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嘍!”
“開寶箱!”
第二天等爐子完全涼下來,魯善工心砰砰亂跳,平復好久,拉開爐門,大喊道:“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開!”
“哈哈哈,成了!”
看着眼前六個素胎,仰天大笑,居然全部成功,沒有一個失敗品!
“多謝風火仙師保佑!”
趕緊上柱香,把素胎都拿出來,對着陽光仔細檢查,基本上達到滿意,除一個略有瑕疵外,其他五個都算過關。
魯善工把五個素胎放好,拿起略有瑕疵的那一個,作爲試驗品,開始最有難度的關鍵,刻花透雕!
用手反覆摸索素胎,感知胎質,閉着眼睛體會厚度和密度。腦中閃過各種想法,尋找最合適的切入角度。
拿起最鋒利的刀,在素胎上輕輕打底稿,劃上淺線條,半刀泥有五種境界:陰線劃紋、浮雕剔花、刻花、篦劃紋、鏤雕。
原理是剔除素胎表面多餘土料,用以增加陰影效果,突顯出紋飾本身的立體感。到宋代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形成獨特藝術風貌,獨具一格,爲世人所喜愛和讚賞。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定窯,特別是白瓷,五大名窯唯一靠紋路能流芳百世的頂級作品。
魯善工拿着刀,用鋒利刀尖在薄如蟬翼的素胎上輕輕劃出線條,魚鱗網紋,這叫刻花。其特點是着力較大,花紋有層次,最常用來打底稿,也即是勾畫原始線條。
北宋中期以後,前期所常見的浮雕剔地和針刻花技法,已逐漸爲一種新的斜刀刻花手法所取代。這種更爲有效的刻劃技法被稱之爲單入側刀法,也就是半刀泥。
以直刀深刻、斜刀廣削的刻劃方式,可以在不需要完全剔除紋飾四周胎土的情況下,製造出立體陰影的效果。
刻劃出來的線條,犀利流暢,層次有別,與前者大面積剔地浮雕的手法比較起來,刻花則更爲簡潔便利,相對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很快完成,因爲胸有成竹,難度不大。放下素胎,接下來纔是玲瓏瓷最具挑戰的工藝,鏤雕!
其實鏤雕是一種工藝,不只是瓷器,最出現在玉器和木器上。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有的是單面雕,有的是雙面雕,乃難度最大的手藝。
瓷器中很少使用鏤雕,因爲很多是實用器,除玲瓏瓷外,只有乾隆轉心瓶也使用過鏤雕,兩者都是巔峰之作,可見其難度之大。
鏤刻要求匠人施刀的功力,線與面的處理以及各種造型手段的變化,都必須切實服從主題內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機地融爲一體。
疏密虛實、方圓頓挫、粗細長短的交織、變奏中,表現精巧入微、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使作品產生音樂般的韻律和感染力,成爲盈盈珍品。
魯善工站起身,走到工作臺,拿起一套工具,喃喃自語道:“難道這就是天意?”
鋦瓷!
手錘!
一擊入鋦!
人這一生,需要經歷很多事,有好有壞,甚至很多時候都不知道爲什麼要幹這件事!
可突然到達某個階段,你會發現,以前的積累,甚至是當時被認爲的浪費時間,或者玩物喪志的行爲,猛地變成制勝關鍵,成爲平步青雲的最後一步!
魯善工把玩着鋦瓷工具,慢慢拿出手錘,看着爺爺的牌位,感嘆道:“原來老天爺是在這裡等着我嗎?”
鏤雕最大難度就在於鏤空部分,不能有絲毫裂紋和裂紋,否則容易造成斷裂。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還需要特製的長臂鑿、扒剔刀、鏟底刀、鉤型刀,以及小鋸刺等專用刀具。
甚至是針,行話叫針雕,出現在覈雕或是微雕中,細如毛髮,分毫必現。
講究先外後內,外層景物及襯景的打坯、鑿坯工序全部結束之後,才能進行鏤雕。所以說比起其它作品來更爲細膩精緻,呈現給人的是一種立體化多元化的細節美感。
說實話現在魯善工的刀法還達不到能重現玲瓏瓷的水平!
就連研究幾十年半刀泥的唐明,巔峰之作也不過是影青瓷,最多達到刻花境界,離鏤雕還差一個層次。
可是魯善工有另一個手藝,可以說是真正家傳,鋦瓷,打孔!
這纔是他重現玲瓏瓷的最大殺手鐗,既然用刀不行,那我就用錘!
瞬間豁然開朗,融會貫通,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藝不壓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拿起熟悉的手錘,這段時間雖然沒有練習鋦瓷,可刀法上的精進反而讓手感和力量更上一層樓,加上對素胎的深度瞭解,魯善工甚至好像能感覺到手裡瓷器的呼吸,甚至是每一次心跳!
萬物有靈
原本平凡無奇的泥土經過烈火,浴火重生,涅槃重生,空氣穿過微小縫隙之間,一深一淺,一呼一吸,彷彿被賦予全新生命。
魯善工不由自主閉上眼睛,用心體會,全神貫注,跟素胎融爲一體。眼前出現密密麻麻的魚鱗紋,自己彷彿置身其中,靈光乍現,手錘閃電般飛快移動。
如果有人在旁邊看,現在的魯善工好似一臺高速運轉的縫紉機!
左手不停旋轉素胎,右手一擡,一落,電光火石之間,絲絲塵土飄落,一個個小孔出現,沿着魚鱗紋均勻分佈,如機器般精準。
如蜜蜂在花朵中靈巧……
如清風拂過樹葉……
如流水劃過青石……
如魚兒在溪中嬉戲……
如鳥兒在林中穿梭……
如種子在泥土中慢慢發芽……
如綠葉悄然無聲抽出新枝……
如自然萬物,生機勃勃,充滿難以言喻的靈性和活力!
腦中一片混沌,無思無想,不喜不悲,如天道輪迴,安靜看着一切按照自然規律發展。
生老病死,成住壞空,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
這就是法!
這纔是道!