孫策看着地圖說道:“大將軍利用這次閱兵又整頓了軍隊,現在,荊州軍的軍心恐怕漸漸安定下來,接下來,荊州水師恐怕不會給我們好日子過了。”
“我江東水陸大軍全都進入警戒狀態。”周瑜一臉嚴肅的說道:“放心吧伯符,我們不一定會輸,仲某那邊的人馬也都開赴長江沿岸,隨時聽候調遣。”
“我家主公親率十萬精銳前來與破虜將軍匯合。”諸葛亮也拱手說道:“只要長江對岸的敵軍敢來,我們就可放手一搏,誰勝誰負,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